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霓

白霓

白霓鎮位於鄂南三縣中心,處崇陽盆地東緣,東連鹹寧,南接江西,西通湖南,北鄰蒲圻。境內106國道東北橫貫,崇陽至江西公路南北伸展;高堤、大市兩河穿鎮匯合進入長江,自古是崇陽縣東部交通樞紐,周邊鄉鎮物資集散地。歷來商賈雲集,商貿繁榮。全鎮面積149 平方公里,轄22個村,1個社區,19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7萬人。2001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4.8億元。白霓鎮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文化深厚,景觀璀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霓
  • 地理位置:鄂南三縣中心
  • 面積:149 平方公里
  • 人口:10萬人
占地面積,文化背景,發展歷史,人才輩出,經濟發展,鎮湧現的史詩雙璧,雙合蓮的故事,教育事業,抓黨建促經濟發展,新聞,

占地面積

全鎮面積149 平方公里,轄古橋,紙棚,大塘,龍泉,橋頭,浪口,小港,堰下,洪泉,油市,金龍,三溪,嚴壠,余耕,後溪,回頭嶺,金星,楊洪,石山,大市,譚家,白露,白霓22個村,1個社區,190個村民小組,1.3萬戶,總人口5.7萬人。白霓鎮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邑商熊白霓方便百姓,捐資建橋於高堤河上,為銘善舉,故以“白霓”命名,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

文化背景

白霓文化深厚,景觀璀璨,是中國民間藝術——提琴戲之鄉,廣泛流傳民間敘事詩《鐘九鬧漕》的產生之地。  1977年在本鎮大市出土的商代銅鼓,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成為崇陽古代文明象徵。  1979年,治內出土的獸面紋提梁卣是青銅藝術瑰寶,鎮西南金城山上有宋太史黃庭堅讀書的遺蹟——金城墨沼,為“崇陽古八景”之一。

發展歷史

建於後唐和宋代的崇陽歷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石梘堰,遠陂堰,至今已越千年;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陸遜曾屯兵金城山;清朝晚期,太平天國將士與清軍血戰歇馬山。  建於明清時代的石板街,全長317米,青石路、朱大門、馬頭牆、斗拱楣,雕欄畫柱,檐牙高啄,古樸黃雅,巷道曲折,尺度宜人,是中華傳統民居定寶貴遺產。二十世界七十年代建成的大市渡槽,構思新巧,造型奇美,成為一絕。  白霓鎮轄1個居委會、22個村委會:古橋、紙棚、大塘、龍泉、橋頭、浪口、小港、堰下、洪泉、油市、金龍、嚴壠、三溪、余耕、後溪、回頭嶺、金星、楊洪、石山、大市、譚家、白露、白霓。  白霓鎮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明嘉靖40年(公元1561年)邑商熊白霓方便百姓,捐資建橋於大市河上,為銘善舉,故以“白霓”命名。至今已歷明、清、中華民國四百多年的歷史。  白霓文化深厚,景觀璀璨。這裡吟唱出了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崇陽廣泛流傳的民間長篇敘事詩《鐘九鬧漕》。1977年,在本鎮大市出土的商代銅鼓,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成為崇陽古代文明的象徵。1979年,治內出土的獸面紋提梁卣是青銅藝術瑰寶。鎮西南金城山上有宋太史黃庭堅讀書遺蹟——金城墨沼,為“崇陽古八景”之一。建於後唐和宋代的崇陽歷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石梘堰、遠陂堰,至今已越千年,仍灌溉著萬畝良田,瀑布飛流,氣勢壯觀,成為一大奇觀;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陸遜曾屯兵金城山;清朝晚期,太平天國將士與清軍血戰歇馬山。建於明清時代的石板街,全長317米,青石路,朱木門,馬頭牆,斗拱楣,雕欄畫柱,檐牙高啄,古香古色,幽靜悠長,吸引南來北往的客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建成的大市渡槽構思新巧,造型奇美,成為一絕。
圖片圖片

人才輩出

白霓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清京劇名伶米應生,白霓麻石米家人,為京劇創始人之一;清道光年間邑人鐘人傑聚眾萬餘,發動抗漕賦反清廷起義,攻克五縣,波及湘、鄂,震驚朝野;邑人王世傑曾任武漢大學第一任校長、國民政府教育部長、國民黨宣傳部長、外事部長;邑人殷承楨1934年參加紅軍長征,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任總後財務物資部長;邑人丁先覺積極參與我國的經濟改革和發展,現任中國建設銀行監事會主席;邑人丁化國被授予全國戰鬥英雄,受到鄧小平主席的親切接見。  白霓土壤肥沃,物產富饒。白霓位於崇陽盆地東部,岩性主要由第四系形成。高堤、大市兩河兩側平坦地帶,為第四系全新沖積層,河網、渠道密布,灌溉便利,土壤肥沃。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6℃,年降雨量在1500mm左右,全年無霜期長達270天。氣候、土壤適宜多種農作物栽培種植,是崇陽縣重要的產糧區。盛產稻米、紅苕、茶葉、花生、桂花、油菜籽、雷竹筍,特別是其中的“小港毛尖”,早在明、清時期就欽定為貢品,久負盛名。現有雷竹面積6100餘畝,其中受益面積達到3000畝,已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雷竹鎮。大市、謝家橋有桂花樹上萬棵,有的樹齡近百年,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境內礦藏豐富,已發現煤礦37處,儲量達925萬噸;石灰石蘊藏最多,且運輸方便,極易開產;大白浪口溫泉日出水量1300——1600噸,水溫達42℃,其水質純正,色澤晶瑩清亮,口感良好,經專家監測,完全符合國家頒布的《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富含20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境內特產棕床、竹木加工品、麻花、千張豆腐等,採用傳統工藝製作,歷史悠久,聞名遐邇。

經濟發展

白霓商貿活躍,經濟繁榮。農業方面初步形成了雷竹、優質稻、蔬菜、苞谷和油菜五大主導產業,十大林特畜基地和油市、歇馬山、桐梓鋪村“三大農業科技示範園”。企業方面初步形成以毛巾加工為龍頭的紡織業,以低銘磨球為龍頭的機械製造業,以小紅磚、生石灰為龍頭的建築建材業,以麻花為龍頭的副食品飲料加工業,以棕床、家俱加工為龍頭的竹木加工業等五大工業體系。民營經濟朝著“一村一品,一街一色”的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年產值營業額2.6億元。全鎮擁有綜合農貿市場2個,工業品市場1個,大小商場13個,平價超市7個,臨街門店220個,零售攤點110個,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億元。區域優勢凸顯,輻射作用強勁,吐納周邊物資,聚集四方商貿,已成為修水、港口、金塘、銅鐘、路口等地近20萬人口事實上的經濟中心。  改革開放以來,勤勞、智慧的白霓人民致力於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取得了偉大成就。2001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4.8億元,財政收入480萬元,農村人均收入2343元,全鎮人民生活基本上達到小康水平。被評為省級文明集鎮、全省40個重點中心鎮之一。  白霓鎮已敞開大門,砍掉門檻,以淳樸的民風、誠信的商風、優惠的政策、良好的條件、優美寬鬆的環境誠邀海內外有識之士來白霓共圖大業、共謀發展。

鎮湧現的史詩雙璧

——《雙合蓮》、《鐘九鬧漕》一個聲音變得越來越急促、越來越強烈:拯救、保護、發掘非物質文化遺產!  鹹寧是湖北的南大門,更是民間文學極其發達的地區。特別是長篇敘事詩,是全省乃至全國最有名的地方之一。

雙合蓮的故事

發生在1851年前後,地點就在崇陽縣三源港桂樹泉村鄧家(現桂花泉鎮三山源村),勤耕苦讀的男青年胡道先(胡三保)與聰明漂亮且剛烈賢淑的女青年鄭秀英(鄧秀英)相遇相愛,他們不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用鄭秀英精心繡制的一朵蓮花的絲帕剪開,各執一半作為定情物,二人自訂終身,結果遭到封建勢力的瘋狂反對和橫加迫害,最後秀英含恨自盡,道先也被折磨而死。故事跌宕起伏,悽慘動人,有很高的思想藝術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鐘九鬧漕》又名《搞糧傳》。范文瀾著《中國近代史》上編第一分冊記載:“1841年,湖北崇陽白霓嚴壠的鐘人傑聚眾數千人起義,自稱‘鐘勤王’,並豎起都督大元帥紅旗,次年戰敗被殺。”長詩取材於真人真事,敘述了這次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運動,結構嚴謹完整,語言樸實優美,具有極高的史學、藝術價值。  專家學者一致認同崇陽縣的《雙合蓮》和《鐘九鬧漕》為近代民族民間長篇敘事詩的代表作。華師大教授、湖北省民間文學研究會主席劉守華撰文指出:“它們和其他兄弟民族中流傳的許多民間敘事詩一道,構成我國詩歌藝術寶庫中一份極其珍貴的財富,具有千古不朽的價值。”  《雙合蓮》、《鐘九鬧漕》——史詩雙璧,藝苑連理,永遠芬芳四溢,光彩熠熠,成為崇陽的驕傲!

教育事業

崇陽縣白霓鎮三溪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嚴壠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烏土山國小
圖片圖片
崇陽縣白霓鎮余耕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內洲村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後溪村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回頭嶺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堰下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大塘村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楊洪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桂泉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桐梓鋪村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橋頭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歇馬山村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油市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洪泉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浪口村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白路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白霓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石山村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紅石橋村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紙棚村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老鴉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謝家橋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譚家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金龍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黃沙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龍下村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夾澤村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龍泉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大崇陽縣白霓鎮小
崇陽縣白霓鎮峽山村國小
港村國小市國小
崇陽縣白霓鎮新河國小

抓黨建促經濟發展

一個個項目開工動土,一幢幢樓舍粉刷一新,一張張笑臉如沐春風……2010年12月24日,記者走訪崇陽縣白霓鎮,處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年末歲尾,該鎮交出了一份驕人的“成績單”:2010年,預計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2億元,增長2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890元,人平增收50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招商引資突破3000萬元。
鎮黨委書記、鎮長石峰透露:卓有成效的黨建工作,是白霓鎮實現突破發展的動力之源。
建設一流中心
寬敞明亮的樓房、現代化培訓設施、便利的服務,楊洪村新建起來的村綜合服務中心成了村里人氣最旺的地方。這幢樓房地處交通要道,占地1100平方米,設有醫療、購物、黨員民眾活動、法律前沿、信訪維穩等五個中心。上月底裝修好後,就成了一個集農村政務、商貿、醫療、休閒、集會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服務中心。
農村基層組織最需要活動陣地,否則人聚不攏,更談不上其他。以前,白霓鎮大部分村級辦公場所地處偏僻,面積窄小,民眾辦事不方便。鎮黨委大刀闊斧加強村級組織陣地建設,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
搞建設資金是個大難題。鎮裡統籌解決一部分、結對幫扶單位贊助一部分、村級集體自籌一部分,共組織資金600多萬元。全鎮村級組織新建辦公陣地12個、改擴建11個。
如今,白霓轄區23個村辦公陣地煥然一新。這些黨員民眾服務中心集便民活動中心、法務前沿中心、便民醫療中心、計生服務中心共5大中心於一體。每個陣地的農家超市、合作醫療點、計生服務室、圖書室、民眾說事廳都有專人上班,隨時為民眾辦事。
“我們村綜合服務中心裝修好只有一個多月,現在成了村裡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個月,村里在這裡辦了養鴨培訓班,開了一次議事會,搞了一次計生檢查……村民們基本上小事不出村!”楊洪村支書王正良說。
在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面前,一個個村級服務中心成了基層黨組織的戰鬥陣地,成了凝聚民心的服務中心。
打造堅強堡壘
“當官不在大小,關鍵是要當出質量!”石峰經常說的這句話,今天成了白霓黨員幹部們的座右銘。 地方發展快不快,取決於黨組織有沒有戰鬥力。白霓鎮黨委把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牛鼻子”來抓,致力打造堅強的堡壘,培育好新農村建設的領頭雁。
鎮裡組織黨員幹部們討論:如果沒有黨,你能做什麼?入了黨,你又幹了什麼?這句話刻寫在全鎮各主要場所公示,處處提醒大家不要忘記自己的身份,保持黨員幹部本色。
石峰倡導鎮黨委成員洗透“四盆水”:“洗腦”換思想,“洗腳”勤做事,“洗手”保廉潔,“洗臉”樹形象。他把這“四洗”寫在鎮黨委會議室,教育每一位黨委成員。全鎮推行上下“雙責”承諾制、幹部年度述職制和一線工作法,要求鎮幹部包保一個村,聯繫一個部門,領辦一個農業基地,爭做一個項目。在鎮黨委的帶動下,全鎮形成了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村級班子是鄉鎮組織的核心。鎮黨委採用“學習培訓一批、民主選舉一批、組織考核肯定一批、創新激勵一批”的辦法,把更多強人、能人充實到基層組織中。全鎮形成一批事業型、能力型、奉獻型村級班子,村支書優秀率達90%以上。
強有力的黨組織充分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白霓各村形成了以黨支部為核心、以惠民項目為依託,以黨員幹部為紐帶齊心協力謀發展的態勢。
壯大經濟實力
秀美的山村,氣派的廠區,標準化鴨棚,坐落在石山村雷家沖山坳的占地上萬平方米養鴨小區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參觀者。
石山村精武養鴨小區共投入70餘萬元,建有標準鴨棚10座。村支部書記胡亞新算了一筆帳:小區預計年出欄肉鴨9萬隻,按市場行情每隻鴨純利潤1.6元,養鴨戶年純收入14.4萬元。鴨棚作為村集體資產,承包給養鴨戶後,按“三七”分紅,村集體每年可獲利4萬餘元。村民山地出租每畝可獲利200元,可以說是皆大歡喜。
石山村發展鴨產業是白霓鎮經濟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3年,鎮黨委依託基層黨組織,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加快發展步伐。
鎮裡開發致富大產業,荒山開始綠起來:全鎮鞏固了原有雷竹、油菜、優質稻等產業,新開發了水果、泡桐、正大養豬和精武鴨等一大批新興農業產業。新發展優質水果基地11000畝,新開發泡桐、楠竹等豐產林基地36000畝;
全鎮培育食品大市場,麻花產業扭起來:世界500強企業“正大集團”在該鎮成功落戶,精武種鴨廠落戶該鎮,以小麻花為主的食品加工業是該鎮快速崛起的特色支柱產業;
該鎮開發豐富的人文自然景觀,旅遊產業活起來:油市、大市、石山、浪口、回頭嶺五個旅遊新村開發方興未艾,武漢三特公司投資7億元的浪口溫泉已破土動工……
抓黨建、促經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近3年,該鎮發展速度居全市前列,鎮域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社會事業蒸蒸日上,人民民眾安居樂業。

新聞

孫春懷為保護他人財產不幸遇難
縣文體局送戲下鄉活動走進白霓鎮
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國債鄉村行”鹹寧站啟動儀式在我縣舉行
白霓鎮:數幢房屋遭雷擊 所幸無人員傷亡
白霓鎮認真貫徹落實縣委三級幹部大會精神
縣委書記楊良鋒赴白霓鎮後溪村調研
白霓鎮開展春季計畫生育突擊月活動
省市人口計生委來我縣開展關愛活動
省人口計生委來我縣開展春節慰問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