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梧桐閣

百尺梧桐閣位於東關街路北雅官人巷東側,乃汪懋麟讀書處,因有百尺梧桐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百尺梧桐閣
  • 地理位置:東關街路北雅官人巷東側
發展歷史,汪氏其人,

發展歷史

不過,“百尺梧桐閣”之名並非始於汪懋麟。唐人楊巨源有詩《贈崔駙馬》云:“百尺梧桐畫閣齊,簫聲落處翠雲低。”元人趙孟頫曾繪《百尺梧桐軒圖卷》,藏於上海博物館。
百尺梧桐閣園內有假山、墨池、硃砂井、十二硯齋,還有千年枸杞。鄭板橋曾為百尺梧桐閣題聯:
百尺高梧撐得起一輪月色 
數椽矮屋鎖不住午夜書聲
乾隆皇帝南巡,曾幸此園,御書楹聯:
百尺梧桐閣 
千年枸杞根
如今,百尺梧桐閣幾乎看不出汪懋麟當年生活的痕跡。

汪氏其人

汪懋麟,字季角,號蛟門,揚州江都人,生於明崇禎十三年(1640)。順治二年(1645),清軍將要攻破揚州城時,他母親要投井自殺,幸被家人挽救,當時汪懋麟年僅五歲。後來,清兵屠城十日,他的兩個哥哥被殺,母親毅然決然投井。據王晫《今世說》記載:汪懋麟“事親孝,事兄恭,擇人而友之,敬而能和,其立心澹蕩而高明”。康熙六年(1667),他考取進士,被授官內閣中書,繼而被舉薦參加“博學鴻詞科”,卻因丁父憂而未與試。因徐乾學推薦,以刑部主事入史館充任纂修官,參與修撰《明史》。汪懋麟在京做官期間,與詩人宋犖、田雯、曹禾、丁澎、顏光敏、曹貞吉、王又旦、謝重輝、吉封並稱“金台十子”。康熙年間,汪懋麟因寫悼念母親和兩個哥哥的詩文而罷官歸鄉。從此,他閉門讀書,晝治經,夜讀史,日事研究,銳意成一家言。順治十七年(1660)三月,濟南新城(今山東桓台)王士禎以推官的身份來到揚州,“日了公事,夜接詞人”(吳梅村語,參見李斗《揚州畫舫錄》),很快就融入了東南的文化圈,主持召開了一系列的詞學活動,這就迅速激活了這個地區詞人的創作,並且聲威遠播,不僅確立了自己文壇領袖的地位,還引來一大批追隨者,汪懋麟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由於受到其師的影響,汪懋麟表現出和王士禎極其相似的詞學觀,即以“神韻”論詞。他與汪楫同里同有詩名,時稱“二汪”。據王晫說:“汪蛟門居百尺梧桐閣,隱囊麈尾,頌酒彈棋,興致蕭遠,飄飄欲仙。”(《今世說》)康熙二十七年(1688),汪懋麟謝世,享年四十九歲,著有《百尺梧桐閣集》《錦瑟詞》《遺稿》等。康熙年間,宮廷畫師禹之鼎曾為汪懋麟、王士禎等名公朝臣畫像,“汪懋麟像”卷(後另一宮廷畫師惲壽平為此像補景)至今仍為故宮博物院列為“藏品精粹”珍藏。美國學者梅爾清在《清初揚州文化》一書用了較大篇幅介紹汪懋麟,可見其影響已超越了地域界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