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蔣介石組織湯恩伯為首的部隊對紅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發動大規模進攻。同年十月,黨中央決定紅四方面軍撤離根據地。剩餘紅軍成立了臨時蘇維埃政府,期間鑄造和使用過這種五十文硬幣。
《中國銅元大集》中並未有收錄記載此錢幣,儘管錢幣漏編甚至將假幣(臆造幣)編入書籍的事情屢見不鮮。由於2000年以後收藏品市場偽品泛濫,加之網上部分圖片角度不好拍攝不清,又因鑄造量小年代久遠致使該幣存世稀少,很多人認為歷史上根本不存在此幣。
然而參看《安徽革命根據地財經史料選》可以發現,皖西北造幣廠於1932年4月以皖西北道區蘇維埃政府名義發行伍拾文銅元。同時,這種幣曾經有拍賣記錄(可參見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2011春季拍賣會;中國嘉德2005年5月馬定祥先生收藏錢幣拍賣會),並有認同此幣真實性的專家意見見於京華時報。趙傳勝《一枚“皖西北邊區蘇維埃造”硬幣》一文更是細節詳實地整理敘述了他在革命根據地的探訪經歷,以及該硬幣歷史見證者的寶貴口述資料。下文將全文引用趙文,文首配圖亦為趙圖,錢幣愛好者可根據對圖中錢幣的看法,其故事、數據、史料引用的真實性對這枚錢幣的歷史真實性做出自己的判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皖西北道區蘇維埃造五十文
- 所屬年代:1934
- 出土地點:安徽省
- 詞條必讀:《如何辨別古錢幣的真假》
尺寸形制,發展歷史,真實性考證,其他文獻,
尺寸形制
直徑約為3.53厘米,厚度為0.16厘米(工藝水平有限,不同硬幣間尺寸有出入)。材料為純度較高的紅銅。亦有說是當時用廢舊彈殼熔鑄而成,因此多為黃銅。加工工藝為雙面模壓成型工藝。
A面中心為五角星,在星的中間有鐮刀斧頭外圈為雙麥穗交叉,外邊沿為廠字紋扣邊。在外邊沿與麥穗中間有“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字樣,在字的下方有兩顆小星,在星的下方為年號:即“一九三四年”。
B面:中間大寫“伍拾”並有圈,外圈有字為當時的製造單位,內容:“皖西北邊區蘇維埃造”字樣,在字的下方有雙星,雙星下面為英文(50CH1932-10)。如果熟悉蘇維埃的造幣,其英文含義不難理解。50代表現金50文,通常記做50CASH,真幣亦有見字母順序顛倒混亂者,此處的50CH應為其縮寫。1932-10為硬幣設計製版年代,背面的中文一九三四方為年代。製造時間是一九三四年確鑿無疑。
發展歷史
一九三二年蔣介石組織湯恩伯為首的十萬軍隊對我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發動大規模的進攻。當時由於張國濤倉促應戰,使根據地的大部分土地被國民黨軍所占領,紅軍損失慘重。同年十月為了保存革命實力,黨中央作出決定紅四方面軍撤離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留下來的一部分紅軍組織地方武裝和敵人展開游擊戰,他們在極艱苦的條件下,重新組建紅二十五軍,軍長吳煥先,政委王平章,後來又組建了紅二十八軍,下轄兩個區即鄂東北邊區、皖西北邊區,並成立了兩個蘇維埃臨時政府,即鄂東北蘇維埃臨時政府,和皖西北蘇維埃臨時政府,根據麻城市地方志辦公室和麻城市黨史資料辦公室提供的資料證實“皖西北邊區臨時政府”在游擊區兩年的時間內,確實鑄造和使用過一種硬幣,但無圖錄記載,根據趙傳勝分析現在見到的這塊硬幣就是當年使用過的那個幣種。這是因為在當時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蘇區時,大部分兵工廠遭到嚴重破壞,由於地方武裝和政府一方面和反動派打游擊,一方面遵照黨中央的“鞏固現有的根據地,發展根據地經濟”的指示,他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有自己的貨幣流通。為此他們在原皖西北蘇區硬幣圖樣的基礎上,改版並增設年號和西文字樣,在極困難的條件下,在根據地縮小有限範圍內採取了簡單的模壓工藝,製造並少量發行了這個幣種,故在建國初期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所以也沒有注錄中國錢幣文獻。
真實性考證
以下全文引用趙傳勝文。
我是一名錢幣收藏愛好者,多年來我收藏了不少錢幣,無一不確認它的出處,可當我1993年在宜昌買到這塊“皖西北邊區蘇維埃造”硬幣的時候,我那雙煉就多年並具有一定識別能力的眼睛卻顯得迷茫了,難道是一枚假幣,我帶著極大的疑惑翻閱了大量的錢幣書和各種歷史資料,還請教了不少同行和專家。一位專家看了後說,根據包漿和風格看,應為那個時代的錢幣,可錢幣書上沒有收錄。多少年過去了,這種疑惑像一把箭無時無刻不在刺扎著一個收藏愛好者的心。2002年3月8日,我終於做通了家人的工作,並下定決心,帶著這枚紅色的錢幣,帶著歷史的責任,踏上了專程去往大別山的旅途。
茫茫巍峨的大別山,峰迴路轉,林茂蔥綠曲徑幽深。我從寧夏出發的第三天來到了這次旅程的第一站七星坪時,我驚喜地發現這裡的人們是這樣的誠實,這樣的熱情。在這裡我邊走邊向人們出示著這枚硬幣,他們總是說:“你到村里找歲數大的老人問一問,或許能找到當年還活著的人。”就是這樣我先後到了湖北的麻城市、紅山縣(當年的英山縣)、安徽的六安市金寨等地,徒步行走七百餘公里,走遍了大別山腹地的多個村莊學校、紀念館、博物館,在金寨曾有一位熱情的中學老師,把這枚硬幣向全班同學出示:“看誰家是否還有同樣的硬幣。”卻都未能見到同樣的硬幣。難道真的是“山重水複疑無路”了嗎?而此時的我已經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度過了二十六個日日夜夜,當我拖著疲倦的身子,帶著巨大的遺憾將要返寧的時候,一件奇蹟般的事情發生了,現在想起來真有點“柳暗花明”的味道。那是在羅田縣的一個小山村里,我仍然徒步走著,突然看到一位老大娘坐在她家門口,我像往常一樣熱情地問這位老大娘:“請問大娘您見過這樣的錢幣嗎?”大娘接過錢幣正面反面地看個沒完,然後抬起頭來用疑惑的目光看著我,問:“你是做什麼的?”我把我的來歷向老人講了一遍,並說:“這是被人遺忘了的一枚錢幣。”“沒有忘”,一聲堅定的回答,隨後這位老人把我帶進她家裡,從一個箱子裡拿出了一個用紅布包著的小包,從包里取出了兩枚錢幣讓我看,發現這兩枚錢幣和我這枚錢幣完全一樣。”品相更優美,我非常激動地問:“大娘您是怎樣收到那兩枚錢幣的”,大娘記憶猶新地講:“那是幾十年前春天的一個晚上,我和我婆婆剛躺在床上(我是童養媳那年我才11歲)就聽到有人在敲門,婆婆叫我起來開門說:‘你公公可能回來了’。我緊張地起來走到門口問:‘你是哪個’,門外的小紅軍說:‘我是過路的,能不能給點吃的。’當我聽到這話後我很害怕,不敢開門,又去叫婆婆,等婆婆穿好衣服走到門口又問‘你是哪個’此時門外已沒人回答,婆婆鎮定沉著地把門打開,看見有一個人躺在門口昏倒了,我和婆婆奮力把他拖進屋裡,在燈光下才發現,原來是一個小伢子紅軍,可能是餓壞了。我急忙拿來一塊蕎麵餅給他吃,看到他的嘴已張不開了,婆婆說:‘去把茶壺拿來給他喝點水’,見婆婆用壺嘴對著他的嘴慢慢地給他喝,過了一會兒小紅軍醒了,‘大娘能給我點吃的嗎?’婆婆把餅遞到他的手裡,小紅軍很快就把餅吃完了,當晚讓他睡在我和婆婆的床上,我和婆婆坐了一夜,婆婆對我講:‘人總是有遇到難處的時候。’第二天天沒亮我和婆婆就做好了飯,又讓小紅軍吃飽,吃著飯婆婆問‘今年多大了’,小紅軍說:‘十六了’,剩餘的餅和鹹菜給他裝在包里,小紅軍背上包要走時,我和婆婆送到門口,當我和婆婆回到家裡後發現桌子上放著兩枚金光閃閃的錢幣,婆婆拿起錢就向外跑,想把錢還給那位紅軍,婆婆追了好遠也沒有追上那位紅軍戰士,從那以後每當門口有隊伍路過,婆婆就站在路邊打量著與那位小紅軍一樣模樣的人,多少年過去了,婆婆沒有忘記這件事,直到解放,婆婆臨死時還拉著我的手說:‘當兵的不容易,如果有一天你要是見到那位小紅軍,一定要把那兩枚錢幣還他。’就這樣我等到現在(今年我都八十三歲了)也沒有見到那位當年的小紅軍戰士。”大娘拿著這兩枚硬幣還說:“一九五八年大煉鋼鐵把家裡所有的東西連牆上的釘子都拿走了,惟獨這兩枚錢幣藏著沒有拿出來。1960年家裡沒有吃的把能賣的全賣了,惟獨這兩枚錢幣我沒有賣,文革期間說要建什麼館,要各家各戶捐文物,我也沒有給他們,今天我想找當年的小紅軍怕是找不到了,看你今天為了這枚錢這樣辛苦,你要是真的有用就給你吧。”我聽著這位老大娘質樸而誠懇的話語,雙手接過老大娘的那兩枚閃爍著紅色光芒的錢幣,凝視著這位飽經風霜的老人,我的兩眼濕潤了,在這萬分激動的時刻不知怎樣感謝這位可敬的老大娘,於是我把我身上的錢全部給了老大娘,只留下返寧的路費,但是此舉被老人家婉言謝絕了,她生氣地說:“你要是給錢就把那兩枚錢幣還給我算了。”老大娘的一句話使我明白了許多,也使我清醒了很多,老人家的這份情誼、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是拿多少錢也買不到的。我激動地握著大娘的雙手道別。再見了,可親可敬的老人;再見了!紅色革命根據地大別山。2002年4月4日滿載著大別山人民的深情厚誼,我踏上了回寧的列車。
回寧後我更加堅定了查清這枚硬幣出處的信心,一方面整理蒐集到的有關資料,一方面通過當地黨史資料辦公室提供的有關資料和信息……關於該幣的“1932-10”這一內容現有兩種說法:一、1932-10是組建蘇維埃政府成立的時間,二、當時臨時政府所管轄的10個縣,此幣只在游擊區的10個縣內使用,根據我掌握的資料認為,第一種說法是對的,這是因為在革命根據地鑄造的錢幣中曾經使用過以紀念日為圖錄,在他們看來新政府的成立是最有意義的一件大事。
為了記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所創造的光輝業績,為了讓這枚閃爍著紅色光芒的“皖西北邊區蘇維埃造”的硬幣,早日載入歷史史冊,本人暫述粗稿,供錢幣收藏界的專家們,對此幣提出更有力的論據和寶貴意見。
其他文獻
- 其他文獻記載1章安慶《革命銅圓珍貴歷史》:…(該)種鑄幣,由於敵人封鎖,革命根據地缺乏鑄幣原料,只能用廢舊槍炮彈殼為原料,經過簡單的鍛打、軋壓,幣面凹凸不平,工藝粗糙,品相較差,大多幣文與圖案模糊。筆者仔細研讀了多篇關於“皖西北蘇維埃造五十文銅圓”的文章,發現這些文章所引用的數據,大都引用方誌炎先生1987年在“安徽革命根據地財經金融史料”一文提供的直徑38.4毫米,厚1.7毫米,重13克這組數據。20世紀90年代至今,大多研究文章都千篇一律引用。我特將所集4枚銅圓與上述史料一一對比分析,發現直徑、厚度、重量均參差不齊,沒有一枚相同,尤其是厚度與重量方面,相差很大,如實物一厚2.6毫米,重22.7克,三厚1.7毫米,重14.2克,兩者厚度相差0.9毫米,重量相差8.5克;而且實物與資料記載相差更遠。分析這些特徵,可得出一個結論,皖西北蘇維埃造幣廠所鑄造的銅圓非機器所鑄,乃人工鑄造也。眾所周知,皖西北革命根據地創建於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它的創建粉碎了蔣介石對鄂豫皖蘇區的三次“圍剿”。1931年5月1日,皖西北特區蘇維埃政府成立。為控制和管理根據地貨幣流通及金融市場,5月15日,皖西北特區蘇維埃銀行在金寨成立,同年11月改為皖西北道區銀行,並遷至麻埠。銀行下設印鈔和造幣兩廠,印鈔廠於1931年發行二角券一種,一元券兩種,五元券一種,1932年發行一元券一種;造幣廠於1931年10月、1932年4月先後兩次鑄造銅圓,面值有20文、50文兩種(有多種版別)。由於戰爭不斷,從1931年11月到1932年6月,皖西北革命根據地連續發動了黃安、商潢、蘇家埠、潢光四個戰役。1932年10月12日,紅四方面軍倉促撤離皖西北,大片根據地淪陷。皖西北造幣廠自成立到撤離,前後僅存一年半時間,且戰鬥頻繁,鑄幣有限,現存世極稀,尤為珍貴。
- 其他文獻記載2Moneta Gallery. Coin Museum.蒙娜塔博物館. 錢幣博物館"(圖1)Here is another obvious fake, supposedly from this Northwest Anhwei province. Reverse is similar to the KM# 2 piece but the Obverse is like the FAKE 500 Cash piece illustrated in this Museum. Notable too, both the fake and the extremely rare authentic coins have a portion written in Western legend (50CH1932-10). There's another example here in the museum that appears to have been through the wars:(圖2)It's in considerably different condition, and since I've always considered mine a fake (it doesn't exist in any catalog), this one presents a puzzle. Go to the other example and see what you think. The world of Chinese Soviets is truly fascinating."“這裡有一個很明顯的偽幣,大概是安徽省西北部造出來的。背面和KM# 2這枚硬幣很相像但是它的背面卻像是我們博物館中的500文假幣一樣。值得注意的是,這枚硬幣與它所仿造的稀世真品一樣有著這樣的銘文(50CH1932-10)。讓我們來看看博物館中的另一枚看起來經過了戰火洗禮的真幣:這枚硬幣品相完全不同,既然我一直認為我的那枚硬幣是假幣,那這枚硬幣也許同樣真假存疑,你們自己看看吧。中國蘇維埃的世界真是太神奇了。”筆者認為,這位外國收藏家是被中國人高超的銅幣仿製工藝嚇怕了,以至於看到來自中國的好品相的錢幣便覺得是假幣。只有那種飽經滄桑的錢幣他才敢懷疑是真幣。Too young too simple. 有興趣的讀者參看一下張三少《如何鑑別古錢幣的真假》。文章講解精到,這位作者八成是偽造假幣爐火純青的人才,金盆洗手後,來給大家講解作偽之道揭露騙子的花招(純屬玩笑,如有冒犯請多海涵)。不上手摸一摸只看圖,誰說不可能圖一是真幣而圖二才是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