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巴金:一個知識分子的歷史肖像》是200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輝、李存光。
基本介紹
- 書名:百年巴金:一個知識分子的歷史肖像
- 作者:李輝 李存光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3年10月1日
- 頁數:317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220065491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新穎獨特的巴金傳記,作者為我們生動描繪出了二十世紀中國一位極為重要的知識分子的歷史肖像。從1904年誕生到2003的今天,巴金已走過了將近一百年的歷史行程。 這一百年,堪稱中國歷史上變化最為迅疾的百年。百年間,晚清、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FI戰爭、思想改造、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朝代更迭,制度替換,思潮湧動,風雲變幻。作為一位成就卓著的作家,作為一位一直與人民、與時代同行的中國知識分子,巴金以自己的個人姿態走在歷史畫卷中。 有時如電,如雷,如激流;有時又如陰雲,如濃霧,如溪水。在不同的生命階段,巴金表現出不同的感情形態、生活形態。他為這一個百年的中國提供了豐富的精神創造。他的思想、精神、作品,他的複雜、矛昏的性格,都已成為巨大的存在,為我們解讀百年中國的政治、思想、文化,提供了一個內涵豐富的範例。 巴金屬於百年中國。巴金也將屬於未來。 本書一改通常傳記作品的編年體方式,以靈活多變的結構,生動、優美的筆調,多角度、多側面地解讀巴金的精神與思想、性格與情感。作者更突出的是巴金的知識分子角色,在人生故事的講述中,始終貫穿著對中國歷史與思想史的觀照。因此,在本書中,巴金既是文學家,更是思想家、道德家。一幅生動的歷史肖像,活生生地、立體地凸現在百年歷史的背景之中。
圖書目錄
上卷
望盡天涯路——思想與精神的歷史敘述
在巴黎感受巴金
看那少年浪漫時
“精神上的母親”引他前行
講述大革命的悲劇
拿起筆,融人世界的吶喊
巴金——一個筆名的解讀
魯迅,為他擋住風沙
歷史在心中延續
思想史是奔騰的江水
“你是不能擱筆的”
與大眾共享
巴黎,永遠的留戀
下卷
何處是歸程——性格與情感的歷史描述
凝望夔門
什麼樣的家?
敏感與憂鬱
熱情在文學中燃燒
面對覺新,他看見了自己
鄉關何處?
“李先生,你好早啊!”
痛在心中,愛在夢裡
巴山蜀水路千程
生命在延續
巴金年表
後記
後記
這不是一本傳統意義上的傳記,在很大程度上它只能算是關於巴金的掃描。我嘗試以較為自由、活潑的形式,勾畫出百年歷史背景中的一位中國知識分子的歷史肖像。
的確,巴金雖以文學家而著稱,但我想突出的是他的知識分子角色。於是,在對他的人生故事的講述中,我試圖儘量貫穿對中國歷史與思想史的硯照。在我眼裡,巴金既是文學家,更是思想家、道德家,他是一幅生動的歷史肖像,活生生地、立體地凸現在百年歷史的背景之中。
關於巴金的傳記已有多種,本書的寫作對自己無疑是一個挑戰。突破很難,創新更不易,我只是希望能在結構與敘述方式上有所變化,做到在粗線條的勾勒與歷史氖圍的渲染之外,能注意到細節的捕捉和挖掘。然筆力不逮,仍難遂意。不過,多年來一直為自己沒有寫一本巴金傳記而感到遺憾,今天終於有了彌補的機會。
二十多年前就讀於復旦大學期間,我與同窗陳思和兄一起在賈植芳先生的指導下開始了巴金研究,我們合作出版的第一本著作即是我們的畢業論文《巴金論稿》(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畢業之後,我到北京從事新聞工作,思和兄則留校從事教育工作,我們從事的職業與寫作的方式雖有所不同,但當年的復旦經歷一直作為美好回憶留在心中。對於我來說,最初的學術起步,更是成為後來研究其他課題和從事創作的基石。因此,我把本書的完成看作是過去的延續,同時也是一種紀念。在寫作本書過程中,得到了思和的幫助,並同意我藉助《巴金論稿》中一些論述,謹表謝意。
序言
我僅瀏覽了書稿的開頭就來寫這篇小文,違反了我一向的自律,但因有些話急於說出來,也就顧不上破例了。
在這裡,李輝,作為巴金生平、思想和著作的研究者,終於不是從辯誣的角度,而只是如實地、毫不遮掩地寫到了巴金與無政府主義的關係。
巴金自己說過,他是“五四”運動的產兒。他又說過,他是法國大革命的產兒。他從少年時代就服膺“自由,平等,博愛”的信條。十四五歲正值“五四”狂飆乍起,他就以可貴的聰穎,接觸了紛繁的新思潮。他是富家子弟,但他深知其內里,他認定所有體現了宗法禮教秩序的家庭,都是無自由無平等也無愛可言的牢籠,也正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因此,並非為謀個人的溫飽和出路,而是出於良知,對無權無錢貧病困頓者的同情,對人壓迫人的不平,對一切非正義的憤懣,使他苦苦尋找改造社會的道路。這時他從西歐和俄國的歷史中邂逅了那些激進而忘我的革命者,邂逅了無政府主義的思想和理論。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他身體力行地參與了無政府主義的宣傳和抗議行動。在他這裡,無政府主義,就是邁進“門檻”,為建立一個自由平等、互助互愛的社會而不惜犧牲。它是弱者的道德,也是弱者的理想,而巴金自覺地站在弱者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