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菌清暴露途徑主要包括:吸入、食物和飲水攝入、經皮膚吸收。
環境水平和人體暴露,暴露途徑,生物效應,體內和體外效應,毒性閾值,在動物和人體內的代謝動力學比較,人體效應,人體防護,預防措施,泄漏應急處理,
環境水平和人體暴露
百菌清主要以本體的形式殘留於農作物上,殘留的濃度與施藥的頻率、收穫時間、末次施藥時間以及農作物的品種有關,殘留的百菌清可以檢測。奶製品中百菌清的殘留量很低,甚至檢測不到。
許多國家對日常的食物分析發現,抽查的食物中檢測不到百菌清的殘留或殘留量很低。糧食中百菌清的殘留量隨著生產加工而降低。
由於百菌清的廣泛使用,導致其在土壤、水源、大氣和蔬菜水果中廣泛存在。根據美國 EPA 的報告,在明尼蘇達和愛德華王子島的空氣中檢測到百菌清,並估計在上述兩地生產的土豆中也檢測到百菌清。
百菌清在植物表面有良好的黏著性,不易受雨水等沖刷,因此具有較長的藥效期,在常規用量下,一般藥效期約 7~10 d。
暴露途徑
百菌清暴露途徑主要包括:吸入、食物和飲水攝入、經皮膚吸收。
生物效應
體內和體外效應
急性毒性
百菌清對魚類和水體生物有很強的毒性。百菌清無明顯致敏作用,但對皮膚和眼均有刺激性。百菌清吸入試驗可使大鼠致死,4h的LC50為0.1mg/L。百菌清的4-羥基代謝物急性經口染毒LD50為332mg/kg。
百菌清對鳥類的毒性很低,未發現對鳥類有明顯的生殖毒性。
慢性毒性
百菌清對嚙齒類動物的慢性毒性主要是胃腸道和腎臟毒作用,導致胃賁門部、竇部增生和過度角化發生率升高,腎臟近曲小管上皮細胞增生發生率升高。
百菌清對犬類動物未發現有明顯的慢性毒性損傷。
致癌性
百菌清的嚙齒類動物長期染毒可導致發生賁門竇乳狀瘤和胃癌,並且腎臟發生腫瘤。百菌清對犬類動物染毒未發現出現腫瘤。
活體腎臟實驗表明,百菌清不能誘導機體產生巰基代謝物。百菌清對嚙齒類動物的致癌作用是非遺傳毒性的。嚙齒類動物賁門竇早期損傷的原因是百菌清的刺激作用以及百菌清在賁門竇停留時間過長。長期染毒導致損傷部位癌變。由於人類和嚙齒類動物的賁門竇結構不同,所以,不能將嚙齒類動物長期染毒後賁門竇發生癌變的結果外推到人類。
對嚙齒類動物腎臟損傷相關性研究顯示,百菌清引起腎臟損傷的主要誘因是其代謝產物——4-巰基代謝物。百菌清與GSH的結合物易於被胃腸道吸收,結合物到達腎臟被-裂解酶轉化為巰基代謝物。體外實驗顯示雙巰基和三巰基代謝物抑制腎皮質線粒體的功能。百菌清的單巰基、雙巰基、三巰基、胱氨酸、三半胱氨酸和單谷胱甘肽代謝物均產生腎毒性。
致畸性、誘變性
體內和體外的研究均發現百菌清沒有致突變作用。百菌清對植物無生長抑制毒性作用。目前,未見有關百菌清對人類有致突變、致癌和發育毒性的研究報導。
毒性閾值
毒性:屬低毒類,對魚類和水生無脊椎生物有毒。
急性經口毒性:大鼠LD50大於10000mg/kg,狗LD50為5000mg/kg,野鴨LD50為21500mg/kg,鵪鶉LD50為5200mg/kg。
急性經皮刺激:兔LD5010000mg/kg。
急性吸入:大鼠LC50大於4.7mg/L(1h),0.1mg/L(4h)。
平均耐受限(48h):鯉魚0.11mg/L,虹鱒0.25mg/L,鯰魚0.386mg/L。
在動物和人體內的代謝動力學比較
大鼠的代謝研究發現,百菌清在肝臟和胃腸道中與GSH結合形成複合物,部分複合物在腸道被吸收,並被轉運至腎臟,由腎臟中-裂解酶分解成巰基代謝物,從尿中排出。
大鼠經口染毒的百菌清,大多經糞便排泄。48~72h排出率可達82%以上。單次以5mg/kg經口染毒,2h內大鼠膽汁中百菌清代謝物排出率迅速達到峰值,而尿液排出率可達染毒劑量的5%~10%。
人體效應
百菌清對人的皮膚和眼睛有刺激作用,少數人有過敏反應。一般可引起輕度接觸性皮炎,如同被太陽輕度灼燒反應,不經治療,大約在2個星期之內,皮膚經脫皮而恢復。眼睛接觸百菌清後會立刻感到疼痛並發紅。過敏反應表現為支氣管刺激、皮疹、眼結膜和眼瞼水腫、發炎,停止接觸百菌清則症狀就會消失。
人體防護
本品屬低毒但有刺激性及致敏性。使用噴劑時要做好身體防護,使用防護眼鏡;穿透氣性工作服和橡膠圍裙(或橡膠、聚氯乙烯膜防護服)、膠鞋、全面罩防毒面具、防護帽;戴膠皮手套。
預防措施
儘量在上風口操作,操作時不要吸菸、喝水和進食。工作完畢後及時清洗手、臉和裸露部位。工作服不要帶到非作業場所,單獨存放被污染的衣服,洗後再用。
嚴禁將百菌清與食物、種子、飼料混放,以防誤服、誤用。使用後的廢棄容器要妥善安全處理。
泄漏應急處理
百菌清裝運中一旦出現滲漏、散落,應及時採取防範措施,妥善處理,防止對水源、土壤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