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盜龍

盤古盜龍

獸腳亞目腔骨龍科的恐龍,在2014年被發現和命名,生存在侏羅紀早期的中國雲南,唯一發現的標本是一具非常完整的化石,盤古盜龍也是首個被命名的亞洲腔骨龍科恐龍。根據唯一化石顯示,盤古盜龍體長2米,臀高0.5米,體重60千克,唯一的化石屬於接近成年個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盤古盜龍
  • 拉丁學名:Panguraptor lufengensis
  • :動物界
  • :爬行綱
  • 亞綱:雙孔亞綱
  • :蜥臀目
  • 亞目:獸腳亞目
  • :腔骨龍科
  • :盤古盜龍屬
  • :祿豐盤古盜龍
  • 分布區域:中國雲南
  • 生存時代:侏羅紀早期
時代背景,發現重大意義,

時代背景

腔骨龍科屬於基幹的獸腳亞目恐龍,體型較小,目前化石發現僅發現於三疊紀晚期到侏羅紀早期,在北美洲和非洲洲具有豐富的化石記錄。2014年10月在中國雲南祿豐的早侏羅世地層中發現了一具保存較好的腔骨龍科恐龍的化石,發現屬於新的物種,被命名為祿豐盤古盜龍(Panguraptor lufengensis)。這是腔骨龍科化石在亞洲的首次發現,對研究該類恐龍的演化和分布,乃至早期獸腳類恐龍的演化具有重要意義,也進一步支持了在早侏羅世時期盤古大陸上恐龍具有密切關係。盤古盜龍標本保存了很完整的頭部和身體骨骼,根據唯一發現的化石顯示,盤古盜龍的體長約2米,臀高約0.5米,全高0.7米,體重60千克,而唯一的個體很可能屬於接近成年的個體。
盤古盜龍化石盤古盜龍化石
盤古盜龍的骨骼化石盤古盜龍的骨骼化石

發現重大意義


雲南祿豐是我國恐龍研究的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祿豐恐龍動物群是世界上最豐富的恐龍動物群之一,對研究恐龍的早期演化具有重要意義。自楊鐘健在1941年命名的許氏祿豐龍至今在祿豐及其周邊地區早侏羅世地層中已發現至少16種恐龍。不過這些恐龍以早期蜥腳型類為主。盤古盜龍的發現豐富了我們對該動物群的認識,表明祿豐恐龍動物群仍具有巨大的研究潛力。
盤古盜龍化石盤古盜龍化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