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墊橋

盛墊橋

盛墊橋位於鄞州區邱隘鎮,是一座橫跨後塘河的單孔石橋,據《寶慶四明志》記載,此橋始建於元符元年(1098),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盛墊橋
  • 位置:鄞州區邱隘鎮
  • 建於:元符元年
  • 類型:單孔石橋
建設歷程,故事,

建設歷程

盛墊橋在公交盛墊橋站台東邊。從盛莫路下來,沿著後塘河北岸前行,沒走多遠就看到前方橫著一座單孔混凝土平橋,上面刻有“興無橋”三字。就是現在的盛墊橋。原來五十年前,為使水流通暢(因河道拓寬,每發大水狹窄的橋孔常成瓶頸)和方便人車往來,把古橋拆掉後又重新改造了一番。兩邊的橋墩還是利用原來的石材,橋面則改為了鋼筋混凝土結構。遺憾的是,由於當時是完全拆除後重建,古橋上的石匾、螭首(鎮水獸)已不見蹤影。而鑲嵌在橋孔兩側的那幾塊雕刻精美、對仗工整的橋聯石,也當作建材用來鋪地或砌在了橋墩之中。
盛墊橋
盛墊橋

故事

千百年來,盛墊橋作為鄞東的水陸要衝,曾發生過許多曲折動人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清鹹豐二年(1852)那場震驚浙閩的“盛墊之戰”。
當時,新任鄞縣知縣下令東鄉產鹽區民眾,必須到官方指定的重稅鹽鋪買鹽,還不許鹽民販賣私鹽,這讓吃慣輕稅鹽和平日裡以製鹽賣鹽為生的鄉民群情激憤。在五鄉石山弄村鹽販俞能貴率領下,鄉民們搗毀了奸商的鹽鋪,還衝進縣衙把被清兵誤捕的邱隘鹽販張潮清救了出來。見事態嚴重,浙江總督急調一千多名官兵,分水陸兩路前往石山弄村進行剿捕。俞能貴、張潮清等人得知訊息後,馬上組織鄉民自衛,並在官兵必經的盛墊橋設下埋伏。經過激烈戰鬥,共打死打傷官兵兩百多人。盛墊之戰後,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區人心浮動,暗潮洶湧。為平息事態,寧波府衙最終不得不降低鹽稅,還同意鄞東鹽民在一定範圍內可以買賣食鹽。此戰的勝利,顯示了鄞東人民為爭取和維護自己的利益,不畏強權、敢於抗爭的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