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件器物為唐代白釉饕餮紋執壺,該器物敞口、立沿、粗短直頸,圓肩,鼓腹,圈足,短彎管流,凹面3槽寬頻曲形柄,肩部附一對凹面、曲形耳,白釉,釉施至腹下部,腹部刻有面獸紋,造型美觀大方,胎質堅硬,釉質潔白,可謂是當今世界少見的唐代白釉執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釉饕餮紋執壺
- 規格:11.6cm*12.5cm*24.8cm
- 年代:唐代
執壺的簡介,執壺的歷史,
執壺的簡介
又稱“注子”、“注壺”,隋代出現的酒具。唐前期器呈盤口,短頸、鼓腹,圓筒形或六角形短直流、曲柄,壺體較矮,鼓腹,假圈足。唐中晚期大量流行,基本取代了雞首壺、鳳首壺等。這時期執壺式樣繁多,有短流、長流、曲柄、直柄等數種;五代至北宋器身漸高,通體多壓4-6條瓜棱,流漸趨細長微曲,曲柄高於壺口,平底變為圈足並多有注碗相配;元器多為玉壺春瓶式,彎流與壺頸之間以S形飾件相連;明、清之後,造型增多,多用作茶具。唐宋時,越窯、長沙窯、耀州窯、景德鎮窯、繁昌窯、磁灶窯等均大量燒造。元明清時期,以景德鎮燒制的青花器為多,龍泉窯也生產部分青釉製品。
執壺的歷史
執壺,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銅器而來,南北朝早期的青瓷當中,已經完成了這種執壺的造型。其後在唐宋兩代是金銀器中的一種酒具,這從唐宋繪畫上是很容易看到的。直到現在,還有宋代青白瓷的執壺流傳下來。明代青花執壺,採用了金銀器執壺造型的優點,安定、秀美而靈活。因為瓷的質料和青花繪畫的關係,青花執壺顯得高妙雋雅,正如明代同形狀的雕漆器‘仙盞瓶’一樣,能夠喚起一種夢幻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