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白鹿泉鄉地理位置優越,各項設施完善。白鹿泉鄉地處鹿泉區西部山區,距鹿泉城區2.5公里,東臨省會石家莊15公里,西倚太行山。全鄉總面積41.88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常住人口10709人(2017年),耕地12315畝。境內交通便利,307國道、石太高速、石太鐵路、沿山公路穿境而過,距石太高速鹿泉口5公里,公路暢通,交通便捷,通訊發達。
白鹿泉鄉資源豐富,景點眾多。境內山勢眾多、連綿起伏,由兩個溝(白鹿泉溝和梁莊溝)構成。梁莊溝有豐富的原生態自然資源尚未得到充分開發,風景秀麗、青山綠水,可依託梁莊水庫、水峪溶洞和3萬畝山場打造世外桃源旅遊度假區。北面地區景點眾多,清澈的白鹿泉水四季涌流,是鹿泉市的發祥地(鹿泉即由射鹿得泉而得名)和古代著名戰役-----背水一戰的主戰場,土門關為“太行八陘”之第五陘的井陘東口,是連線晉冀咽喉的千年古驛道。鹿泉八景中,有四景(抱犢寨、白鹿泉、韓信廟、靈隱洞)分布在這裡,有豐富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
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趨勢,結合本地特點,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經濟。按照“南接大棗、北植香椿”的農業發展思路,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以谷家峪村為中心,打造香椿種植園區,現有規模達到3000畝,被河北省授予綠色無公害產品生產示範基地;梁莊五村大力發展大棗產業,現有規模達到195萬株,被石家莊市授予大棗種植示範區。
近年來,白鹿泉鄉黨委、政府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緊緊圍繞我市打造省會西花園的發展定位、建設西部山前生態旅遊帶的部署,堅持把發展旅遊業作為我鄉發展經濟、建設新農村的有效栽體來抓,充分整合資源、大力發展旅遊經濟、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先後引進和修建眾誠·白鹿泉體育休閒俱樂部、靈山景區開發、等一批休閒度假項目,謀划水峪生態園和蓮花山景區規劃設計,真正把旅遊業作為我鄉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建制沿革
清.光緒四年(1878年)
《獲鹿縣誌》記載:
在城社管轄城內、東關、南關、西關、順城關,並領村十七,海山嶺、十里舖、高家莊、大畢村、小畢村、薛家莊、石井、山後張莊、山後封家莊、黃岩、棧道、(東西土門、郄家莊、白家窯、胡申鋪、西楊家莊、西薛家莊)。括弧內為原白鹿泉鄉管轄村。
鄭家莊社領村二十,張家莊、杜家莊、鄭家莊、李家莊、(聶家莊、武家莊、小梁家莊、水峪)、符家莊、申後、方台、橫山、上莊、張營、南郭村、西王村、大譚村、小譚村、瓮村、台頭。括弧內為原梁莊鄉管轄村。
民國時期
在城區即第一區35村編為35鄉;
城內、東關、南關、西關、順城關、海山嶺、十里舖、高家莊、大畢村、小畢村、東馬莊、西馬莊、薛家莊、石井、山後張莊、山後封家莊、黃岩、棧道、張家莊、杜家莊、鄭家莊、李家莊、符家莊、(聶家莊、武家莊、小梁家莊、水峪、東西土門、郄家莊、白家窯、胡申鋪、西楊家莊、西薛家莊)。括弧內為現白鹿泉鄉管轄村。
抗日戰爭時期
初期,縣城、鐵路沿線敵強我弱,我方無區劃設定。
獲鹿路北
1940年初,日軍對冶河以東地區各縣實行了分割控制。8月,中共晉察冀四地委為了開闢獲鹿、平山、井陘、正定四縣接壤地帶的抗日工作,決定將地處滹沱河以南,正太鐵路以北,冶河以東,平漢鐵路以西三角地帶的獲鹿縣路北、平山縣城東十六區、井陘縣河東三區全部和四區之一部、正定縣的大河一帶合併建立新政區,並將這一新政區命名為建屏縣,隨即撤銷獲鹿(路北)縣。1940年8月13日,中共建屏縣委和建屏縣政府在牛山村成立,機關駐地先後在牛山、上三汲、北七汲、莊溝、小陳莊、西回舍、封城等村,對外稱派報社,至1945年11月,先後五個、七個區設定。
解放以後
1948年1月12日,獲鹿縣路南、路北合併,獲鹿縣劃為10個區(市), 縣城西部的莊子頭區和後來的土門區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莊子頭區:(1948年1月——4月為一區)駐莊子頭,其中轄(武家莊、梁莊、上聶莊、水峪、荷蓮峪、郄莊、東土門、西土門、曹坊、棗林、東胡申、西胡申、西楊莊、段莊、西薛莊、白鹿泉、谷家峪)、北薛莊、石井等42村。括弧內為現白鹿泉鄉管轄村。
第二階段:土門區(1948年4月——9月為七區)井陘縣的村莊劃回去以後,其他村莊劃為七區,駐地遷至土門。其中轄(武家莊、梁莊、上聶莊、水峪、菏蓮峪、郄莊、東土門、西土門、曹坊、棗林、東胡申、西胡申、西楊莊、段莊、西薛莊、白鹿泉、谷家峪)、北薛莊、石井等28村。括弧內為現白鹿泉鄉管轄村。
人民公社化時期
1958年8月,全縣成立5個人民公社,城關鎮一帶為獲鹿縣第一人民公社,9月改為紅旗人民公社,1959年3月23日,改為城關人民公社,管轄原城關鎮和原第一區(土門區)所轄村莊,駐城關。下設城關、石井、張莊、棧道、土門、胡申、梁莊、杜家莊、申後9個管理區,轄44個村。
1961年5月公社規模劃小,土門、胡申二管理區劃為白鹿泉公社。轄白鹿泉、東土門、西土門、郄莊、棗花坊、東胡申、西胡申、西楊莊、段莊、西薛莊、谷家峪11村。
梁莊管理區劃為梁莊公社,轄梁莊、武家莊、上聶莊、水峪、荷蓮峪5村。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
1981年12月,撤銷公社革命委員會,建立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4年4月,公社改為鄉,建立人民政府;大隊改為村,建立村民委員會。
行政區劃
白鹿泉鄉包括東土門、西土門、郄莊、棗林、曹坊、白鹿泉、東胡申、西胡申、谷家峪、 西薛莊、西楊莊、段莊、水峪、上聶莊、荷蓮峪、武莊、梁莊。
區域位置
經濟概況
2001年,白鹿泉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064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完成4950萬元,農業總產值完成1014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完成1156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0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55萬元,糧食總產量2075噸。計畫生育率92.94%。
農業
積極引導農民進行農業產業化調整,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個根本目標,對農業工作尤其對農業戰略性結構調整問題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實踐,在具體工作中堅持把握"目標調好、品質調優、規模調大、鏈條調長"的原則,發展多種產業。
1、 香椿產業化發展,充分利用本鄉谷家峪村種植香椿的傳統優勢,不斷擴大種植規模,輻射楊莊、段莊等村,年初新栽香椿5萬餘株,為了增加香椿的知名度,擴大香椿銷售量,在今年陰曆三月三,成功舉辦了白鹿泉鄉第一屆香椿節,同時藉助谷家峪"三寶"香椿合作社,今年香椿銷量達3萬餘斤。
2、山區綜合開發。充分挖掘山場資源優勢和傳統的林果種植優勢,找準自己的定位,重點抓了酸棗嫁接大棗項目,在梁莊、武莊、上聶莊、水峪、荷蓮峪共嫁接大棗30萬株,品種有大圓豐、贊皇大棗、冬棗。同時,我們還加強對上聶莊生態園和武莊壟慶溝兩個集體開發的山場加強管理。
3、 退耕還林及高速公路綠化。退耕還林已完成800畝,涉及南部5村及其谷家峪、楊莊、東土門、西胡申、棗林等10個村,樹種為香椿、大棗、楊樹、核桃等,並且已與部分簽訂的契約,高速公路綠化已打坑2萬餘個,春季河道植樹1萬餘株。
4、積極發展養殖產業,發展養兔專業戶進百家,戶均存欄100隻,以鄉成人學校示範基地為中心,進行種兔培育,供給收購及養管技術,疾病防治的綜合系統,正在形成。
風景名勝
白鹿泉鄉旅遊資源豐富,自然景觀,人文景點甚多,
土門關、
靈岩寺、
蓮花山、鹿泉亭,依山傍水,是夏季避暑的好去處。
靈岩寺位於
鹿泉市西南,棗林村西海螺山腳下,是鹿泉八大景之一,其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距石家莊市區18公里,緊靠307國道,距石太高速公路路口僅5公里,具有豐富的客源和開發潛力。
靈岩寺歷史悠久,創建於金,重修於明、清。原為並排兩座寺院,中間以腰牆分隔為前後兩進院落,殿堂樓閣,錯落有致。現僅存大雄寶殿和鐘樓,院中還存有五塊石碑,二節石幢身,一塊經幢華蓋。石碑均為清代康熙、乾隆、同治年間所刻。其西250米處有一天然洞穴,為靈岩洞。洞口上部山石陡峭,巨岩橫臥,把洞口隱於其間,詩曰:靈言隱洞自天成。此洞由小石洞相連的多個石室組成,全長208米,俗稱"十八連珠洞"其中最大洞庭達500平方米,靈岩寺因洞而名,靈岩洞又因寺而傳名。
蓮花山是座歷史名山,早在宋、金、元、明、清。就是人們初入太行山麓,觀賞山鄉風光的旅遊勝地。山頂有溶洞、崖廓、窄縫、怪石、天窗等發育,構成氣勢雄偉,變化多端的旅遊資源基礎,此處不僅風景秀麗,而且氣候宜人,夏季山頂氣溫明顯低於陸地1.5-2攝氏度,是夏季消夏好去處。師曰:"神仙不知何處去?蓮花依舊笑春風。"
蓮花山除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外,人文資源也非常豐富。傳說蓮花山是當年韓信"背水之戰"是觀察趙軍的草山,故有"韓信寨"之稱。著名金代文學家元好問曾居於蓮花山下的呂氏園,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詩章。在其左側有深十餘丈的老君廟,又名老君洞,內有老聃石像。邑人鄒以大等提詩甚多,又有寺廟群,包括東頂廟、崇仙閣、蓮花閣、南天門、通宵洞等宗教遺蹟。它與已開發的抱犢寨景區和靈岩寺景區構成鼎立之勢,與附近的景點土門關、白鹿泉形成一個規模性旅遊區。
地圖信息
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白鹿泉鄉政府(朝陽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