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路礁

皇路礁

皇路礁是中國南沙群島島礁之一,在彈丸礁西南約25海里。位於北緯6度57分,東經113度35分。低潮露出,為一長約1海里的完整環礁,無礁門。東南部有海拔0.6—1.2米之圓形珊瑚礁塊。東北側也有較大珊瑚礁塊出水。北、東北、西北和南方有沉船共四艘。

皇路礁是中國固有領土,行政隸屬中國海南省三沙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皇路礁
  • 外文名稱:Royal Charlotte Reef
  • 別名:五百二
  • 所屬地區海南
  • 地理位置彈丸礁西南約25海里、南通礁的東北
  • 經緯度:北緯7度00分,東經113度35分
地理信息,名稱來源,考古,

地理信息

皇路礁位於彈丸礁西南、南通礁的東北,它直徑2公里,淺湖完整,無門口發育,東南有礁頭出露,高0.6-1.2米,呈卵形,是個巨大球狀珊瑚礁塊。皇路礁是個大礁,它位於“危險地帶”以南,在彈丸礁西南約25海里。低潮露出,為一長約1海里的完整環礁,無礁門。
皇路礁

名稱來源

1935年中華民國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公布的名稱為無勞柴樂礁。
皇路礁
皇路礁
1947年中華民國內政部方域司公布的名稱為皇路 。
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地名委員會公布的標準名稱為皇路礁。
我國漁民向稱五百二。據說,我國漁民曾在此拾獲希錠(錫錠)520個,故名。
有些外文圖書稱為Royal Charlotte Reef.。

考古

1994年10月4日,人民日報在第11版刊登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教授王恆傑的署名文章《南沙群島考古行》,部分內容有:
隨後,我們駛向皇路礁。皇路礁也是一個潮退即露的環礁,在這個礁盤上大家共採得多件青花瓷片,器底款有“榮合”、“富”字等,一件為螺旋紋,大都是廣東民窯產品。其他還有“熙寧重寶”古幣等。再南行40餘海里,我們就到了位於北緯6°20′的南通礁,乘退潮之時,幾位漁民和我一起登礁。儘管礁砂刺腳卵石滾滑,我們仍採到宋元到明清時期陶瓷殘片和數枚清代古幣等標本。其中一件青花殘瓷片,碗底外有一方款,碗內有一長柄直伸的青花葉,後經史樹青先生鑒認應為用來作航海儀的水器的殘部。自鄭和群礁以遠我們發現的大量唐宋及明清代遺物中,除已述及者外,還採拾到許多礁砂膠結的來自我國華南大陸的民窯陶瓷殘片,印證了唐宋時期我國在南海的經營、宋代水軍南巡南海的有關記錄。大量明代陶瓷則昭示著鄭和多次過南海下西洋的壯舉,顯示了中國居民在南海生產、生活的事實。迄今我國歷代政府對南海行使管轄權亦順理成章。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