盧殿虎(1876-1936),曾任北洋政府安徽、甘肅兩省教育廳長、淮揚道尹等職,退職後寓居揚州,江北長途汽車公司籌辦人,被譽為民國“開路先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盧殿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盧殿虎出生於寶應縣安宜鎮白田鋪盧家塘,自幼聰穎過人,出口成章,悟性極好,是城鄉知名的神童。
人物生平
光緒二十四年(1898),盧殿虎就讀於江南高等學堂,因成績優異被獎拔貢生。畢業後任現屬連雲港市的原海州中學校長。他敬業盡職,管理有方,以遠見卓識的談吐,顯露敢為人先的品格,深受廣大師生愛戴。1905年在南京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後回到家鄉寶應,以邑紳作掩護,秘密從事反清活動。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全國各省紛紛回響。軍閥徐寶山在揚州成立了軍政府,自任軍政長。訊息傳到寶應後,末代知縣易煥鼎見大勢已去,悄悄掛印逃走。寶應的頭面人物及紳商不知何去何從,一時慌了手腳。處於政治真空狀態的縣城,亂成一鍋粥。這時,盧殿虎和好友沈則沆挺身而出,表明自己是同盟會員,為大家指明前途,並自告奮勇前往揚州,聯繫寶應光復事宜。同年11月14日,正式宣布寶應光復。
辛亥革命後,盧殿虎歷任江蘇省第三科科長、江蘇省教育團公有林總理、安徽省教育廳廳長、甘肅省教育廳廳長和淮揚道尹等職。在他的為官生涯中,任期最長的是管理相當於今揚州、泰州、鹽城、淮安四市所轄各縣行政事務的淮揚道尹,治所在揚州。
剛過不惑之年,盧殿虎受命任淮揚道尹,開始寓居揚州。為實現“為官一任,富民一方”的宏願,他在處理繁複政務的同時,著手大力興辦實業。經過幾番親臨實地考察調查,他的結論是:蘇北地區經濟和文化落後於江南,主要原因是交通不發達,環境閉塞所致。大膽提出沿瓜洲至清江(今淮安市)一線,修築揚(州)清公路的動議。九十年前,許多人沒見過公路,更不知汽車為何物,盧殿虎語驚四座。他在向上呈文中寫道:“查江北全境,運河貫通其中,自瓜洲以達清江,綿亘三百餘里,為交通之要道。近數年雖也行駛火輪,期便行旅,顧或以堤防危險而停駛,或以運道淺阻而廢止,以至一歲之中貨輪暢行不及半年。以江北幅員之廣,取道運河客運之多,而交通阻滯現象若此,豈地利之不彰,無非人事之未盡歟!清季有瓜清鐵道之議,不久中寢,地方惜之。殿虎廣集眾思,深維瓜清鐵道未開辦之前,其足以濟目前交通之困難,莫如長途汽車公司。”他殷切關注民生,力主修築揚清公路的拳拳之心躍然紙上。
經江蘇省督軍批准,先建瓜(洲)揚(州)段,接著再沿運河東堤向北延伸,直至清江。其間,因直皖軍閥混戰和洪水決堤等故告停。1924年春,盧殿虎召集淮揚道所屬各縣部分土紳、商賈赴清江集議,再度謀求修築各縣公路。經官方同意後,成立江北路政總局,縣設分局,督辦築路事宜。是年,寶應縣田賦每畝加銅元一枚,作為築路經費。沿途各縣均參照辦理。1927年,寶應至清江段土路通車。1935年,又通車至江都縣邵伯鎮。1936年,揚清公路全線築成,路基寬7.4米,路面寬3米。在確保汽車行駛的同時,也大大提高運河東堤抵擋風浪的能力,讓里下河百萬蒼生增強了安全感。是年5月,該線首次全線土路通車。盧殿虎強忍病痛親自乘車,陪旅客從起點駛向終點。迎著一路撲面而來的鞭炮、鑼鼓和連綿不絕的掌聲、歡呼聲,他充滿自豪感和成就感,覺得自己的路走對了。
路成後,他又以與死神賽跑的姿態努力工作,在六圩、鎮江築碼頭、棧橋,設定躉船,以便輪渡上下旅客之用。由於當時財力、物力所限,加之天災人禍的干擾,全長三百餘里的揚清公路,歷時十多年才得建成。其間盧殿虎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所經受的困難和挫折可想而知。他為集中精力從事實業,毅然辭去淮揚道尹職務,由高官變成平民,至今仍讓人欽佩和感嘆。
1936年,揚清公路全線通車,並與鎮江公路碼頭接通。就在這一年,盧殿虎也因病走完生命旅程,享年60歲。他臨終時說:“餘一生精力,致力於教育所半,致力於社會事業所半。晚年擺脫政治,專從事社會事業,而以發展地方交通為唯一之職責。但現在所能貢獻於社會的,僅一鎮揚汽車公司而已。甚盼我朝夕相處之同道,有以扶持而光大之。”這位一生都走在人們前面的人,的確無愧於“開路先鋒”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