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洛士(Pyrrhus)是古希臘伊庇魯斯國王,曾率兵至義大利與羅馬交戰,付出慘重代價,打敗羅馬軍隊,由此即以"皮洛士式的勝利"一詞來借喻以慘重的代價而取得的得不償失的慘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皮洛士式的勝利
- 外文名:Pyrrhus
- 屬性:西方諺語
- 含義:得不償失的慘勝
由來,解析,簡介,
由來
皮洛士(Pyrrhus)是古希臘伊庇魯斯國王,曾率兵至義大利與羅馬交戰,付出慘重代價,打敗羅馬軍隊,由此即以"皮洛士式的勝利"一詞來借喻以慘重的代價而取得的得不償失的慘勝。
解析
皮洛士式的勝利
皮洛士式的勝利這是形容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而取得的得不償失的慘勝。這個用語典出皮洛士王,他曾率兵至義大利與羅馬交戰,經過數日的激戰,羅馬士兵在死傷無數。皮洛士也損失慘重,本人也受了輕傷。他在犧牲眾多官兵,而打敗羅馬人後曾說:“如果再來一次勝利,誰也不能跟我回國了。”從此,“皮洛士的勝利”比喻實際上接近失敗的勝利。
簡介
皮洛士(Pyrrhus)古希臘伊庇魯斯國王(公元前307年-前公元303年,公元前297年-公元前272年在位)。曾率兵至義大利與羅馬交戰,付出慘重代價,打敗羅馬軍隊,由此即以"皮洛士式的勝利"一詞來借喻慘重的代價。
皮洛士式的勝利:皮洛士少時崇拜亞歷山大大帝,勇敢而有野心,12歲即位,一度被貴族放逐,後隨姐夫德米特里入小亞細亞,參加易普斯河戰役(公元前301年)。很快他又去托勒密埃及,被招為婿,在托勒密國王支持下,返伊庇魯斯復位。他企圖在地中海地區建立一個大帝國。德米特里在馬其頓稱王,皮洛士聯合托勒密一世、萊西馬庫斯等共同爭討,又瓜分馬其頓部分領土,勢力日益壯大。乘希臘殖民城市塔林敦求援之機,他於公元前280年率2萬步兵、3000騎兵及20頭戰象渡海入義大利,初在赫拉克里亞附近與羅馬執政官瓦勒留交戰,得勝,但損失大量有生力量(後世稱損失很大而獲勝為“皮洛士的勝利”)。次年在阿斯庫倫附近再敗羅馬軍隊,向羅馬元老院提議議和,未成。公元前278年,他應敘拉古之請去西西里同迦太基作戰,在各希臘殖民城市配合之下獲勝。他接著攻打利利貝城,失敗,各城市紛紛脫離,轉戰3年無結果。公元前276年秋,他到義大利,次年與羅馬執政官登塔圖斯交戰,大敗以後狼狽回國,後又入侵南希臘,戰死於阿哥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