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岱村

百岱村

在樂清城南街道的海岸線上,有一個小漁村,僅725人,219戶人家。他們的祖先是從福建漂流而來的漁民,原先一直生活在海上,隨船而居,之後便在樂清石馬一帶陸續上岸,過起了定居生活。這個小漁村,曾經家家戶戶打魚為生,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在改革開放後,大部分漁民上岸經商,如今只余少許人家還靠打漁為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百岱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城南街道
歷史沿革,畲族聚集村,抗海盜,經濟轉變,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百岱村祖上流傳著這么一種說法:在200多年前的清朝時期,百岱村先民從福建漂流而來,他們的船隻就停在石馬村沿海。他們長期住在船上,以流動打魚為生。“男人們捕獲到魚後,上岸和小販交換柴米和一些生活用品,女人們則一年到頭都不上岸。哪怕碰上颱風,也只將船開到陡門避風。”村裡的老人介紹。
百岱村
茶社碼頭
《樂清縣誌》有記載稱:後所畲族翁姓人口,相傳其祖先為福建漁民,在清乾隆年間(1736-1795)從海上漂流至後所百岱匯定居。
百岱先民為停靠方便,後來選擇在石馬浦陳府廟東約300米的一個匯頭上停泊,此匯頭稱為百岱匯,百岱村的名稱由此而來。到了民國時期,大部分漁民開始上岸,買田地建造房屋,過起了陸地的居家生活。

畲族聚集村

百岱村以翁姓和陳姓為主,占了全村人口的70%。百岱村是樂清市最大的少數民族畲族聚集村,翁姓和陳姓均是畲族人。當初,先祖從福建漂流過來的時候,說的是閩南語。村里七八十歲的老人還能聽得懂閩南語。
村裡的老人都還穿畲族服飾。我爺爺也這么穿著,那是一套青色大襟衣服,白色腰帶,布青紐扣,煞是好看。到了90年代,就沒再看見村民的這身打扮。

抗海盜

由於處在東南沿海,這裡曾經海盜四起,於是百岱人在漁船上配備了火藥槍、棒頭刀等,以防海盜。
1943年,日軍侵占樂清時,在百岱產生了一支漁區抗日特務隊,百岱、石馬、南岸的漁民也加入了這支隊伍。漁民們紛紛將漁船上的槍枝、子彈和大刀等拿出來,反抗日本鬼子。
南岸村被日軍占領後,日軍到百岱搶掠物品。漁區抗日特務隊將漁船停在石馬浦口,靠著海塘的掩護,向日軍開槍攻擊。日軍只聞槍聲不見其人數,倉皇而逃。此後,日軍不敢再來搶掠。

經濟轉變

百岱村的漁民,最年輕的都在40歲以上,幾乎找不到打魚的青年人。
百岱村
百岱村
在30年前出海打魚是打魚的鼎盛時期。那個時候靠打魚,家家戶戶生活條件都很好,當別的村子生活還很窮困的時候,百岱村就有了20多台黑白電視機。在1975年時,漁民一年的收入就有500多元,當時一般人上班,每月工資也就20元。
到上世紀80年代,打魚的效益越來越差,雖說漁民的年收入有五六千元,可是大夥的工資都漲了,這點收入算少的。
隨船出航途中,可見一個燈塔,漁政部門在海面上根據不同地段各有設定,燈塔以閃光次數不同來辨別,白天看起來是風景,在夜間則發揮著為漁民引路的作用。
航行約個把小時後,來到寬闊的海域,漁民將準備好的網撒入海中。撒網之前,他們將一根插著紅旗、下裝錫錘的竹竿投入海中。撒網之前和撒網之後,都要各放一根,做好標記,這樣,漁民之間就不會相互干擾。
約兩個半小時後,估摸時間差不多了,他們開始收網。第一網收上了江蟹、蝤蛑。漁民說,這段時間是蝤蛑、江蟹的成熟期,因此捕上來的海鮮以這些為主。

地圖信息

地址:溫州市樂清市陽光路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