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狐猴(白頸狐猴)

領狐猴

白頸狐猴一般指本詞條

領狐猴(學名:Varecia variegata):也叫黑白領狐猴,是領狐猴屬兩種狐猴之一。狐猴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猴,共有3個亞種。體長60-75厘米,尾與身等長。全身黑色,頭部帶白色耳朵簇毛,頸部有鬃毛,黑色的吻部相對突出,四肢和背部有白色區域,眼珠呈金黃色,尾巴亦為黑色。腿比臂長得多。雌雄外表相同。

領狐猴產於馬達加斯加島東部的赤道雨林,其分布北至馬索拉半島,南至法臘方加納。叫聲僅次於吼猴,在靈長目中排名第二。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領狐猴總長度120厘米左右,頭體長50-55厘米;尾長60-65厘米;重量3-4.5千克。
全身黑色,四肢、頭部和背部有白色區域,頸部有鬃毛,口鼻部接近狗。公猴和母猴的外表相同。尾與身等長。黑色的吻部相對突出,眼珠呈桔紅色,頭黑,耳朵帶白色簇毛,毛茸茸的尾巴通常也是黑色。腿比臂長得多。用四肢行走。
幾個亞種可從色澤分辨:黑白亞種面黑耳白,反差強烈,有黑色斑塊至後背上部,並有一條白色條紋從背部貫下;另一亞種無此條紋;再一亞種則背毛全黑或具帶狀白色毛紋。

棲息環境

領狐猴是馬達加斯加特有物種,生活在熱帶雨林中。

生活習性

一般分成家庭式的小群體生活。群體由二三個或三四個成員組成。在白天活動,清晨和傍晚活躍。多棲居在樹林冠層,四足型運動為主,穿過的森林棲息地時步行,,這是其對原始步態的遺留。從一棵樹跳躍另一棵樹,能夠跨越顯著的距離,也常有垂直攀跳動作休憩時常蹲坐在樹幹枝杈部位。通常單獨除外覓食,然後回到群體中睡覺。
領狐猴的生活習性與其它狐猴相近,但又有許多與眾不同之處:營一夫一妻的家庭式群居,居群之間雖無領土防禦行為,但其沙啞的、拉鋸般的鳴叫,就有相互警告之意。叫聲似犬吠或哀嚎。其叫聲僅次於吼猴,在靈長目中排名第二。這種獨特的聲音在森林中此起彼伏,遙相呼應,有時群猴"齊唱",忽高忽低,異口同聲,極富戲劇性,給神秘的森林之夜增添了不少撲朔迷離的氣氛。
食物主要包括甜果、樹葉、花、種子等。

分布範圍

領狐猴產於馬達加斯加島東部的赤道雨林,其分布北至馬索拉半島,南至法臘方加納等地區。

繁殖方式

領狐猴交配季節5-7月份,生殖高峰集中在9-10月。雌猴在巢穴中分娩,每胎產2仔,偶爾3仔。它們的巢建在距離地面10-20米的樹上。其生殖習性較特殊,在非繁殖季節,雌猴的陰道閉合,發情期僅1-3天,交配其更短,僅限於12個小時內,妊娠期為102天,這樣短的生殖周期與領狐猴碩大的體型很不相稱。可能正是這個原因,初生小猴發育尚不完全,每隻體重約100克的嬰兒已睜眼、長毛,但體質極弱,無力抓住母體。幸好母猴總是在分娩前修築好"產房",用乾草樹葉和自身腋毛鋪墊成的小窩,可供小猴舒服地度過"滿月"。需要移動時,母猴便用嘴叼著小猴。幼猴4個月後可以獨自活動,在成長的過程中,將近65%的領狐猴活不過1歲,主要原因是天敵的獵食和意外摔落致死。壽命在18-20歲之間。

亞種分化

領狐猴(3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領狐猴南方亞種
Varecia variegata editorum
Osman Hill, 1953
2.
領狐猴黑白亞種
Varecia variegata subcincta
A. Smith, 1833
3.
領狐猴指名亞種
Varecia variegata variegata
Kerr, 1792

種群現狀

領狐猴是排在世界瀕危動物名錄第一位的野生動物,已經被認為是最大的瀕危種群之一。亂砍濫伐是導致狐猴生存危機的最主要原因,狐猴賴以生存的空間已經減少了90%。
狐猴的生存狀況日益嚴峻,並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但狐猴仍然是最不為人類所了解的動物之一。人們對狐猴的了解甚少,甚至無法確定現存的狐猴究竟有多少種。保護狐猴的方法很簡單,也很難做到,那就是教育居住在當地的土著人,給他們足夠的經濟援助,使他們擺脫落後的狀態,以此來保護當地珍貴的自然資源。值得說明的是,這是一個從進化史的角度來看使人們更接近祖先的動物種群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極危(CR)。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級保護動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