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衣會
- 外文名:bái yī huì
- 釋義:民間集會
- 類型:詞語
基本解釋,相關記載,白衣之最,星占,簡文,其它,
基本解釋
1、昴星為著名之星團。其星氣如雲非雲,似煙非煙,望之如白氣,故稱。後世星象家附會成為有凶災之徵兆。
2、謂帝室有喪,公卿素服而朝。
3、指民間集會。
相關記載
白衣之最
(二九七叄)
簡二九七叄~三○三叄是對甲子、丙子等五子的占斷,其中簡二九七叄~二九八叄寫道:“甲子,其下有白衣之冣,黔首疢疾。”整理者注云:“‘白衣’,指古代給官府當差的人。《漢書·龔勝傳》:‘(夏侯常)即應曰:聞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奏事不詳,妄作觸罪。’顏師古《注》:‘白衣,給官府趨走賤人,若今諸司亭長掌固之屬。’‘冣’,《說文》:‘冣,積也’,段玉裁註:‘冣與聚音義皆同,與月部之最音義皆別……至乎南北朝,冣、最不分。”這裡對“白衣”的解釋恐不確。
《史記·天官書》云:“木星與土合,為內亂。飢,主勿用戰,敗。水則變謀而更事。火為旱。金為白衣會若水。”《正義》引《星經》亦云:“凡五星,木與土合為內亂,飢。與水合為變謀,更事。與火合為旱。與金合為白衣會也。”又馬王堆漢墓帛書《五星占》說:“凡五星五歲而一合,三歲而遇。其遇也美,則白衣之遇也;其遇惡,則下……”
星占
在星占中,白衣之會為大凶之兆。《漢書·天文志》記:“(景帝)中元年,填星當在觜觿、參,去居東井。占曰:‘亡地,不乃有女憂。’其二年正月丁亥,金、木合於觜觿,為白衣之會。三月丁酉,彗星夜見西北,色白,長丈,在觜觿,且去益小,十五日不見。占曰:‘必有破國亂君,伏死其辜。觜觿,梁也。’”又記:“中四年四月丙申,金、木合於東井。占曰:‘為白衣之會。井,秦也。’其五年四月乙巳,水、火合於參。占曰:‘國不吉。參,梁也。’其六年四月,梁孝王死。五月,城陽王、濟陰王死。六月,成陽公主死。出入三月,天子四衣白,臨邸第。”又《王莽傳下》云:“初莽妻以莽數殺其子,涕泣失明,莽令太子臨居中養焉。莽妻旁侍者原碧,莽幸之。後臨亦通焉,恐事泄,謀共殺莽。臨妻愔,國師公女,能為星,語臨宮中且有白衣會。臨喜,以為所謀且成。”從以上諸例來看,白衣之會,當指帝王或其配偶的喪事。
《後漢書·靈思何皇后紀》記皇后被害後,“董卓令帝出奉常亭舉哀,公卿皆白衣會,不成喪也。”注云:“有凶事素服而朝,謂之白衣會。”這解釋了“白衣會”的得名之由。雖然這裡與星占無關,但上述星占中的白衣之會顯然是以人間的這種場景作為占斷的指向。
簡文
簡文中的“冣”字,整理者之說可從。聚與會、遇的含義有相同或相近之處,因而“白衣之冣”也就是“白衣之會”或者“白衣之遇”。
簡文隨後說“黔首疢疾”,是說百姓憂患。白衣之會指帝王或其配偶之喪,與此正相呼應。如果將白衣理解為官府中的差人,前後文便完全無關。這也說明原注釋是有問題的。
其它
還應指出的是,在同篇“丙子”、“戊子”、“庚子”、“壬子”之下,分別說“有旱”、“有大敗”、“有興(兵)”和“有水”。這些與《史記·天官書》及《正義》所引所引《星經》的占辭大致相同,也可對“白衣之冣”的理解提供輔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