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渡公路自百色觀音堂起,經皈樂、下塘、塘興、黃蘭、汪甸、平修、河口、樂里、 田西、平吉、舊州,止於黔桂交界的八渡,全長149公里。百色縣境內地段60公里,路基寬度為6~6.5米,路面均為3.5米寬,以泥結碎礫石鋪築;縱坡大於8%的有15處,坡長共920米,最大縱坡為15%,鋼筋混凝土粱式橋、磚拱橋共315.25米/20座。解放後,改路名為色八公路。 公路養護部門對該路逐年安排大中修及改建工程, 不斷整修和改善路面。至1977年4月, 百色縣境路段全部鋪裝渣油路面。1988年,市境路段經重新測定為58.8公里,路基寬度7.5米,路面寬度6米,其中達到四級路面技術標準的有48.756公里,等外路面的有10公里;綠化里程58.6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百渡公路
- 路線長:73公里
- 綠化里程:58.6公里
- 建設時間:1934年12月
百渡(百色~八渡)公路 民國23年(1934年)12月,廣西公路局派測量隊從八渡經舊州方向下測,24年3月增派另一測量隊,由百色經下塘方向上測。兩隊於4月底測竣,會合黃蘭。同年7月, 成立百渡路工程局於百色,由省府委任局長。該路分兩期修建:第一期工程以百色至田西古驛道為基礎, 從百色修至樂里,路線長73公里,於25年1月開建。由零公里至59公里加950米地段屬百色縣管轄範圍,共徵調百色、凌雲、萬岡三縣民工15000人參建,按土方工程數量, 分段包乾計酬。至6月底,第一工程完工通車,共支付國幣55萬餘元,由百色禁菸督察局撥給。第二期工程從樂里修至八渡,路線長76公里。因受“六·一”事變 (即李宗仁、白崇禧聯合廣東陳濟棠於1936年6月1日以抗日名義發起的倒蔣事件) 影響,田南禁菸稅收銳減,工款不濟,飭命停建。直至27年因抗戰軍運需要,才由中央撥款興修,於28年底基本完成通車。百渡路自百色觀音堂起,經皈樂、下塘、塘興、黃蘭、汪甸、平修、河口、樂里、 田西、平吉、舊州,止於黔桂交界的八渡,全長149公里。百色縣境內地段60公里,路基寬度為6~6.5米,路面均為3.5米寬,以泥結碎礫石鋪築;縱坡大於8%的有15處,坡長共920米,最大縱坡為15%,鋼筋混凝土粱式橋、磚拱橋共315.25米/20座。解放後,改路名為色八公路。 公路養護部門對該路逐年安排大中修及改建工程, 不斷整修和改善路面。至1977年4月, 百色縣境路段全部鋪裝渣油路面。1988年,市境路段經重新測定為58.8公里,路基寬度7.5米,路面寬度6米,其中達到四級路面技術標準的有48.756公里,等外路面的有10公里;綠化里程58.6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