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莢刺散,主治婦人血風,皮膚搔癢不止。
《聖惠》卷六十九,別名,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聖濟總錄》卷十,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附註,《聖濟總錄》卷一三二,組成,主治,用法用量,製備方法,
《聖惠》卷六十九
別名
皂角刺散
組成
皂莢刺1兩(炙微黃),烏喙1兩(炮裂,去皮臍),茵芋3分,白花蛇2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秦艽3分(去苗),天麻3分,獨活3分,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蛇床子1分,麻黃3分(去根節),莽草3分(微炒),槐子仁3分(微炒),景天花3分,躑躅花3分(酒拌,微炒),楓香3分,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麝香1分(細研入)。
主治
婦人血風,皮膚搔癢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荊芥酒調下,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為細散。
《聖濟總錄》卷十
組成
皂莢刺2握(東南枝上者,燒灰存性)。
主治
風攻腰腳疼痛,及腸壅氣滯;諸般癜風疾。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漸加至2錢匕,空腹用溫酒調下。
製備方法
上為散。
附註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皂莢散”。
《聖濟總錄》卷一三二
組成
皂莢刺1兩,乳香1分。
主治
惡瘡。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以酒1盞,煎1-2沸服;熱酒調下亦得。
製備方法
上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