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川地處黃土高原與鄂爾多斯高原的交接地帶,屬於水蝕風蝕過渡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皇甫川
- 位置:黃土高原與鄂爾多斯高原交接地帶
- 屬於:水蝕風蝕過渡區
- 發源:內蒙古準格爾旗北部點畔溝
- 全長:1251km
- 流域面積:3246 平方公里
簡介,流域概況,
簡介
它是黃河中游上段,晉陝峽谷北部的一級支流,發源於內蒙古準格爾旗北部點畔溝,經準旗的納林、沙填至陝西府谷道堍坪匯入黃河。全長1251km,流域面積3246 平方公里,全流域人口約80000人,人口密度25~30人 /平方公里。該流域目前還未受到資源開發的影響,土壤侵蝕包括滑坡土石流發育主要還受控於自然因素,具有典型代表性。
流域概況
流域屬於乾旱與半乾旱氣候,年均降水量350~450mm,是鄂爾多斯高原暴雨中心區,一般發生於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年均暴雨5次,其中10~30分鐘的短歷時暴雨2.85次、占總次數的63%;小於10分鐘暴雨1.85次占37%,60分鐘的暴雨0.55次占11%。最大一日暴雨量為52.8mm,30天降雨總量為175.6 mm。流域溫差較大,土層凍融作用強烈,一般年份凍結厚度為90~110 cm,極端凍結最厚在150 cm以上。皇甫川平均風速1.9~3.4m/s,春季平均風速3.2 m/s,強大的風力是風蝕的動力,風蝕是冬春兩季表現最為明顯的一種侵蝕方式,地面個別年份風蝕深度達4cm。
皇甫川流域地質構造屬於鄂爾多斯地台拗陷的邊緣部分。燕山運動和喜山運動使地台隆起成拱狀高原,流域正處於高原的東南斜坡上,中上游地區處於白于山至東勝的第四紀抬升中心,近期抬升約20mm/a,從而導致流域中上游一帶溝谷下切,溯源侵蝕特彆強烈。
皇甫川流域地形特點是深溝梁大,地形起伏較緩,呈東南傾向,上游分水嶺高地與下遊河流出口處落差520m。溝間地形似倒扣著的船狀,坡面侵蝕比較強烈,溝深一般40~50m,有的超過100 m,溝坡多由基岩組成。流水除具有沖蝕外,還具有一定的淘蝕作用,從而引起崩塌,溝蝕和重力侵蝕競相發展。由表1坡度組成情況可以看出36°~55°的坡度占48.19%,比例最大分布於谷坡;溝間地比較平緩,15°以下占26.87%,另有11.88%的陡崖是基岩崩塌的直接產物,中上游這種特徵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