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茶樹屬
- 拉丁學名:Koilodepas Hassk.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目:大戟目 Euphorbiales
- 亞目:大戟亞目 Euphorbiineae
- 科:大戟科 Euphorbiaceae
- 亞科:鐵莧菜亞科 Subfam. Acalyphoideae
- 族:鐵莧菜族 Trib. Acalypheae
- 屬:白茶樹屬
- 分布區域:分布於亞洲東南部各國和印度南部、大洋洲的巴布亞紐幾內亞
- 模式種:爪哇白茶樹
形態特徵,分布情況,生長習性,下級分類,模式種,相關類群,
形態特徵
喬木或灌木;嫩枝被星狀短柔毛。葉互生,全緣或具鋸齒,羽狀脈;葉柄短;托葉宿存。
花序穗狀,腋生,花雌雄同株或異株,無花瓣,花盤缺;雄花多朵在苞腋排成團傘花序,稀疏排列在花序軸上,雌花數朵,生於花序的基部,花梗短;雄花:花萼花蕾時球形,開花時3-4淺裂,鑷合狀排列;雄蕊3-8枚,花絲厚,鑽狀,基部合生,花葯小,藥室稍叉開,內向,縱裂;不育雌蕊小;雌花:花萼杯狀,萼裂片4-10枚,花後增大或不增大;子房3室,每室具胚珠1顆,花柱短,粗,基部合生,上部2至多裂具羽毛狀突起。
蒴果具3個分果爿,被星狀短柔毛;種子近球形,種皮殼質,具斑紋,胚乳肉質,子葉扁平。
(註:白茶樹屬物種圖片圖冊資料來源)
分布情況
約10種,分布於亞洲東南部各國和印度南部、大洋洲的巴布亞紐幾內亞。中國產1種,分布於海南。
生長習性
白茶樹生於海拔80-400米山地或山谷常綠林或疏林中。
下級分類
白茶樹Koilodepas hainanense (Merr.) Airy-Shaw
模式種
白茶樹Koilodepas hainanense(Merr.) Airy-Shaw
喬木或灌木,高3-15米;嫩枝密生灰黃色星狀短柔毛,小枝無毛。葉紙質或薄革質,長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8-) 12-32厘米,寬(2-) 3-8.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闊楔形、圓鈍或微心形,邊緣具細鈍齒或圓齒,兩面無毛,乾後暗褐色;側脈兩面均明顯;葉柄長5-10毫米,被絨毛;托葉披針形,長5-7毫米。花序穗狀,長4- 6(-10)厘米,被絨毛;苞片闊卵形,長1.5-2.5毫米;雄花5-11朵排成的團傘花 序,稀疏排列在花序軸上,雌花1-3朵,生於花序基部;雄花:花萼長約1毫米,具短 星狀毛,萼裂片3-4枚;雄蕊3-5枚,花絲短,基部合生,藥室叉開;不育雌蕊球形,小;雌花花萼杯狀,長3-4毫米,萼裂片5-6枚,披針形或卵形,被絨毛;子房陀 螺狀,長約3毫米,3室,密生短星狀毛,花柱長約2.5毫米,上部開展,多裂,密生羽毛狀突起。蒴果扁球形,褐色,直徑約1.7厘米,被短絨毛,內果皮木質;宿萼膜質,直徑約1.7厘米,疏生星狀毛;果梗長3-4毫米,被絨毛;種子近球形,直徑約8毫米,具斑紋。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產于海南。生於海拔80-400米山地或山谷常綠林或疏林中。越南北部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海南儋縣。
相關類群
鐵莧菜屬 Acalypha
山麻桿屬 Alchornea
肥牛樹屬 Cephalomappa
白大鳳屬 Cladogynos
白桐樹屬 Claoxylon
山麻桿屬 Alchornea
肥牛樹屬 Cephalomappa
白大鳳屬 Cladogynos
白桐樹屬 Claoxyl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