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北泰山廟,又名“西廟”,位於山西省陽泉市盂縣孫家莊鎮西盂北村西,占地面積約2050平方米,是元朝至清朝時期的建築。
盂北泰山廟創建年代不詳,廟內石碑記載,該廟曾於清代進行過多次維修。盂北泰山廟現布局不完整,僅存正殿、戲台、西耳殿和西配殿,其中正殿為元代遺構,西配殿為明代建築,其餘為清代遺構。2015年,進行整體維修。正殿內東西山牆繪有玉皇大帝出行圖及迴鑾圖的五彩壁畫,後檐牆為山水捲軸壁畫,總計面積約50.4平方米。盂北泰山廟建築年代橫跨元、明、清,經過幾百年歲月的沉澱,獨特的梁架結構、壁畫技法,對研究民間對東嶽大帝的信仰及清代民間繪畫藝術的發展都有參考意義。
2019年10月7日,盂北泰山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盂北泰山廟
- 地理位置:山西省陽泉市盂縣孫家莊鎮西盂北村西
- 所處時代:元至清
- 占地面積:2050 m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國保編號:8-0216-3-019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正殿,西耳殿,西配殿,戲台,文物遺存,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盂北泰山廟創建年代不詳。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維修盂北泰山廟,現存建築有正殿(元代)、西配殿(明代)、戲台(清代)、西耳殿(清代)。
2015年,盂北泰山廟進行整體維修。
建築格局
盂北泰山廟,又名“西廟”,廟宇整體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南北長約50米,東西寬41約米,占地面積約2050平方米。盂北泰山廟現存建築有正殿(元代)、西配殿(明代)、戲台(清代)、西耳殿(清代)。
主要建築
正殿
正殿面闊三間,名曰”天齊殿“,進深四椽,梁架為前剳牽對三椽栿通檐用三柱,後檐金部使用托腳,單檐懸山筒板布瓦頂。前檐柱頭鋪作為四鋪作插昂,華頭子為三卷瓣,里轉五鋪作雙抄,耍頭為麻葉形,剳牽伸出檐外製成螞蚱頭。次間補間斗栱每間一朵,外轉同柱頭鋪作,里轉五鋪作雙抄。明間補間斗栱,除正出華栱外,栱兩側45度角線出斜栱一縫,耍頭為昂式,里轉五鋪作雙抄。後檐斗栱為一斗二升交麻葉,補間斗栱每間一朵。前檐柱頭卷剎和緩。正殿裝修為明間置板門,次間設直欞窗。殿內東西山牆繪有玉皇大帝出行圖及迴鑾圖的五彩壁畫,後檐牆為山水捲軸壁畫,現已殘損不全,總計面積約50.4平方米。
西耳殿
西耳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五架梁通達前後通檐用兩柱,單檐硬山仰合布瓦頂。
西配殿
西配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五架梁通達前後通檐用兩柱,單檐懸山筒板布瓦頂。前檐柱頭斗拱為三踩單昂,里轉五踩雙翹,平身科斗栱每間一攢,次間平身科斗栱與柱頭斗栱相同,明間平身科斗栱除正出華栱外,栱兩側45度角線上出斜栱,後檐柱頭斗栱為三踩單翹。平身科斗栱每間一攢。
戲台
戲台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前五架梁對後雙步梁通檐用三柱,單檐硬山頂。前檐斗栱為一斗二升交麻葉。
文物遺存
盂北泰山廟正殿清代壁畫
盂北泰山廟正殿清代壁畫,其中東壁為東嶽大帝出巡圖,西壁為東嶽大帝回宮圖。經考證,這些壁畫中的主要神祇與相關傳世文獻中的記載基本吻合,出巡圖與回宮圖中的神祇和鬼卒也基本能夠一一對應,甚至連排列順序都幾乎一致。壁畫的布局隨牆體的構造而成為“凸”字形,東嶽大帝位於整幅畫面的中間,其他神祇和鬼卒排列在周圍。壁畫中人物的繪製技法為傳統的工筆重彩畫技法,色彩豐富,純度較高,主要以赭紅、石青、石綠、梔黃等礦物質和植物顏料進行平塗,間或在勾線內暈染,以凸顯立體感;而背景的山峰則運用中國畫中皴擦、點染等相結合的繪畫技法。這一系列的考證研究,對研究民間對東嶽大帝的信仰及清代民間繪畫藝術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泰山廟石碑
盂北泰山廟院內現存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立的《泰山廟文殊寺觀音堂龍王聖母廟等碑》,記載畫匠趙生貴施銀壹兩、張賢緒施銀三錢;又清道光丁未年(1847年)立的《重修□□齊廟碑記》中載有畫匠李生雲等工匠。
文物價值
泰山廟建築雖然留存不多,但年代橫跨元、明、清,經過幾百年歲月的沉澱,獨特的梁架結構、壁畫技法對研究民間對東嶽大帝的信仰及清代民間繪畫藝術的發展都有參考意義。
保護措施
2016年,盂北泰山廟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7日,盂北泰山廟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盂北泰山廟位於山西省陽泉市盂縣孫家莊鎮西盂北村西。
西盂北村
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西省陽泉市盂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盂北泰山廟,路程約13.8千米,時間約24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