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蓋假芝

皺蓋假芝

皺蓋假芝菌柄偏生,圓柱形,往往彎曲,下部似假根狀,有時分叉,長4-12cm,粗3-10mm,與菌蓋同色,有細微絨毛。夏秋季生於林中地上,其基部附著於土中的腐木上,南方多見於相思樹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皺蓋假芝
  • 拉丁學名:Amauroderma
  • :真菌界
  • :真菌門
  • 亞門:擔子菌亞門
  • :層菌綱
  • 亞綱:同擔子菌亞綱
  • :非褶菌目
  • :靈芝科
  • :假芝屬
  • :皺蓋假芝
  • 命名者:(Berk.) Pat.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中國分布,世界分布,模式產地,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擔子果一年生,有柄,木栓質。菌蓋近圓形或近腎形,寬 3-10cm,厚5-7mm,表面有輻射狀深皺紋並有細絨毛,灰褐色或褐色,往往有不明顯的環紋,無似漆樣光澤;邊緣銳,波浪狀,多瓣裂;菌肉呈暗灰黃色,厚2-4mm;菌管長2-3mm,顏色比菌肉深;孔面黑褐色;管口近圓形,每毫米3-4個。菌柄偏生,圓柱形,往往彎曲,下部似假根狀,有時分叉,長4-12cm,粗3-10mm,與菌蓋同色,有細微絨毛。<bR> 皮殼構造由不規則的平行、薄壁、透明的生殖菌絲和淡黃褐色、厚壁的骨架菌絲構成,總厚45-50μm,前者有鎖狀聯合,通常寬4-6μm;後者通常寬3.5-5.5μm,表面有透明、薄壁的游離生殖菌絲,寬6-7.5μm,長13.5-22.5μ m,下邊有黑色膠質物質,形成的皮殼與菌肉菌絲無嚴格界限,近似毛皮殼型。<bR> 菌絲系統三體型:生殖菌絲透明,薄壁,直徑3-4.5μm;骨架菌絲淡黃褐色,厚壁到實心,波曲狀,具樹狀分枝,分枝末端形成鞭毛狀無色纏繞菌絲;纏繞菌絲無色到微帶淡黃色,厚壁,分枝,直徑1.5-2μm。<bR> 擔孢子近球形,雙層壁,外壁無色透明,平滑,內壁小刺不明顯,近無色或淡黃褐色,8.7-11×8.7-10μm。
江記靈芝行野生皺蓋假芝子實體圖江記靈芝行野生皺蓋假芝子實體圖

分布範圍

中國分布

福建南靖縣(37999)、福州鼓山(23630)、廈門( 72334);海南五指山(29137)、壩王嶺雅加林場( 47515)、萬寧縣興隆(60540,62009);貴州梵淨山( 63664);雲南西雙版納大勐龍(27934)、西疇縣( 26489)。

世界分布

中國、澳大利亞、巴西、南非。

模式產地

澳大利亞。

主要價值

【藥 名】:皺蓋假芝
【拼 音】:ZHUOGAIJIAZHI
【來 源】:為菌類植物藥多孔菌科植物皺蓋假芝的全草。
【功 效】:利尿通淋、補腎。
【主 治】:治急、慢性腎炎、消化不良、食積腹脹、噯腐吞酸、小便不利。
【性味歸經】:淡,平。胃、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9-15克,水煎服。
【別 名】:皺蓋烏芝(《中國藥用孢子植物》)、假靈芝(《福建》)、黑芝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廣東、海南島、雲南。
【拉丁名】:皺蓋假芝 Amauroderma rude (Berk) Pat
【考 證】:始載於《中國的真菌、中國靈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