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被黑蛋巢是一種真菌,擔子果呈杯形,部分因包被 邊緣彎向狹窄的基部而呈坩堝形,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古巴、巴西、秘魯;西印度群島、夏威夷群島、南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被黑蛋巢
- 別名:白被黑蛋巢
- 拉丁學名: Cyathus pallidus
- 定 名 人: Berk.et M.A.Curtis
參考文獻,形態描述,
參考文獻
J.Linn. Soc.Bot.10:346,1896;Tai & Hung,Sci.Rep.Nat.Tsing Hua Univ.3(2):36,1948;Teng,Fungi of China p. 689,1963;Tai,Sylloge Fungorum Sinicorum p.444,1979;Liu,Gast.China,155,1984
白被黑蛋巢 - 采 集 地中國、美國、古巴、巴西、秘魯;西印度群島、夏威夷群島、南美
形態描述
擔子果呈杯形,部分因包被 邊緣彎向狹窄的基部而呈坩堝形,高4~7(-8)mm, 口部寬3~7(-8.5)mm,部分擔子果較大者,高可達7~11 mm,口寬6~9 mm,基部具淺色的菌絲墊。包被外側粉黃色、淡黃色至暗肉色,被有奶油色、淡草黃色至淺黃色的粗長毛,毛結成下指的錐形簇 ,無縱條紋;內側粉白、粉黃色,無縱條紋或偶有不明顯的條紋,口緣平整(圖61-1)。 小包扁,寬橢圓形, (1.8-)2~3 (-3.2)×1.5~2.5(-3)mm,泡水後可達2.5~3.5×2~3 mm,具單層皮層和一層無色或淺黃色薄膜。 擔孢子廣橢圓形 、卵形,大小為(4.5-)6.0~10.0(-11.5)×(3.5-)4.0~6.5(-8.5)μm,壁薄,約1 μm左右(圖61-2)。 人 工培養長出的子實體見圖版X1。
白被黑蛋巢 - 討 論白被黑蛋巢是第Ⅱ組的代表種(Brodie,1975),其主要鑑別特徵是擔子果較小[高4~7(-8)mm,口寬(3-)4~7(-8.5)mm,Brodie描述的高和口寬均為5~7mm],包被和毛為粉黃色等淺色,外側被有粗長毛並結成下指的簇,內外側均平滑或內側偶有不明顯條紋,擔孢子廣橢圓形、卵形,小。關於該種的巨觀、微觀特徵,不同作者記述如下(表16):白被黑蛋巢因包被的顏色、外側所被毛的特點、內外側均無條紋以及擔孢子的大小等,與猶利黑蛋巢CyathusjulietaeH.J.Brodie非常相近,但後者包被邊緣直,擔孢子有近球形者。按照Brodie(1975)的描述,白被黑蛋巢擔孢子大小為7.5~15.0×4.0~8.5μm,但從表16看出,其餘作者記述的孢子均小於此。戴芳瀾、鄧叔群描述的孢子長度都不超過10μm。作者未能研究該種的模式標本,所研究的國內標本,孢子長度也多在6.0~10.0μm,少數長11.5μm。Brodie(1975)認為,該種包被的顏色、大小是多變的。在自然狀況下,相鄰的個體都有變化,在牙買加通常是小而色淺的類型,而標本室內那些暗色包被的該種標本很容易混為CyathusmicrosporusTul.。我國標本多數是小而色淺的類型,但也有一部分標本,包被高可達7~11mm,口部寬6~9mm;同在雲南昆明採集的標本,既有高4~7mm,口寬3~5mm的較小的包被,也有高6.5~11mm,口寬5.5~8.5mm較大的包被。該種在美洲熱區,是一個常見的種,在我國的分布也多在南方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