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點位置
離北京西站1956.6公里,離廣州站317.2公里。
業務範圍
客運:不辦理旅客乘降(目前僅保留8629/8630次通勤車作為客運列車停站);行李、包裹託運。
貨運:辦理整車、零擔貨物發到。
歷史沿革
1987年底
衡廣複線修通,並建設新的白石渡站,1988年新站正式投入使用。
白石渡老站
車站簡介
白石渡站在
湖南省
宜章縣,郵政編碼424202。建於1936年。文革期間改名紅岩站,1982年恢復原站名。白石渡老站是
粵漢鐵路廣州進入湖南的第一站,也是湖南的南大門(湖南省最南端的火車站),是湘南、粵北、贛西三省七縣的物資集散地,同時還是
白楊鐵路的起點站。當時粵漢鐵路上大部分客運列車都停該站,客流覆蓋汝城縣、臨武縣和宜章縣等區域,每日上下車旅客逾千人。1987年建設新白石渡站,次年新站投入使用後,白石渡老站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
該站在北面有三條鐵路分岔:左線通往一家化工廠;中間是白楊鐵路,通往
楊梅山鎮;右線是紅岩支線鐵路,在橋上通過一個U型的大彎可到達現在的白石渡站(新站)。
粵漢鐵路老線
從白石渡老站往南走,有一條新建的水泥路。繼續南行,水泥路消失,就到了粵漢鐵路老線。如今的老線,鐵軌、軌枕和路砟均已拆除,只剩下光禿禿的路面(路基),路面兩旁雜草叢生。1988年新的衡廣複線正式通車,粵漢老線因此不再使用。後來在2006年,發生在
廣東省
樂昌市境內的7·15洪水終於徹底衝垮了粵漢老線,使其徹底成為歷史。
老線橋隧遺址
沿粵漢老線住南走,就到了湖南與廣東兩省交界地帶。從這一帶要穿越南嶺的數座大山,反覆跨越在山谷中蜿蜒曲折的白沙河(即
武江的支流
白沙水),可以想像當時工程的繁雜和艱辛。這一帶有白石渡隧道、燕塘隧道、省界隧道等隧道,鐵路在6公里範圍內,五跨白沙河,建有五大拱橋。五大拱橋分別為:燕塘橋、風吹口橋、省界橋、碓磑沖橋、新岩下橋。所有橋隧由著名土木工程專家
凌鴻勛設計並參與建造,均刻有“民國二十五年凌鴻勛”的字樣(民國25年即1936年,粵漢鐵路即在該年建成通車)。其中燕塘橋和風吹口橋位於宜章縣境內;省界橋與省界隧道相連,為湘粵兩省交界;碓磑沖橋和新岩下橋位於樂昌市境內。現今除新岩下橋為新線與老線會合處而經過改建繼續使用以外,其餘四座橋均已不再使用並保持原貌,時間已過去80多年,這四座拱橋依然靜靜矗立在白沙河上的山谷中,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過去的故事。
白石渡新站
基本信息
1988年新建的衡廣複線正式通車,白石渡站被挪了一個位置,到了離白石渡原鎮區稍遠的山坡路邊。原位於白石渡鎮區的白石渡老站停止使用。新的白石渡站離北京西站1971公里,離廣州站323公里,隸屬廣州鐵路(集團)公司衡陽車務段管轄。現為四等站。
客運:不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託運。貨運:辦理整車、零擔貨物發到。
建成初期為三等站,由於各方面原因導致客流逐漸減少,後來降級為四等站。現在所有的旅客列車都不在本站停車,只剩下一趟由郴州開往白石渡的
通勤車,即8629/8630次列車。
白石渡車站降級,把當地南下客源拱手讓給了位於廣東省樂昌市
坪石鎮境內的
坪石站。於是坪石站由三等站升級為二等站,每天有至少兩趟始發列車開往廣州。現今在坪石站上下車的旅客,70%是湖南人(包括宜章、汝城、臨武人)。
開通列車
通勤列車由
內燃機車和兩節22B綠皮硬座車廂組成,每天一趟,8:50由
郴州站出發開往
三都站(車次為8626/8627次),10:25到達三都站,10:45從三都站返回郴州(車次為8628/8625次),12:10到達郴州站,12:26由郴州站再度出發開往白石渡站(車次為8629次),13:30到達白石渡站,14:16從白石渡站返回郴州(車次為8630次),15:25到達郴州站。
乘坐通勤列車的旅客,早上8626次8:30郴州站進站候車,中午8629次12:00郴州站進站候車,全程免票。
由於2012年8月
郴三線鐵路發生列車翻車事故導致鐵軌損壞,因此現今通勤車郴州至三都往返段已停開,僅保留郴州至白石渡段開行。每天一趟(但
春運期間可能會停開,春運後會恢復)。
下面是郴州站至白石渡站區間的通勤車詳細信息,也就是白石渡車站的列車時刻表。
車次
| 類型
| 起訖站名
| 始發時間
| 終到時間
| 沿途停靠站點
|
8629
| 通勤(普慢)
| 郴州——白石渡
| 12:26
| 13:30
| |
8630
| 通勤(普慢)
| 白石渡——郴州
| 14:16
| 15:25
| 太平里站、坳上站、槐樹下站、郴州站
|
註:槐樹下站現已改名郴州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