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歌會

白馬歌會一般指本詞條

山寨歌會:山寨里的農民能歌善舞,常常舉辦歌會,並隨著當地旅遊的發展,學唱歌成了村民一種重要文化生活,每當有客人來到山寨,他們都會一展歌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寨歌會
  • 類型:山寨文化活動
歷史沿革,過程,

歷史沿革

山寨歌會
山寨歌會
白馬人的歌特別多。他們常說,的歌比奪補河裡的石頭還多。獵歌、灑歌、牧歌、祭歌、情歌、勞動歌……這些大類中又包括了好多首不同內容的歌。比如,勞動歌中,就有打養子歌,種玉米歌、打場歌……幾乎於什麼都有歌唱。每晚,白馬人都會圍在火塘邊,喝著啞酒,伴著奪補河嘩嘩啦啦的濤聲歌唱。老人唱,孩子跟,於是那些歌謠便象奪補河的流水一樣一代代傳下來。
要一睹白馬人載歌載舞的風采,最好去參加他們的山寨歌會。歌會一般在清明節那天在白馬人最集中的木座或白馬的寨子裡舉行。歌會那天正是山桃初綻,杜鵑含苞欲放的時候。家家戶戶的木板門都敞開著,火塘上都坐上了炊壺,壺中灌滿了燒酒。曬場上,碗口粗的柴棒子堆成了山,竄來竄去的獵狗牧羊狗們也一改平時的氣勢洶洶而變得溫馴熱情。成百上千的白馬人都從木座、木皮、白馬、黃羊聚到舉行歌會的寨子。

過程

歌會的序幕由一排火槍的朝天齊放而拉開。在里三層外三層的白馬人和外地趕來觀光的遊人困成的因子裡,盛裝的青年男女歌手率先出場歌舞。男的穿白色鑲邊長袍,扎彩色腰帶,打羊毛裹腿,一個比飛個剽悍英武;女的穿各色布條饋成的絢麗長袍,束家織五彩腰帶和銅錢串,胸前掛著魚骨牌和貝類飾物,婢聘嬸嬸,周身都輻射著艷麗之美。而男女白馬人白色圓盤氈帽上隨風飄曳的白雞毛,更像跳蕩的音符,讓人產生許多遇想。在昂揚的角號中,在撼人心魄的大鑼大鼓的震盪中,他們唱著古老的民謠,跳傳統的貓貓舞和圓圓舞。
白馬山寨歌會具特色的要數一種面具舞——跳曹蓋。這也是白馬人最古老隆重的祭招舞蹋。隨著又一陣腰耳的槍統聲,寨子裡的男女老少頓時都興奮躁動起來。。漢子們反穿著白色羊皮,戴上猙獰兇惡的各色面具,在執犯牛尾的“白該”(端公、道士一類人物)的率領下舞蹈起來,這時槍聲不斷,角號齊鳴,鑼鼓露天動地,歌聲此起彼伏,似乎世界就浮於這巨大的聲浪里。然後,跳曹蓋的人們便由“白該”率領著走出人因,走向曠野,定向山谷。直至把“鬼”從寨子裡趕進深谷,趕進奪補河淹死之後才停止。’於是人們便歡呼勝利,感謝上蒼“....”
歌會員使人陶醉的是晚上。簧火升起來了,火焰竄起一兩。A高。這時的人們酒酣耳熱,帶著亢奮和激情再度聚於歌會的壩子裡,手拉手地跳“圓圓舞”。
白馬人的“圓圓舞”與羌人的“跳沙郎”近似,但“圓圓舞”動作更簡練,節奏稍緩,男女老少都可以進入圈子無休無止地跳。沒有伴奏沒有指揮,只有一張張充滿豪野之氣的臉在火光中閃動,一個雄渾而略帶蒼涼的旋律在天地之間迴蕩:的帽子上插的是白色的雞毛,白雞毛是民族的標記。白衣白帽是民族的夏天。青衣黑衣是民族的冬天……
在歌舞熱烈的行進中,炊壺俏無聲息地傳遞著,一隻只酒杯從懷中時而摸出。燒酒助著歌興,歌舞又揮發了酒氣,熱辣辣的曲子,質樸勁腔的舞蹈常常從頭天晚上持續到次日中午甚至晚上。
白馬人是古氏人的遺後。和羌人相比,過去他們的生存環境更為嚴酷,甚至連自己民族的名字也僅零零星星存於古籍。但解放以後,他們在短短几十年中跨越了許多世紀,把科學文明之風迎進了村村寨寨。如果說白馬歌舞本來帶著淒倫悲壯的古風,透露出祖先對一個弱小民族前途的深深憂慮,那么今天的歌已揉進了生活的喜悅和對未來的幢保。
白馬的傳統節日屆於神,只有山寨歌會屬於今天的白馬。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