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洋淀近自然修復科技服務團
- 外文名:Baiyangdian Near-natur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Group
- 簡稱:白洋淀近自然修復團
- 主管單位:河北大學
- 登記單位:河北大學
- 主要成就:2020年,團隊在白洋淀腹地建成環境保護科學觀測研究站一座。
團隊全面參與《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2018-2035年)》《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條例》等政策諮詢18項;參加《白洋淀清淤試點方案》等20多項生態環境治理項目技術評審。
發展歷史,建設成就,
發展歷史
為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支撐雄安新區千年大計和推進“雙一流”學科建設,河北大學於2018年5月成立了雄安生態環境研究院。研究院師生在王洪傑教授的帶領和指導下,發揚“功成不必在我”精神,把教學搬到村頭淀邊,把科研融入荷塘葦田,成立雄安生態環境研究院師生聯合黨支部,團隊常年駐紮在白洋淀,鞏固拓展河大白洋淀治理成果,把論文寫在雄安大地。
團隊2020 年在雄安新區安新縣圈頭鄉橋東村建設白洋淀環境保護科學觀測研究站,地點在安新縣圈頭鄉橋東村。
建設成就
2020年,團隊在白洋淀腹地建成環境保護科學觀測研究站一座。觀測站位於雄安新區安新縣圈頭鄉橋東村,實驗室面積約1000平方米,建有人工濕地中試實驗裝置10套、淀中村生態公廁1座、淀中村污水處理裝置3套、尾水人工濕地公園約30畝、近自然濕地修複試驗區約300畝,現已成為河北大學開展科學研究、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和服務新區的特色基地。
團隊將淀中村生活污染治理、淀泊風光提升與鄉愁文化傳承有機結合,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等單位合作,開發了耦合臭氧微納米氣泡的氣水沖節水便器,構建了源分離公廁。受生態環境部等相關部門委託,研究團隊還全面參與了《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條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雄安新區)實施方案》《河北雄安新區淀水林田草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實施方案》《白洋淀流域治理實施方案(2018—2020年)》《河北雄安新區建設期生態環保工作方案》《雄安新區白洋淀綜合整治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白洋淀生態清淤全面治理實施方案》《白洋淀水質限期達標方案》《白洋淀典型村落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雄安新區生態環境管理政策的技術諮詢工作。
白洋淀近自然修復科技服務團緊扣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建設國家重大需求,針對白洋淀生態治理有淀沒水、河淀生態脆弱的“卡脖子”問題,在王洪傑教授帶領下,團隊從搭建簡易房初步進行環境監測,到深入白洋淀腹地建設野外觀測研究站,聯合全國23家優勢單位科研骨幹,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攻關,突破水資源最佳化調配、梯級近自然水質淨化等關鍵技術17項,形成整裝成套技術6項、規範導則標準17項,建成雄安新區生態環境示範工程8項,科研成果轉化產值超20億元,科技支撐白洋淀水質由劣Ⅳ-Ⅴ類穩定提升至Ⅴ-Ⅲ類,“荷塘葦海鳥類天堂”勝景重現。團隊成員參加科技重大專項等國家級、省級項目20餘項,學生髮表SCI論文7篇;“白洋淀-大清河生態廊道構建”標誌性成果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