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行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是為促進皮革產業高質量發展,創造競爭新優勢,根據《中國製造 202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2021-2025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和《輕工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2021-2025 年)》編制的指導意見。由中國皮革協會於2021年8月31日印發。
基本介紹
- 印發機構:中國皮革協會
- 印發日期:2021年8月31日
意見全文,內容解讀,
意見全文
皮革行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
2021 年 8 月 31 日
前言
我國皮革行業由製革、製鞋、皮衣、箱包皮具、毛皮及其製品等主體行業,以及皮革機械、皮革化工、皮革五金、鞋用材料等配套行業組成,涵蓋設計研發、生產製造、市場渠道等各個環節的完整產業鏈,是與三農密切相關的重要民生產業,科技和時尚融合的循環經濟產業,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輕工傳統支柱產業,在美化人民生活、建設生態文明、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拉動內需增長、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十三五”(2016-2020 年)時期,皮革行業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在國家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背景下,有效應對國際國內各種風險挑戰,行業規模效益平穩發展,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轉型升級取得新成果,在全球皮革產業鏈中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十四五”(2021-2025 年)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也是我國建設皮革強國的關鍵階段。為促進皮革產業高質量發展,創造競爭新優勢,根據《中國製造 202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2021-2025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和《輕工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2021-2025 年)》,編制《皮革行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
一、“十三五”皮革行業發展回顧
(一)發展成效
1、行業保持平穩發展,皮革大國地位進一步夯實
“十三五”期間,皮革行業承壓前行,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結構持續最佳化,企業從追求規模效益走向內涵式發展,注重提質增效,行業的競爭力持續提升,不僅進一步夯實了世界皮革大國的地位,同時也向世界皮革強國邁出了堅實的步伐。2020 年,我國規上皮革企業銷售收入 9593.07 億元,利潤總額 537.89 億元;輕革產量 5.77 億平方米,占世界總產量的 20%以上。全國鞋產量約 110 億雙,占世界總產量 60%左右。輕革、鞋、皮革服裝、毛皮服裝、箱包產量均居世界首位。2020 年,我國皮革行業出口總額 680.67 億美元,進口總額 152.39 億美元,進出口總額位居世界皮革行業首位,為我國穩增長、穩外貿、穩就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2、結構調整持續推進,貿易結構不斷最佳化
“十三五”期間,我國皮革行業出口市場進一步多元化,新興市場份額逐步提高,出口前三大市場(歐盟、美國、東協)所占份額由 2015 年的 54.54%下降到 2020年的 49.23%。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額占總出口額比重從 2015 年的 27.34%提升到 2020 年的 32.86%,提高了 5.52 個百分點。從貿易方式來看,一般貿易方式出口額的比重由 2015 年的 66.74%提高到 2020 年的 69.11%,提高了 2.37 個百分點。皮革行業出口金額占進出口總額比重從 2015 年的 86.16%下滑到 2020 年的 81.71%,下降了 4.45 個百分點;進口比重逐年提高,進口金額占進出口總額比重由 2015 年的13.83%提高到 2020 年的 18.29%,提高了 4.46 個百分點,消費拉動進口的趨勢日益明顯。中國皮革企業海外投資步伐持續加快,設計、品牌、行銷渠道、技術、標準、產業園區等國際合作全面開展。
3、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完善
“十三五”期間,我國皮革行業緊緊圍繞建設皮革強國的戰略目標,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大力推動行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在綠色皮革化學品、清潔生產技術、智慧型製造等領域的諸多關鍵技術取得自主智慧財產權,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技術裝備水平和新產品開發能力整體提升。皮革行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不斷增加,投入強度保持中高速增長。
據行業統計,“十三五”期間,皮革行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 7 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50 余個,製造業“雙創”平台試點示範項目 3 個、中國輕工業重點實驗室 10 個、中國輕工業工程技術中心 7 個,26 項成果獲得“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6 個項目榮獲“全國皮革行業節能減排環保創新獎”,並有一大批企業獲得國家級、省市級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和培育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智慧財產權示範和優勢企業、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稱號。一批重大的國家綠色製造、智慧型製造等項目順利實施。同時,行業自主研發的技術以及授權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大幅增長,“十三五”期間,皮革行業專利申請年均授權數量較之“十二五”同比增長 35.29%。
4、質量水平進一步提升,標準化工作取得長足進步
“十三五”期間,皮革行業產品整體質量水平有較大幅度提升,鞋類、旅行箱包等主要產品的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較高水平,國際市場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通報數量呈大幅下降趨勢。皮革行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工作得到進一步完善,在國際標準化領域主導制修訂了多項國際標準,在國際標準領域的話語權得到進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間,皮革行業共制修訂國家、行業標準 212 項,歸口管理的標準總數達到 566 項;承擔了 1 個ISO 技術機構秘書處工作;推出系列團體標準,制定眾多企業標準;積極開展國際標準(ISO)制修訂,主導提出了 11 項鞋類和皮革國際標準提案,其中 5 項已由 ISO 正式發布實施,涉及製鞋領域鞋號、有害化學物質、物理機械性能,以及製革領域家具用皮革製品。截至“十三五”末,製鞋領域已發布的 89 項鞋類國際標準中,我國主導制定 6 項,占比達到了 6.74%。標準工作為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和保障作用。
5、推動落實“三品”戰略,品牌梯隊日益壯大
“十三五”期間,皮革行業積極落實“三品”戰略,品種豐富度、品質滿意度、品牌認可度明顯提升。增品種方面,個性化、時尚化、品質化、綠色化皮革和皮革製品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擴大,部分細分消費品品類快速崛起,市場品種供給不斷豐富。提品質方面,企業積極建立並完善質量管理體系,產品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國貨精品相繼湧現並引領消費時尚,人民生活需要得到更好的滿足。創品牌方面,安踏、李寧等品牌躋身國際知名品牌之列,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排頭品牌引領產業發展,品牌形象建設、文化建設、矩陣建設等不斷升級。
截至“十三五”末,我國皮革行業有 442 家企業的 497 個品牌獲得了“真皮標誌”使用資格;製革和毛皮硝染行業有 50 家企業獲得了“真皮標誌生態皮革”和“真皮標誌生態毛皮”使用資格,生態皮革企業輕革產量占全國規模以上輕革總產量的 22%。“真皮標誌”和“真皮標誌生態皮革”企業作為行業領頭羊,不僅在落實“三品”戰略方面發揮了重要的示範帶頭作用,而且已經成為推動行業智慧型製造、綠色製造,加快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力軍。
6、節能減排取得新進展,綠色製造成效顯著
“十三五”期間,製革、製鞋、毛皮加工工業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皮革、毛皮取水定額標準,製革、製鞋行業綠色工廠評價導則等國家和行業標準,《製革行業節水減排技術路線圖(修訂版)》《製革裝備行業技術發展路線圖》和《製鞋行業裝備升級路線圖》等行業引導性檔案相繼發布,環保核查、綠色工廠認定和國家清潔生產示範項目積極推進。“真皮標誌生態皮革”作為排頭兵,為推動行業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全行業環保意識顯著增強,環保投入穩步增長。據行業統計,“十三五”期間,皮革行業環保治理和清潔生產投入年均增速達到 7.14%。“十三五”末,皮革企業環保治理和清潔生產投入占銷售收入總額的 7.25%,較“十二五”末提高了 2.57 個百分點。隨著清潔生產與末端治理技術的提升與推廣,製革和毛皮加工行業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幅降低,廢水排放量、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較“十二五”末分別下降 13.5%、36.58%、39.45%,水重複利用率較“十二五”末提高 10%。綠色化學品和節能新設備廣泛套用,製鞋、箱包等製品行業水性膠粘劑和熱熔型膠粘劑使用比重不斷提升,有機廢氣集中收集、統一處理達標排放工作快速推進,末端治理設施建設加快完善。整體來看,行業污染治理水平不斷提高,污染減排效果顯著。
7、兩化融合水平不斷提升,新模式套用明顯增長
“十三五”期間,一批規上皮革企業加速邁向信息化綜合集成發展階段,帶動皮革行業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中小微企業信息化套用水平也得到明顯提升。據行業統計,“十三五”期間,皮革企業通過採用自動化、智慧型化技術和設備,勞動生產率較之前提升約 26%。同時,支撐兩化融合發展的基礎設施和產業生態日趨完善,精細化、柔性化、智慧型化生產水平有所提升,兩化融合支撐的個性化定製、網路化協同、服務型製造等新模式套用顯著增長,新消費、新零售加速發展,線上銷售的比重大幅提升。據行業統計,“十三五”末,皮革行業線上銷售的比重達15%左右,較“十二五”末提高約 9 個百分點。“十三五”期間,行業骨幹企業信息化建設不斷加速,其中,8 家企業成為工信部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
8、產業集群發展水平穩步提升,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布局已經形成
“十三五”期間,皮革行業積極探索與實踐向創新型、集約型、生態型產業集群轉型升級之路,逐漸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目前,與中國輕工聯合會、中國皮革協會和地方政府共建的皮革產業集群共有 42 個,分布在 14 個省市,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峽西岸經濟區和環渤海地區為主。據行業統計,2020年皮革產業集群的銷售收入總額 4985.86 億元,達到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總收入的45.4%,較“十二五”末提高 2.01 個百分點。皮革各產業集群積極融入全球皮革產業鏈供應鏈,有效推進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策略,擴大區域品牌在國內外市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著力推動當地品牌建設,其產業基礎能力、產業鏈水平、環保治理水平,特別是整體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已經成為推動扶貧攻堅,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強國建設的重要力量,名副其實地成為皮革行業發展的中流砥柱。此外,各產業集群在皮革專業市場建設方面也不斷實現跨越式發展。在新形勢下,專業市場更加注重自身品牌的推廣和增值服務的引入,以及與商戶、消費者的良性互動,逐漸從盲目擴張向理性發展轉變,由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增長轉變。
9、配套行業快速發展,產業鏈優勢不斷鞏固
“十三五”期間,產業整體配套能力不斷增強,皮革化工、鞋材、毛皮動物養殖、皮革機械等配套行業快速發展,進一步夯實了我國皮革行業產業鏈完整的優勢,充分保證了我國皮革行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我國皮革化工企業在產品性能穩定和創新方面取得顯著突破,國產皮化材料在全球的市場份額約占 10%,約占國內市場份額的 60%。各種新型原輔材料快速崛起,在性能提升和技術進步方面突飛猛進。以鞋業為例,鞋用材料的緩衝、回彈、輕量、耐磨、綠色等性能快速提升,國產領先品牌鞋材自主核心技術得到消費者認可,部分鞋用材料性能媲美國際品牌。毛皮動物養殖行業發展更加有序、規範和科學,皮張質量普遍提高;養殖數量逐步趨於理性,2020 年水貂、狐、貉取皮數量分別達到 931 萬張、1253 萬張、1046 萬張左右,供求關係趨於平衡。皮革機械行業在聚丙烯轉鼓、皮張自動輸送設備、智慧型裁切設備、鞋業自動化成型流水線等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顯著提升了皮革行業自動化和智慧型化製造水平。
10、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工匠精神進一步彰顯
“十三五”期間,皮革行業繼續貫徹“科教興皮”的戰略,根據行業人才需求變化,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最佳化學科結構,使得專業人才隊伍規模不斷擴大,人才質量不斷提高,為皮革行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據行業統計,“十三五”期間,四川大學、陝西科技大學等院校向行業輸送皮革相關專業各層次畢業生近 3000 名。
皮革行業圍繞設計、創新,持續開展專業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培養了大量技術技能型人才;“中國皮革協會獎學金”的資助範圍從“十二五”末的五所院校擴大到七所院校,帶動了行業一大批優秀企業積極參與到資助皮革學子的公益事業中;“中國皮革行業功勳人物、傑出人物、功勳單位、傑出單位”“中國皮革行業科技先導”“全國皮革協會商會先進工作者”等表彰活動相繼開展,為行業發展樹立了標桿和榜樣;一批優秀技能人才參與“輕工大國工匠”評選,彰顯和弘揚工匠精神;製鞋、製革、毛皮服裝、箱包等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和設計大賽持續舉辦,推動了多元人才體系的形成,一批單位和個人榮獲國家和省市級五一勞動獎狀、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工人先鋒號,國家和省市級技術能手、輕工行業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
11、國際交流與合作更加深入,行業國際影響力日益凸顯
“十三五”期間,中國皮革協會代表行業擔任國際皮業貿易協會(ICHSLTA)副主席、國際皮革工藝師及化學家協會聯合會(IULTCS)執行委員、國際製革者委員會(ICT)執行委員、國際毛皮協會(IFF)理事、國際鞋業技師聯合會(UITIC)執行委員、國際鞋業協會聯盟(CIFA)輪值主席、中國-東協商務理事會(CABC)理事、中國-東協鞋業合作委員會(CAFICC)中方主席;主辦了第 11 屆亞洲國際皮革科學技術會議(AICLST)、第 38 屆國際鞋業大會(IFC)、2019 中國-東協鞋業合作委員會“中國鞋業走進東協座談會”,承辦了第 3 屆世界皮業大會(WLC),為全球皮革行業發展搭建交流、協作平台。同時,行業積極回響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努力開拓新興市場;與美國皮革原皮委員會(LHCA)等國際組織合作舉辦系列皮革推廣活動;鼓勵並資助我國青年皮革科技工作者和設計師參與國際學術交流、設計培訓等活動。通過以上國際交流和合作,行業積極表達“中國聲音”,彰顯“中國形象”,共享“中國力量”。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勞動力資源短缺,技能型和創新型人才缺乏影響行業健康發展
“十三五”期間,受到人口老齡化與逐年遞減的人口出生率的影響,我國的人口紅利逐步消失,人口結構變化引起勞動力市場發生深刻的變化,勞動力出現結構性短缺,且適齡就業青年對傳統製造型企業的工作不太熱衷,導致皮革行業勞動力資源短缺,招人難、用人難、留人難成為皮革行業人才市場的新常態。
另一方面,皮革行業所需的相關專業畢業生就職於行業的比例不高且人才流失嚴重,人才儲備和人才培養方式已經難以滿足行業科研和市場需求。行業在轉型發展過程中亟需具備較高實操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具備綜合能力的管理型人才,掌握自動化、智慧型化技術的專業型人才,創新型、國際化的複合型人才,如何吸納、培養優秀人才併合理地用人留人,成為行業必須面對的課題。
2、自主創新水平不足,行業發展受制
“十三五”期間,皮革行業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尚不健全,企業創新意識和能力不強,研發投入比重偏低,基礎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投入不足,新產品銷售比重不高,創新人才匱乏,產出效率不高,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行業合力攻關能力不足,在諸多環節掣肘之下,行業發展和轉型升級受制。2019 年,皮革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研發(R&D)投入強度 0.69%,明顯低於全國規模以上製造業工業企業 1.45%的平均水平。
3、企業成本不斷增加,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十三五”期間,勞動力等各類要素成本持續增加,且受制於市場供大於求、國內外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企業銷售終端難以通過提價來消化增加的成本;環保政策不斷收緊,企業用於環保治理、清潔化生產、環保管理等費用也不斷增加;融資條件嚴苛,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仍然困擾企業。以上諸多因素加重了企業的成本負擔,也使得企業盈利水平下滑,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影響行業健康發展。
4、品牌影響力整體較弱,品牌附加值較低
“十三五”期間,儘管安踏、百麗等已經成為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品牌,但我國皮革行業品牌影響力整體仍然較弱,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不多,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相對較少,在全球價值鏈中基本處於中低端水平。品牌附加值較低,產品設計理念、時尚引領能力和核心製造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文化內涵和品牌積澱欠缺,在國際競爭中難以占據主動,尤其是箱包、皮革和毛皮服裝等行業,大部分企業仍然以代工貼牌為主。企業創知名品牌受銷售渠道單一、市場覆蓋面窄、宣傳投入大的影響,持續效果不強;受供給側改革的影響,消費需求和消費特點發生快速變化,很多品牌難以跟上市場多元化和消費需求的變化,缺乏引領市場、引導消費的能力,發展滯後。
5、自動化、智慧型化水平較低,規模化生產優勢難以體現
“十三五”期間,皮革行業自動化、智慧型化水平有所提升,但是整體來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自動化生產的普及程度還不高,智慧型化推進速度和水平偏低,一些高端的自動化、智慧型化裝備更是依賴國外進口。主要原因是產品標準化程度不高,使得規模化生產優勢難以體現,進而導致設備投入回報周期長;為行業提供自動化、智慧型化設備的企業相對較少,設備價格普遍偏高,導致企業購置自動化、智慧型化設備前期投入大,投資意願和能力不足,以上諸多因素給自動化、智慧型化生產的普及帶來較大的阻力。
二、“十四五”時期面臨的形勢
(一)發展機遇
1、國家重大戰略和政策實施帶來利好,內外雙循環的新格局支撐產業發展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近年來,通過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自由貿易區建設、鄉村振興等一系列重大國家戰略,以及多項為企業減負降本、創新賦能的政策措施,不僅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貿易環境,也增強了區域發展協同性,全面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為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新形勢下,黨中央、國務院根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方略,提出構建“加快形成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目前,以供給結構動態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特徵的內循環體系正在逐步成型,為中國皮革行業依託雙循環新格局,謀求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2、消費全面升級時代到來,給產業發展提供新動能
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攀升和數位化帶來的消費推動力,我國正迎來一個消費全面升級的新時代,消費由“量的增長”轉變為“質的增長”的趨勢愈發明顯。伴隨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皮革行業作為美化人們生活的時尚產業,消費者對其產品和服務提出更高要求,表現為追求品質和品牌,追求綠色生態和健康,尋求商品的文化與情感價值,呈現出個性化、多樣化、高端化、體驗化的新消費特點。
消費需求的變化和數字經濟的發展推動著新的消費模式、消費業態和消費力量的快速演變,在這個嬗變的過程中,皮革行業品牌亟須主動出擊,在提升產品質量的同時,積極適應這些新的消費特點,依託新消費崛起這一新趨勢開創新的發展天地。
3、產業鏈優勢進一步凸顯,產業布局不斷最佳化
皮革行業產業鏈完整,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且經過不斷適應市場,皮革業已經形成全球獨具優勢的快速回響的研發和供應鏈系統,使行業具有更強的發展韌性和發展彈性,產業鏈優勢進一步凸顯。在產業布局上,東部和中西部協調發展,推動產業有序轉移和有效承接,在新技術、新平台上實現新跨越,走轉移與轉型結合、提升與擴張共進的新型產業化發展之路,產業鏈布局不斷最佳化,對整合資源、提升效率、支撐行業可持續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4、科技創新重塑產業結構,帶來發展新機遇
新冠疫情加速了數字變革,以人工智慧技術為標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大幕已經拉開。在此背景下,科技創新將重構皮革產業的結構和形態。以 5G、大數據、雲平台、物聯網、區塊鏈為標誌,信息技術與皮革產業的深度融合加速,皮革行業的設計、生產、行銷等關鍵環節將加速向數位化、網路化轉變。智慧型設計、智慧型製造、柔性生產等新的生產模式將顛覆傳統模式,智慧型化車間、智慧型化工廠、智慧型化產業基地將引領產業發展。無鉻鞣技術、腳型大數據與鞋類舒適性研究、製鞋離散型自動化系統集成、全流程信息一體化平台研發等行業關鍵性技術的突破,給產業發展帶來新動力。這些多層次、多維度的科技創新將對產業鏈、價值鏈等產生革命性影響,也給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二)面臨的挑戰
1、世界格局深度調整,產業重振面臨巨大挑戰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同時,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深遠,世界經濟陷入低迷期,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貿易壁壘風險激增。在此背景下,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再平衡趨勢加速,其布局由成本至上轉向成本、市場、安全等多因素並重。已開發國家推進再工業化,吸引製造業回流,以東南亞為代表的開發中國家皮革業快速崛起,中國皮革業面臨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雙向擠壓”。新的格局將對全球皮革產業格局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給外貿依存度較高的中國皮革產業帶來嚴峻挑戰。
2、在經濟低增速發展的新常態下,實現高質量發展難度加大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在此大環境下,受諸多因素影響,皮革行業難以再現“十三五”以前的高速增長,增速逐漸趨緩,“十四五”期間將步入低增速發展的新常態。在新常態下,皮革行業由原來的追求數量規模型向追求質量效益型轉變,高質量發展對行業提出更高要求,行業、企業還不能完全適應,必須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依託“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解決好產業經濟循環中供給與需求匹配問題,實現皮革製造提質升級,穩固和做強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培育發展新動能。
3、產業發展面臨多方面壓力,亟待塑造新的競爭優勢
“十四五”是我國全面推進綠色發展轉型的戰略機遇期,生態文明建設的任務依然艱巨,環保高壓的態勢仍將持續,政策的收緊和嚴苛的環保標準將使得皮革行業繼續面臨較為嚴峻的環保治理壓力和挑戰。隨著消費需求的變化和科技的發展,飛織、超纖等材料對天然皮革市場份額的擠占態勢仍將持續,天然皮革要贏得新生代消費者的青睞,亟需在保持自身優良特性的前提下加強研發創新和設計創新,化解代用材料的衝擊。在市場環境方面,社會信用體系尚不完善,企業誠信意識不強,失信現象困擾行業。產業協同創新的制度環境不完善,人才供需的結構性失衡問題亟待破解。
(三)綜合判斷從外部環境看,受全球疫情衝擊,世界經濟衰退加劇,國際貿易投資萎縮,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外部環境的不確定因素增加。從內部環境看,一系列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經濟社會改革發展任務繁重,突如其來的疫情又讓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但是,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我國皮革行業有著完善的基礎設施、完善且有競爭力的產業鏈、高素質的產業職工隊伍、極具潛力的內銷市場,“十四五”是我國皮革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我國由皮革大國向皮革強國邁進的關鍵期。
三、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立足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和節點,把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變革方向,抓住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的戰略機遇,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為出發點,使皮革行業供給體系更好地適應需求結構變化,以科技創新、質量標準、綠色低碳、“三品””戰略、產業集群等為抓手,加快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競爭優勢更加明顯、龍頭品牌引領和區域品牌集聚、產業鏈條完善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我國由皮革大國繼續向世界皮革強國邁進。
(二)發展目標
到 2025 年,皮革行業的發展目標是:
——生產效益平穩增長。保持皮革行業主要產品產銷量的平穩增長,穩定出口,擴大內需,提高產品附加值,逐步提高全員勞動生產率,充分發揮增長潛力,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促進皮革業高質量發展取得重大進展。
——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升。推動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全產業鏈共同參與的創新體系,在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等關鍵技術和關鍵領域實現突破,規模以上企業科技研發(R&D)投入年均增長 10%,專利數量年均增長 10%。
——質量品牌建設穩步推進。不斷提高全行業質量水平,持續最佳化標準供給,強化標準引領作用。鼓勵行業企業積極參與標準制定工作,組織制修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 100 項以上,皮革國際標準采標率從 92%提高到 95%。以真皮標誌、生態皮革等為載體,培育一批行業知名品牌,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 3~5 個。
——出口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保持出口持續穩定,提高高附加值產品和自有品牌產品出口比重,進一步調整和最佳化出口目的地結構,鞏固傳統出口市場優勢,境外投資規模穩步增長,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年均增長 10%以上。
——綠色製造水平得到新提升。進一步提高皮革行業清潔生產水平,水重複利用率提高 10%。在全國分區域新建 4~6 個含鉻皮革廢碎料處置或利用的示範項目。進
一步提高製鞋水性膠粘劑和熱熔型膠粘劑使用比重,提升處理劑的環保性,從源頭減少製鞋生產過程揮發性有機物排放。
——產業集群建設加快推進。充分發揮產業集群的中流砥柱作用,推出一批智慧型、示範型產業集群,同時加快培育新型產業集群,最佳化空間布局,產業集群銷售收入達到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的 55%以上。
——數位化運營能力不斷提升。鼓勵新零售、新消費的發展,藉助數字經濟帶動產業創新銷售模式,擴展數位化運營能力,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依託各類適合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電子商務平台和線上銷售新模式,有效拓展行銷渠道,提升全渠道行銷水平,線上線下一體化融合發展,品牌企業線上銷售占比達到 35%以上。
——行業人才梯隊更加穩定。積極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評定、技能培訓、競賽等工作,探索建立有利於專業人才成長的教育體系和培養模式,強化對專精特新人才的吸納,建立有層次、有廣度的人才梯隊,為行業發展奠定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
四、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加強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全產業鏈共同參與、運行高效的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探索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聯盟,促進創新資源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間自由有序流動。強化基礎研究、注重原始創新,加強共性基礎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關鍵性技術的突破。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積極創建各級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科技創新平台,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強化行業技術創新、研發設計和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助力產業整體科技水平提升。注重跨行業科技成果移植套用研究,促進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完善科技創新評價工作,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強化設計創新對提升產業基礎能力的引領作用,提升整體設計水平,促進設計成果創新示範套用。加強設計人才培養,提高創意設計能力。建設多層次、多元化、功能完備、系統高效的設計研發服務體系。鼓勵企業和設計機構、設計師進行專利申請和著作權登記,探索建立工業設計智慧財產權保護資料庫。
(更多內容請點擊參考連結閱讀)
內容解讀
2021年是貫徹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步年。對於中國皮革行業發展的未來規劃,根據新形勢下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在廣泛徵求行業和社會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中國皮革協會牽頭編制了《皮革行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近日,中國皮革協會正式發布《指導意見》,為皮革強國建設和促進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引導與藍圖規劃。
“十三五”期間皮革行業結構調整和提質增效取得明顯成效。“十三五”期間,皮革行業結構調整持續深入,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質量水平進一步提升,品牌梯隊日益壯大,綠色製造成效顯著,兩化融合水平不斷提高,產業集群發展水平穩步提升,產業鏈優勢不斷鞏固,人才隊伍建設持續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更加深入,行業競爭力持續提升,世界皮革大國地位進一步夯實。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規上皮革企業銷售收入9593.07億元,利潤總額537.89億元,輕革、鞋、皮革服裝、毛皮服裝、箱包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2020年,中國皮革行業出口總額680.67億美元,進口總額152.39億美元,進出口總額位居世界皮革行業首位,為我國穩增長、穩外貿、穩就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儘管取得了諸多成績,但是皮革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一些瓶頸和難題,比如勞動力資源短缺,技能型和創新型人才缺乏,自主創新水平仍顯不足,企業成本不斷增加,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品牌影響力整體較弱,自動化、智慧型化水平較低等。
“十四五”皮革行業發展目標聚焦科技創新和綠色製造。《指導意見》提出了皮革行業“十四五”要實現的八個重點目標,主要涉及生產效益、科技創新、質量品牌、出口結構、綠色製造、產業集群、數位化運營、人才梯隊,尤其是關於生產效益、科技創新、質量品牌和綠色製造的目標,奠定了皮革行業要在“十四五”期間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總基調。
從目標來看,較之“十三五”時期的一個顯著變化,就是經濟發展類指標中,並沒有設定行業5年銷售收入年均增速預期性指標,而是用了“保持皮革行業主要產品產銷量的平穩增長,穩定出口,擴大內需,提高產品附加值,逐步提高全員勞動生產率,充分發揮增長潛力,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促進皮革業高質量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的表述。
“考慮到皮革業的規模已經相當大,而未來五年內外部環境仍有較大不確定性,不設定一個具體的量化增速目標,有利於行業更積極、主動、從容地應對各類風險挑戰,增強發展的靈活性,也有利於引導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上。”《指導意見》編制組組長、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李玉中如此闡釋。
“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升”在五年發展目標中被置於要位。《指導意見》強調,皮革行業在這一個五年,要推動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全產業鏈共同參與的創新體系,在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等關鍵技術和關鍵領域實現突破,規模以上企業科技研發(R&D)投入年均增長10%,專利數量年均增長10%。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行業綠色製造水平得到新提升。要進一步提高皮革行業清潔生產水平,水重複利用率提高10%。在全國分區域新建4到6個含鉻皮革廢碎料處置或利用的示範項目。進一步提高製鞋水性膠粘劑和熱熔型膠粘劑使用比重,提升處理劑的環保性,從源頭減少製鞋生產過程揮發性有機物排放。
科技、智慧、綠色、可持續成為皮革行業“十四五”發展的關鍵字。聚焦“十四五”的目標,《指導意見》提出皮革行業將重點從十個方面開展工作:加強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堅持以高品質為基石,積極推進品牌建設;堅持可持續發展,提高行業綠色製造水平;加快數位化發展 賦能產業轉型升級;最佳化產業集群布局,培育新興智慧產業集群;加強行業文化建設和宣傳,樹立皮革業新形象;引導新消費新零售發展,全方位融入國內大循環;積極應對全球經濟發展再平衡,依託雙循環格局實現內涵式增長;最佳化人才梯隊結構,全面提高人力資本素質;不斷強化平台建設,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
李玉中理事長在解讀《指導意見》時強調:“皮革行業雖然是一個古老而傳統的產業,但是古老不代表過時,傳統不代表落後,科技與產業的融合將使得產業常青,並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皮革產品具有天然性、生態性、舒適性、時尚性、耐用性,這些獨特的屬性是其它代用材料無法比擬的。在‘十四五’期間,科技、智慧、綠色、可持續成為皮革行業發展的關鍵字,我們將進一步挖掘並推廣皮革產品的實用價值、文化價值與審美價值,講好‘皮革故事’和‘品牌故事’,讓充滿獨特魅力、美感和奢華感的皮革產品在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過程中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
“十四五”的大幕已然開啟,在新時代大變革背景下,皮革行業將立足中國現代化發展新目標和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堅持以科技自主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為核心引領,強化產業基礎,最佳化產業體系,適應新形勢,謀求新突破,跨入新征程,實現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