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曲(百曲(地方曲種))

白曲(地方曲種)

百曲(地方曲種)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曲是一種流行於蘇皖兩省的來安、六合、江浦三縣的傳統說唱藝術,發源於安徽省來安縣大英鎮和文山鄉一帶的稀有曲種,白曲始於清末民初,歷史悠久。以曲調多樣,曲目豐富而得名。民間藝人稱它有百種曲調、百部曲目,故而又稱為“百曲”,是安徽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曲
  • 遺產類別:曲藝
  • 地區:蘇皖兩省的來安、六合、江浦三縣
  • 發源:安徽省來安縣大英鎮和文山鄉一帶
  • 又名:百曲
  • 起源時間:清末民初
歷史淵源,藝術特色,地方,唱腔,名稱來歷,分類,

歷史淵源

白曲源遠流長,形成初期,起源於傳統民間小調,藝人們多為單人獨琴走鄉串鄰。據白曲老藝人賈樹坤說:“清朝時大英就有唱白曲的”。民間小調,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演唱一些以傳統民間生活小事為題材的曲目,白曲老藝人得力於前輩的言傳身教,使之不斷地得以豐富和充實。初期的活動,基本上是聚眾為班,每年多次,形成規範。借民間燈會切磋交流,從面發展了白曲,如:民間船燈舞,其中“騷韃子”專事插科打諢以白為主,燈頭主唱,船揚子專門齊唱與和唱,這樣便形成了有白有唱。隨著時間的推移,演唱者逐漸增至3人或5人,伴奏由一把胡琴發展到二胡、笛子、三弦、鼓板等多種樂器並用,表演形式也由刻板的坐唱演變為“該坐則坐、該站則站、能串則串、唱白結合”。後來,為滿足民眾的需要,運用唱、舞相併的演出形式,白曲與船燈、踩高蹺相結合,藝人們利用歌舞吸引觀眾,這種表演形式一直保持到建國後。建國初,大英、文山兩個班子在文山鄉打擂台,先玩船燈,後比白曲,是本縣境內白曲演出的一次盛會。

藝術特色

白曲藝術雖然以埔采眾長,兼收並蓄成就了自身,但依然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不僅鄉土氣息濃郁,而且以詼諧幽默見長,故有“歡喜糰子”之稱,白曲曲本有的以敘事為主,有的以抒情為主,有的以歷史事件為題材,有的以傳統民俗為題材。由於白曲是在傳統民間歌曲小調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唱詞基本是七字或十字一句,以土字為主的句式,活潑自由,口語化較強。在板式結構上,既可唱快板、中板、慢板,也可以唱流水板,屬板腔結構。白曲藝人較早地建立白曲班社。文山白曲班主杜夕榮,將其說唱白曲技藝傳給其堂弟杜夕山。杜夕山逝世時已近60歲,那時,杜夕山白曲班已久負盛名。在國民黨統治時期,大英地區又成立以彭正舉、賈樹坤、周天成、余立和四人為主的白曲班。

地方

來安縣的白曲班社以大英、文山兩地為主。民國初期,本縣知名的白曲藝人文山鄉的杜夕榮、杜夕山和大英的彭正舉、賈樹坤等,他們演唱的曲目《勸戒吃鴉片》、《大煙自嘆》、《十不全招親》、《三戲白牡丹》、《虞美人》等100多支。抗日戰爭時期杜夕山還創造了《延安出發》、《抵制日貨》等新曲目。

唱腔

白曲的唱腔十分豐富,藝人稱“大曲二十四,小曲七十六”,九腔十八調,反映了白曲吸收民間曲調的廣泛性。白曲藝人把曲調分成大曲、小曲兩類,大曲是指那些表現力強、篇幅較長的曲調,而小曲調則指的是常掛在嘴邊的小調,不斷更新內容,獲得新的曲目。根據內容需要,也創造一些新曲目。
自編自演,望風采柳,是白曲藝人創作曲目的一個特點。30年代,白曲的創作之風逐漸形成,一人主筆大家湊,沒有八成熟不對外端。當時的新作有《大煙自嘆》、《勸戒吃鴉片》、《火燒五層樓》、〈延安出發〉、《打雷官》等,大多是反映當時現代生活曲目。

名稱來歷

來安縣具有鮮明地方特點的稀有曲種白曲,清朝末年發源於來安縣大英鄉和文山鄉一帶,它以曲目豐富、曲調多樣而得名,又叫百曲,人稱“百曲百曲百首曲,百曲百曲百段書”。重道白,有唱曲,方能叫百曲。這就是白曲名稱的簡單來歷,由於以上特點百曲很快流傳到江蘇六合、江浦以及來安縣其它鄉鎮。

分類

白曲曲目可分為有說有唱、有唱無說和有說無唱三類。曲目來源有傳統的、現代的和移植的。其中傳統曲目較多,現代創作的曲目也占較大數量,移植曲目極少數。曲目中多數是中、短篇,長篇較少。
傳統曲目有一部分是來自民歌。有其較完整的情節和人物,有的則是來自民眾中的傳說故事,加以唱白表現。如《十不全招親》、《小寡婦上墳》等。抗戰前後,人們不滿國民黨的黑暗統治,白曲便創作出了《蔣介石自嘆》、《抗日英雄嚴獨手》、《抵制日貨》、《延安出發》等。解放後,人民讚頌黨的好政策,創作出了《十唱責任制》、《計畫生育好處多》等曲目。
白曲曲目中有一些小段,結構奇特,如《百家姓》,其中每一句的前面均套上一句“歇後語”或與姓氏相關的諧音,運用某些典故,造成一種趣味,使觀眾對枯燥的姓氏產生興趣。
據史料記載,1944年的上半年,新四軍來(安)六(合)辦事處在六合縣竹鎮集召開群英會,會上由大英鎮白曲藝人彭正舉、賈樹坤等創作演出新四軍解放雷官的《打雷官》,歌頌來安縣武集鄉抗日英雄嚴玉才的《抗日英雄嚴獨手》轟動全場。辦事處主任方毅說這個節目長了革命志氣,滅了敵人威風。並在接見演員時說:“你們是抗戰文藝戰士,為宣傳抗日出了力”。當演員走下台時,許多新四軍戰士圍著藝人們熱情握手,問長問短。後來彭正舉班子又把《抗日英雄嚴獨手》和《王文堯參軍》兩個曲目送到英雄家鄉演出。這兩曲目在武集鄉上演三場,受到廣大民眾熱烈歡迎和熱情接待。當時正值武集鄉召開參軍動員大會,通過演出後,當場有十多名青年報名參軍。因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建國後,來安縣各鄉鎮黨委、政府和文化站非常重視對白曲藝人的思想教育,多次參加來安縣舉辦的民眾業餘文藝會演,有的曲目獲了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大英鄉白曲藝人彭正舉、周天成、余立和他們創作《十唱責任制》、《十勸賭錢》、《來河兩岸好風光》等新曲目,曾在南方十四省文化工作會議上演出,受到議會的文化工作者和領導同志高度讚揚。中共中央原書記處書記鄧力群同志曾到大英文化中心視察時,這三位白曲老藝人作了演出,鄧力群同志親自上台接見老藝人,給予高度評價。
白曲是戲曲中稀有的曲種之一,它是傳統戲曲藝術的瑰寶,也是來安縣民間藝術的明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