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內容
細節
畫面自靈岩山起,由山下的木瀆鎮東行,過橫山,渡石湖,入姑蘇城。再自葤門出閶門外,轉入山塘街,至虎丘山止。作者自西向東,由鄉入城,重點描繪了一村(山前)、一鎮(蘇州)、一街(山塘)的景物,畫筆所至,連錦數十里內的湖光山色、水鄉田園、村鎮城池、社會風情躍然紙上。明清時期的蘇州是江南著名的大都會,但可能是由於城區內的狹小和管理問題,當時蘇州最發達的商貿中心並不在城內,而是閶門城外至楓橋鎮的那一段地區。
《姑蘇繁華圖》將閶門作為重點加以描繪,並將這部分景致安排於圖卷接近尾聲的高潮位置。在沒有照相機的18世紀,《姑蘇繁華圖》非常可貴地為我們記錄下了閶門商業繁茂的景象。粗略計算,全幅畫有各色人物1.2萬餘人,各色房屋建築約2140餘棟,各種橋樑50餘座,大小官船、貨船、客船、雜貨船、畫舫以及竹筏等近400多條,各種商號招牌200餘塊,涵蓋了珠寶、鞋帽、涼蓆、樂器、盆景和絲綢等50多個手工行業。除了經營本地土產,店鋪里所經營的更多是來自外地的名產,有些甚至來自國外,真是“山海所產之珍奇,國外所通之貨貝,四方往來,千里之商賈,駢肩輻輳”。完整地表現了古城蘇州市井風貌。
題跋
徐揚:“欽惟我國家,治化昌明,超軼三代,幅員之廣,生齒之繁,亘古未有。臣幸遭逢之盛,圖寫太平,為盛世滋生圖一卷,臣執藝所有事也。其圖自靈岩山起,由木瀆東行,過橫山,渡石湖,歷上方山,從太湖北岸、介獅何兩山間入姑蘇郡城,自葑、盤、胥三門出閶門外,轉山塘橋至虎邱山止。其間城池之峻險,廨署之森羅,山川之秀麗,以及漁樵上下,耕織紛紜,商賈雲屯,市廛鱗列,為東南一都會。至若春樽獻壽,尚齒為先,嫁娶朱陳,及時成禮。三條燭焰或掄才於童子之場,萬卷書香或授業於先生之席。跟著歌於野,行者詠於途,熙嗥之風,丹青不能盡寫。要皆自我朝聖聖相承,深仁厚澤淪浹於百有餘年之久。我皇上鑾輿再奉,行慶施惠,有加無已。斯地斯民,故能感激鼓舞,樂樂利利,交相勸勉,共為盛事之良民,其偶然哉。昔孔子適衛,惓惓於富教之謨而未行之焉,至今日而全盛矣,大備矣。皇上宵旰憂勞,猶且視民如傷,無時少釋,所以保泰持盈,永太平福澤於無疆者也。臣執事內廷,能不益加觀感以摹寫帝制光昌於萬一乎。圖成語乾隆乙卯九月,臣徐揚敬跋。
鈐印
《姑蘇繁華圖》共鈐有十七方印章,除“東北博物館珍藏之印”,其餘十六方全為皇帝御覽之章。其中乾隆皇帝就占了十二方。鈐於畫幅之上的八方是乾隆皇帝的鑑賞用章,也是清宮收藏的憑證。畫心內七方分別為:“石渠寶笈”、“石渠定鑒”、“寶笈重編”、“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乾隆鑑賞”。
據
阮元《石渠隨筆》稱:“凡列朝臣工書畫皆用此七璽物”。另有“御書房鑑藏寶”一方與以上七璽合用,即所謂“鈐用寶璽曰八璽全者”。圖上八璽俱全,當是在繪成不久鈐用的。另有一方騎縫章“洗盡塵氛爽氣來”,為乾隆帝閒章之一,反映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審美情趣。在畫卷隔水綾上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徵耄念之寶”和“太上皇帝之寶”分別是乾隆帝七十歲、八十歲和八十五歲後啟用的印章。
乾隆以後的皇帝在畫卷上鈐御覽章的有兩人,嘉慶一方、末代皇帝溥儀一方。
創作背景
清代前期,蘇州是全國經濟、文化發達的城市,人稱“吳閶至楓橋,列市二十里”。東南的財政賦稅,姑蘇最重;東南的水利,姑蘇最為重要;東南的文人名士,姑蘇最為顯著。山海所產的各種珍奇特產,外國所流通的貨幣,來自於四面八方,千萬里的商人,車馬集聚。康熙帝為了了解地方情況,曾六次巡遊江南,乾隆也六下江南,蘇州素有“天堂”之稱,人文薈萃,物產豐饒,風物佳麗,自然得到帝王的流連愛好。
乾隆每次南巡必在蘇州停駐,逗留時間大大超過了康熙,但仍不能消解其對這座城市的相思之情,於是命自己屬意的畫師徐揚摹寫留念,以便能隨時瞧一眼這世間的繁華美景。
徐揚世居蘇州,曾經參與過《蘇州府志》、《蘇州府城圖》、《蘇州府九邑全圖》、《姑蘇城圖》等圖書的編繪,並多次陪同皇帝下江南,對聖意自然心領神會,憑藉自己對家鄉歷史、文化與地理的諳熟,以長卷形式和散點透視技法,於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畫成《姑蘇繁華圖》,進獻給乾隆皇帝,並自書跋語說:“有感國家治化昌明,超軼三代,……幅員之廣,生齒之繁,亘古未有”,是為“圖寫太平”,歌頌“帝治光昌”。
藝術鑑賞
主題
歌頌盛世
清代的繪畫作品在畫史上皆慨括為萎靡不振,柔弱之美。作品產生於”康乾盛世”,畫家的主要任務,不外是描摹帝王、后妃的肖像,創作歌頌帝王功績,維護封建政權的歷史畫以及掛在室內供貴族們欣賞的各種畫軸。
商業寫實
《姑蘇繁華圖》中出現絲綢店鋪共14家;棉花、棉布業共23家;染料染業共4家;蠟燭業共5家;酒業共4家;涼蓆業共6家;油漆、漆器業共5家;衣服鞋帽手巾業共14家;書字畫文化用品業共10家;燈籠業共5家;竹器業共4家;窯器瓷器業共7家;糧食業共16家;錢莊典當業14家;酒店飯館小吃等飲食副食業共31家;醫藥業共13家;菸草業共7家;南貨業共5家;洋貨業共2家;柴炭行3家;皮貨行1家;麻行1家;豬行1家;果品業2家;樂器店1家;船行共3家;茶室共6家;澡堂1家;客棧業共3家;其他行業共11家。
特徵
整個畫卷布局精妙嚴謹,氣勢恢宏,筆觸細緻,十分細膩地刻畫出了江南的湖光山色、田園村舍、閶胥城牆、古渡行舟、沿
河市鎮、流水人家、民俗風情,官衙商肆,描繪了蘇州城郊百里的風景和街市的繁華景象,形象地反映了18世紀中葉蘇州風景秀麗、物產富饒、百業興旺、人文薈萃的繁盛景象,具有很高的藝術鑑賞價值。
構圖
作品採用了全景式構圖,以一種”曠觀”的形式來表現,人物、屋宇、建築有條不紊、人流熙來攘往,卻顯得井然有序,活潑舒展,高低錯落的景物十分和諧,富有節奏的韻律。創作者對於每一個具體人物的表現,都進行了細緻入微的觀察,最後組成一個錯綜複雜的動人畫卷。作品真正的藝術價值在於它結合了時間和空間的藝術,使得觀賞繪畫的人有一種’’在場感”,人物的動作呼之欲出,似置身於其中一樣,而且在細節的處理上也都十分到位。
名家點評
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王正華:運用透視法將蘇州地景呈現為帝國江山。
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範金民:清代蘇州城市文化繁榮的寫照。
後世影響
整幅畫卷布局精妙嚴謹,氣勢恢宏,筆觸細緻,十分細膩地刻畫出了江南的湖光山色、田園村舍、閶胥城牆、古渡行舟、沿河市鎮、流水人家、民俗風情、官衙商肆,描繪了蘇州城郊百里的風景和街市的繁華景象,完整地表現了原作中氣勢宏偉的古城蘇州市井風貌,是研究250年前“乾隆盛世”的形象資料,具有極大的歷史價值和藝術鑑賞價值,被後世譽為研究清代蘇州的百科全書,也是研究250年前“乾隆盛世”的重要歷史資料。
《姑蘇繁華圖》是繼《清明上河圖》之後,中國繪畫史上又一宏偉長卷,比《清明上河圖》還長一倍多,具有極大的歷史價值,為國家一級文物。
歷史傳承
《姑蘇繁華圖》原藏於清宮,曾經被著錄於《石渠寶笈續編》,仍居住在宮內的溥儀將一批字畫文物以賞賜弟弟溥傑的名義偷運出宮,其中就包括《姑蘇繁華圖》。“九·一八”後,日本建立偽滿洲國,溥儀將文物秘密運到長春,存放在偽皇宮的小白樓內。日本投降後,溥儀出逃。留在小白樓內的文物遭到衛官偷搶,《姑蘇繁華圖》流落民間,後被東北文物保管委員會收回。瀋陽解放後的第二天即1948年11月3日,該批文物從哈爾濱運至瀋陽,由東北博物館收藏,即後來的遼寧省博物館收藏。1959年,中國歷史博物館在北京建成,當時從遼寧借了4件文物,《姑蘇繁華圖》也在其中。這一借就是25年,直到1984年,才重新回到遼博,珍藏至今。
重要展覽
1950年初,《姑蘇繁華圖》在瀋陽展出。
1959年,中國歷史博物館借展。
2009年9月,亮相於香港藝術館舉辦的“繁華都市——遼寧省博物館藏畫展”。
2010年05月,亮相於上海世博會。
作者簡介
徐揚,字雲亭,蘇州
吳縣人,家住蘇州閶門內專諸巷,原為一名監生,擅長人物、山水、界畫,花鳥草蟲亦生動有致。清朝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
乾隆皇帝南巡到蘇州,徐揚和同鄉
張宗蒼獻上了自己的畫作,得寵,二人被任命為“充畫院供奉”,當年六月徐揚領旨來到京師,從民間草根一躍吃上了皇糧。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被欽賜為舉人,授內閣中書。
清宮如意館有這樣記載:“內開為六月初二日員外郎郎巨培奉旨:畫人張宗蒼、徐揚每月錢糧公費照余省、丁觀鵬一樣堂給,於六月起。欽此”。又“賞緞一匹”。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被欽賜為舉人,授內閣中書。徐揚世居蘇州,曾經參與過《蘇州府志》、《蘇州府城圖》、《蘇州府九邑全圖》、《姑蘇城圖》等地圖的編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