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國學·精裝版:孫子兵法精解

百部國學·精裝版:孫子兵法精解

《國學經典系列叢書:孫子兵法精解》原文以郭化若《孫子譯註》作為校對參考,譯文編者廣泛閱讀了眾多名家結合自己理解編輯而成,為了便於讀者能更深刻理解《孫子兵法》博大精深的思想,加注了宋代整理出的以曹操為首《十一家孫子集注》,在每篇的“戰例解意”都按自己的理解所舉前面對應的原文。

基本介紹

  • 書名:百部國學•精裝版:孫子兵法精解
  •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 頁數:452頁
  • 開本:16
  • 作者:孫武 劉建生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5700548, 9787515700540
  • 定價:48.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國學經典系列叢書:孫子兵法精解》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軍事著作之一。自問世以來至今二千五百多年間戰爭史,歷代兵學家、軍事家無不熟記研習,用於指導戰爭實踐和發展軍事理論。被奉為“武經之首”或“兵經”。作者孫武也被後人尊為“兵聖”。

作者簡介

作者:(春秋)孫武 劉建生

圖書目錄

原文通覽
計篇第一
作戰篇第二
謀攻篇第三
形篇第四
勢篇第五
虛實篇第六
軍爭篇第七
九變篇第八
行軍篇第九
地形篇第十
九地篇第十一
火攻篇第十二
用間篇第十三

序言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軍事著作之一。自問世以來至今二千五百多年間戰爭史,歷代兵學家、軍事家無不熟記研習,用於指導戰爭實踐和發展軍事理論。《孫子兵法》被奉為“武經之首”或“兵經”。作者孫武也被後人尊為“兵聖”。
《孫子兵法》成書於春秋末期,作者孫武,字長卿。孫武的生卒年月不詳,約和孔子同時。據《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孫武的祖先為陳國貴族後裔公子完。公元前672年,陳國發生內亂,公子完因避禍出逃到齊國,被齊恆公聘為工正。後食采邑于田,故又為田氏,稱田完,卒謚敬仲。敬仲完四世孫為恆子無宇。無宇二子,一為田恆,一為田書。田書事齊景公,因伐莒有功,景公賜姓孫氏,食采邑于樂安。田書子名憑,字起宗,憑生武,即孫武。公元前532年,田氏聯合鮑氏,滅執政的舊貴族國惠子(惠欒、欒氏)、高昭子。孫武為避難出奔吳國,後經好友伍子胥引薦,孫武將寫成的兵法十三篇獻給吳王,吳王看吧讚嘆不已,委任為將軍,公元前512年,伍子胥和孫武制定了擾楚疲楚尋機破楚的戰略,然後組建了三支精銳軍隊,輪流襲擾楚國邊境。公元前506年,因為孫武的神勇指揮,經過三戰三勝,打敗並攻占了楚國都城郢,孫武以3萬吳軍破楚軍20萬,以偏安江南一隅的吳國戰敗了當時霸主之一南方大國楚國,成為歷史上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史記》說:吳國“西破強楚。人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孫武早期成長的齊國,就是一個有兵學研究和實踐傳統的諸侯國。齊國開國君主姜尚確立的齊國兵學傳統,到春秋戰國時期不斷得到弘揚光大。到齊恆公時,管仲實行軍事改革,齊國的軍事實力大增,成為當時諸侯國的霸主,尊土攘夷,尚武崇智之風盛行,並逐步形成為社會傳統。早在孫武之前,就有專門性的兵書流傳,見於史籍記載的有《軍志》、《軍政》、《令典》、古《司馬法》等。《孫子》成書也受到這些早期兵書的影響。並在《孫子》篇中直接引用了《軍政》里的話。加之孫武本人出身於軍事世家,為孫武成長為軍事理論家,創作《孫子》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文化氛圍和良好條件。又,當時的社會環境是中國世襲的奴隸制逐漸衰落的春秋末期,鐵器的使用提高了生產力,使耕地面積急劇增加,各諸侯國分封大臣,造成私田大量出現,產生了新的地主階級。加速了奴隸制快速瓦解,以功論賞的封建制關係逐步形成。社會關係的變動,舊的“禮、樂、刑、政”很難照樣維持下來了。奴隸反抗奴隸主的鬥爭、平民反對貴族的鬥爭、新興地主階級與奴隸主貴族奪權鬥爭相互交織,此起彼伏,致使戰爭頻發,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春秋末期的兵器、作戰形式、謀略的運用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給新的軍事理論提供了驗證的空間。《孫子兵法》就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產生,並很快由作者孫武本人實踐得到成功驗證。
《孫子兵法》十三篇,包括:《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系統地對戰爭發起、謀劃、行軍作戰等進行全方位的闡述。每一篇的指導理論都可獨立成篇用於作戰分析,又可有機結合適用於作戰需要。《計篇》作為《孫子》十三篇的首篇,是論說戰爭的戰略觀點及能如何取得戰爭勝利的戰略行動。“五經七計”成為歷代兵學家思考戰爭的分析依據,“兵者,詭道也”成為對待戰爭的態度;《作戰》篇主要闡述的是如何進行戰爭。指出戰爭消耗國力太大,要以“速戰取勝”、儘快結束戰爭為作戰原則,還要儘可能在敵國時再補充軍隊的消耗;《謀攻篇》指出了作戰首選要以謀略取勝,目的是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戰果,“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成為永世的治事寶典:《形篇》核心思想是先做好自己不被敵人戰勝的準備,看到敵人在有被戰勝的機會時再發起攻擊;《勢篇》指出在行軍作戰時要營造好取勝的形勢,運用無窮的“奇、正”變化把握戰場的主動權;《虛實篇》不但是《勢篇》的“奇、正”之變實施方略,也是除軍爭之外更大範圍的謀略運用;《軍爭篇》論述了兩軍對戰中如何創造有利戰爭勝利的條件,去保證取得勝戰;《九變篇》主要論述針對戰場的情況所採取的措施,又提出了指揮作戰人的五類性格缺陷。會影響作戰的勝敗;《行軍篇》主要講述了軍隊行軍作戰時如何選地紮營、如何觀察敵情及管理軍隊;《地形》篇主要論述在不同的地形條件下主將要懂得如何指揮軍隊的行動;《九地篇》論述了在九種不同戰略地形下作戰的原則;《火攻篇》主要論述在行軍作戰中火攻的實施,指出戰爭是將士的性命換來的,要及時行賞戰利品;《用間篇》論述間諜在戰爭中的重要性,用好間諜不但要不惜資金,還要給予重視和信任,同時做好保密。《孫子兵法》的思想也充分吸收了以《老子》一書為代表的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老子》揭示了客觀世界的一些對立的方面,如正與奇、弱與強、實與虛,提出“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等命題,並洞察到對立面的轉化。從某種意義上看,《老子》既是一部哲學著作,又是一部兵書,稍後於《老子》的《孫子兵法》在某些方面汲取和發展了《老子》的軍事思想。自問世以來,對現代軍事理論研究和軍事實踐仍具有指導作用,《孫子兵法》的戰略思想早已滲透到非軍事領域,在商業競爭、企業管理、體育競賽、外交、商務談判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借鑑和套用。
本書原文以郭化若《孫子譯註》作為校對參考,譯文編者廣泛閱讀了眾多名家結合自己理解編輯而成,為了便於讀者能更深刻理解《孫子兵法》博大精深的思想,本書加注了宋代整理出的以曹操為首《十一家孫子集注》,在每篇的“戰例解意”都按自己的理解所舉前面對應的原文。由於編者理解認識有限,不足之處還望讀者指正。
編者
2012年5月10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