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山靜夜圖

盤山靜夜圖

《盤山靜夜圖》是清代董邦達金廷標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中明月高懸,湖石、古木、修篁參差掩映,溪流涓涓,坡岸屋宇數椽,乾隆皇帝文士服飾,倚書而坐,凝神沉思。作品筆觸細膩,層次豐富,幽雅靜謐,意境深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盤山靜夜圖
  • 作者:董邦達
  • 材質:紙本
  • 規格:縱120.2厘米,橫65.4厘米
  • 創作年代:清代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 作品別名:弘曆盤山靜夜圖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盤山靜夜圖
盤山靜夜圖
該圖繪房舍一區,置於山石秀木之間。四周竹林蔥鬱,枝繁葉茂,與秀石枯木交相輝映。正面屋內置一床榻,榻旁有一高几,上置清供之品。一人著漢裝,斜倚書函而坐。堂前是一片開闊地帶,一條小溪流淌而過,營造出一個幽雅的文人生活環境。畫中人物是乾隆皇帝本人的肖像。
該幅無作者名款,上詩堂乾隆帝題“怡神”二字,鈐“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太上皇帝之寶”“靜寄山莊”朱文方印三。該幅上另有乾隆帝於乾隆二十八年至乾隆五十年(1763—1785年)20餘年間的題識十則,鈐有“古希天子”“乾”“隆”“乾隆宸翰”“幾暇怡情”等印20餘方。裱邊另有四則乾隆題記,分別書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和嘉慶二年(1797年)。

創作背景

因該圖無作者款識,專家們根據圖中松竹畫法所體現的蒼勁和書法用筆,山石淡墨勾勒暈染所體現的陰陽向背和光影效果,以及屋宇所採用的界畫方法等,分析該圖應出自董邦達之手。該圖與明代畫家沈周所作《夜坐圖》有幾分類似。沈周的《夜坐圖》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並存放在御書房,而董邦達又是《石渠寶笈》初編參與者之一,以此推測,該圖有可能參考或仿自《夜坐圖》而來。沈周在《夜坐圖》上題記曰:“夜坐之力宏矣哉,嗣當齊心孤坐,於更長明燭之下,因以求事物之理,心體之妙,以為修己應物之地,將必有所得也。”而乾隆皇帝在畫上的14首題詩,也有多首“靜夜”詩,沈周的感悟想必是引起了這位以書生自命的皇帝的共鳴。但因尚未有確切印證,故說明牌上還是寫著“清人畫”。在故宮“君聖臣賢——乾隆皇帝與董家父子書畫特展”的作品時,專家們從董邦達的一套《山水》冊頁中,偶然發現了一幅與該圖基本一樣的畫。《山水》冊頁共12幅,分別為“古磴磐雲”“曾岩飛瀑”“平湖帆影”“石壁連雲”“古木回溪”“水榭觀瀾”“密樹煙巒”“月淨閒庭”“亭皋秋色”“雲海松濤”“曲岸蕭齋”“雲山縱目”,每幅均有乾隆皇帝御題。其中“月淨閒庭”一幅,其構圖、造景及畫法與該圖基本無異,只是該圖因畫面放大,景物、層次更加深遠豐富而已。兩圖對比印證,說明“月淨閒庭”應是該圖之母本,該圖即為董邦達所畫無疑。根據張震考證,該圖創作時間約在乾隆二十七年(1762)春至二十八年(1763)春之間,原掛於盤山寄靜山莊“太古雲嵐”某一書齋中,這是乾隆帝“澄明心靈、怡情養性”的重要場所。而圖中人物乾隆皇帝形象出自宮廷畫家郎世寧之手,人物服飾應是宮廷畫家金廷標所畫。

藝術鑑賞

技法
畫中人物是乾隆皇帝本人的肖像,面相莊嚴,面部刻畫非常細膩,光感與凹凸都表現得非常精到,是以西洋畫法繪製。畫中景物則是傳統的中國畫技法,中西畫家合作是乾隆時期宮廷繪畫的常見形式。
筆墨
該圖與明代大畫家沈周所作《夜坐圖》有幾分類似,兩者雖然在構圖和背景上略有不同,但均以秀潤高逸的筆墨,描繪了清明虛靜的夜景,傳達著靜夜冥思之意境。

重要展覽

2017年,“君聖臣賢——乾隆皇帝與董家父子書畫特展”在富陽公望美術館開展,《盤山靜夜圖》在其中展出。

作者簡介

董邦達(1699—1769或1774),清代畫家。字孚存、非聞,號東山,浙江富陽人。世宗雍正十一年(1733)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禮部尚書。善書,能畫。山水取法元人,擅枯筆,勾勒皴擦,頗具逸致。宗董源、巨然、黃公望,而得力於董其昌。談之稱:“古今三董相承”,即將他與董源、董其昌並列。亦有謂其畫風,在婁東與虞山派之間。但因受當時畫壇濃重的仿古氣息的影響,雖筆墨功力深厚,但創造性不強。傳世作品有《溪山深秀圖》《松崖苔磴圖》《仿王蒙幽林清逸圖》《仿黃鶴山樵山水》《仿荊浩匡廬圖》等。
金廷標(生卒未詳),清代畫家,字士揆,烏程(今浙江湖州)人。承父藝,描繪人物、仕女、花卉,亦工界畫。精於寫真。高宗南巡,呈白描《羅漢冊》稱旨,入內廷供奉。所繪人物及秋果,多得高宗題詠。傳世作品有《碧桃圖》《拜石圖》《萱花壽石圖》《孟母移居圖》《楓林晚坐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