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德,A.,瑞士高空和海洋科學探險家、套用物理學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皮卡德,A.
- 國籍:瑞士
- 出生地:瑞士巴塞爾
- 職業:高空和海洋科學探險家、套用物理學家
人物生平
生於瑞士巴塞爾,卒於瑞士洛桑。1907年畢業於瑞士聯邦理工學院,1909年獲自然科學博士學位。
1922年聘任為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教授講授套用物理學,1954年從布魯塞爾大學退休回瑞士。畢生熱衷於開拓性的科學探險,親自設計、研製蘊藏技術革新的探險裝備(工具),對科學探險充滿自信,以無畏的勇氣投身於被當代人視為“畏途”的探險。在高空與深海探險兩方面均取得開創性成果。早年研究宇宙線,決心在極具危險的同溫層進行觀察和實驗,先後成功地研製三種氣艇(氣球),其技術特點各不同。第一次,1930年裝備了可充填壓縮空氣的氣密座艙(密封增壓艙),克服了以往載人氣球在進入平流層時即會致命的危險。這一創新技術迄今仍在飛機中廣泛使用。第二次,1931~1932年研製具極強升力的“FNRS–1”號飛艇(氣球),這種飛艇不必充滿氣體即可升空。第三次研製配備有無線電座艙的氣艇。他研製氣艇(球)的升空高度不斷創紀錄。
1931年5月27日A.皮卡德與P.基普弗上升到15 781米的超低壓高空,其氣壓為平均海面氣壓的1/10。當返回地面時,在瑞士蘇黎世和比利時布魯塞爾受到凱旋式歡迎。
1932年皮卡德父子上升到16 940米高空,1934年10月23日其孿生兄弟J.-F.皮卡德偕妻上升到17 500米高空。高空探險成功後,A.皮卡德以世界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約11 000米)為目標進行開創性的載人深海探險活動。在深潛艇研製上進行技術革命:為在深水下自由活動,必須革除以往的纜索懸吊方式,而浮體,特別是觀察舷窗等必須能耐巨大高壓和低溫,對呼吸及排氣裝置、電氣與科學儀器都有新的構思與技術措施。為使浮體有足夠的浮力,浮體裝滿汽油。浮體腹下的吊艙有兩個功能,一是觀察,二是壓載,由電磁閥控制,到海底時開啟卸載。與水面聯絡用聲吶,水下活動靠螺旋槳。
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延誤,1948年研製成“FNRS–2”號深潛器,同年11月13日無人駕駛成功地深潛1 373米後(水深為1 400米)返回。此後又研製兩艘深潛器。其中“FNRS–3”號(後轉讓給法國)於1954年2月由兩位法國科學家下潛至4 050米。另一艘“的里雅斯特”號潛水器,於1953年8月由A.皮卡德和其子J.皮卡德在義大利蓬扎島海岸外下潛至3 099米。當時A.皮卡德6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