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三村

白沙三村

白沙三村,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白沙社區,位於虎門鎮西北部,距虎門鎮政府約4千米,面積約3.6平方千米。坐落於平原地帶,境內有東引河。東有五村陂兜、巷美兩坊;東南隔蟻公山、分離山與博涌村相接;南隔煙墩山、龍船山與鎮口村相鄰;西臨東引河,與沙田鎮義沙村隔水相望;北與白沙四村的塘邊、白屋兩坊相連。2015年末,白沙三村戶籍人口2333人。

約丁南宋立村。明代,屬東莞縣歸城鄉第八都。清末,屬缺口司。民國時期,屬第五區白鎮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東莞縣第六區、第十區、虎門區、北柵大鄉白沙鄉,虎門人民公社白沙生產大隊,虎門區白沙鄉,東莞市虎門鎮白沙管理區,虎門鎮白沙行政村、白沙社區。

2015年,白沙三村集體經營以輕工業為主,行業涉及電子、五金、印刷、玩具、製衣、紡織、塑膠、油鴨、腊味、光鴨、光雞等,工廠以中小規模為主,總產值約3億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沙三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白沙社區
  • 地理位置:虎門鎮西北部
  • 面積:3.6 km
  • 電話區號:0769
  • 人口數量:2333 人(2015年末戶籍人口)
  • 車牌代碼:粵S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人口,經濟,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傳統民居,世居村民,本地方言,當地風俗,楹聯,地方志民約,相關歷史,民間傳說,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約丁南宋立村。
明代,屬東莞縣歸城鄉第八都。
清末,屬缺口司。
民國時期,屬第五區白鎮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東莞縣第六區、第十區、虎門區、北柵大鄉白沙鄉,虎門人民公社白沙生產大隊,虎門區白沙鄉,東莞市虎門鎮白沙管理區,虎門鎮白沙行政村、白沙社區。
1950年,白沙將坊改為村,沙園坊、油巷坊、梁屋坊三坊合併稱為三村。
1956年,將原屬六村的花園坊、澗口坊、廟巷坊、大園坊劃歸三村。

行政區劃

白沙三村東莞市虎門鎮白沙社區轄自然村,行政區劃代碼沿用白沙社區行政區劃代碼441900121019。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白沙三村位於虎門鎮西北部,距鎮政府約4千米,面積約3.6平方千米。坐落於平原地帶,境內有東引河。東有五村陂兜、巷美兩坊;東南隔蟻公山、分離山與博涌村相接;南隔煙墩山、龍船山與鎮口村相鄰;西臨東引河,與沙田鎮義沙村隔水相望;北與白沙四村的塘邊、白屋兩坊相連。
白沙三村

人口

2015年末,白沙三村戶籍人口2333人,其中男1165人,女1168人;80歲以上67人,最年長者93歲(女)。外來暫住人口424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150人,澳門同胞3人,台灣同胞3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5人。

經濟

白沙三村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莞草為主,兼種植花生、番薯、木薯、甘蔗、蔬菜及果樹等。20世紀50年代,村有臘鴨加工廠和織席廠。改革開放後,隨工業化的推進,傳統農業逐漸衰退。
2015年,白沙三村集體經營以輕工業為主,行業涉及電子、五金、印刷、玩具、製衣、紡織、塑膠、油鴨、腊味、光鴨、光雞等,工廠以中小規模為主,總產值約3億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5年末,白沙三村內有星海城堡幼稚園。

文體事業

2015年末,白沙三村有天和墟公園和三村康樂中心公園,其中三村康樂中心公園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內有老人康樂中心及燈光籃球場,配置有健身器材。

基礎設施

1962年,白沙三村通電。1989年,通電話。1991年,通自來水。20世紀90年代,通網際網路,約2008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

交通運輸

白沙三村內建有兩條寬30米的水泥路,橫貫全村,由南至北,長2千米。

歷史文化

傳統民居

白沙三村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無存留。

世居村民

白沙三村世居村民有鄭、陳、梁等姓,以鄭姓為主。據傳,鄭氏先祖遷白沙立村有兩說:一是據鄭姓大宗柯碑文載,鄭克誠從潮陽白石堂經莞邑武山燕子窩遷入白沙定居;二是據《鄭瑜追族譜結論》載,白沙先祖由福建莆田遷南雄珠璣巷,再遷東莞虎門白沙。

本地方言

白沙三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虎門話。

當地風俗

民俗有“慶燈”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如某家產下男孩,來年農曆正月十二日前,將一盞花燈掛在祖宗祠堂,稱為“慶燈”。村還有“上樑”習俗,即村民在建造房屋安正梁時,要掛上一條紅布,以示建房人家日後吉祥紅火。每月農曆初二、十六日,各戶村民輪流到土地廟祭祀,祈求五穀豐登、風調雨順、人畜平安。三村有土地廟3座,分別是:梁屋土地廟、灰窯土地廟、山頭斜土地廟。

楹聯

楹聯:“春祀秋嘗,行千古聖賢祭禮;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存沙園志客祖祠石柱。“海浮寶筏同登岸,石聽金經亦點頭”,存海石寺。“洪恩廣播乾坤大,聖壽無疆日月長”,存紅珠山洪聖廟。“紫竹林中觀自在,白蓮台上現如來”,存觀音廟。“仙跡著朱崗,永庇庶民恩澤降;姐登天上闕,長留清譽世間香”,存仙姐廟。“不食人間煙火,居然天上神仙”,存仙姐廟。“喜報蘭房生貴子,毋忘姜酌謝仙娘”,存洪聖宮內七十二奶娘廟。

地方志民約

2007年,白沙社區組織纂修《白沙志》,於2011年出版。2014年,白沙社區制訂《白沙社區居民委員會居規民約》。

相關歷史

明代,明軍曾於白沙山崗建烽火墩(台),時人稱為“煙墩山”。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白沙村(含三村)發生瘟疫,數十人被奪去生命。請來長安下里老中醫李君道積極診治,得以控制疫情。1962年,三村購置發電機發電,村民開始使用電燈照明,同時在三村筠軒祖祠辦碾米站,由村組織培訓電工、機工。1985年,三村建立工業區,一批較大型企業在村落戶。

民間傳說

  • 龍舟脫險
白沙三村民間有龍舟脫險的掌故流傳。明朝末年,白沙龍舟隊在水鄉很有名氣,每次參加比賽,均獲頭彩。有一次在漳澎舉行比賽,白沙龍舟隊再次奪得第一。當時,漳海一帶有數十伙盜賊,其中一夥密謀截劫白沙龍舟隊,並在河滘出口處用木排堵塞河面30多米長。白沙龍舟隊獲彩後,參賽選手興高采烈,擂鼓划槳回歸白沙。當劃到河滘路段,發現水路被木排堵塞,龍舟無法前行。而在龍舟後的水灣處,突然冒出二三十艘木船,船上有百餘人,手拿刀槍鉤篙,蜂擁而來。白沙龍舟隊選手明白是遭到匪徒劫舟。眼見前無去路,後有追兵,有些人準備跳水逃生。危急時刻,龍舟鼓手大叫:“大家不要慌,聽我鼓聲號令,我鼓響一聲,你們一齊使勁划槳,齊心合力,切莫有誤!”於是大家一齊聽他號令,每人發揮出超常力量,奮力一搏,龍舟如離弦疾箭,飛快撞向木排。船上人人都把心提到嗓子眼,一旦撞上木排,必舟毀人亡。就在龍舟接近木排瞬間,鼓手在船尾一蹦而起,再重重落下,使舟尾突然受壓,向下一沉,船頭便向上一翹,整個舟身便躍過木排滑飛過去。匪徒眼見龍舟騰雲駕霧般飛走,疑是神助,不敢追趕,白沙龍舟脫險而歸。第二年四月,白沙龍舟鼓手的老婆從田裡摘菜回來,放在涌邊洗菜,忽然見一條青龍從水底冒出來搶吃菜葉,她大叫著跑回家,告訴丈夫說:“那龍船成精了”。當年賽龍舟,她堅決不放丈夫去參賽,結果龍舟劃到大海中遇到暴風,舟沉人沒,無一生還。又過一年的四月,鼓手老婆種田回來,在涌邊洗腳,聽到賽龍船的聲音,只有“咣咣咣”的鑼聲,而聽不到鼓聲。她就說:“這隻龍船好是好,只是少個鼓手佬。”她說了這句話後,立刻感到很後悔,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第二天正午,猛烈的太陽曬得人們皮膚發燙,鼓手佬從田間勞動回來,行到涌邊,放下鋤頭,洗臉洗腳。突然烏雲密布,天黑如墨,雷鳴電閃,一陣旋風將鼓手佬卷進水裡淹死了。又過了一年的四月和五月,人們聽見水面上空經常有賽龍舟的鑼鼓聲,“咚咣!咚咣!咚咚咣!”從此白沙便再沒有人發起賽龍舟,只剩下“龍船塘”名稱。
  • 白沙海石寺住持
白沙海石寺住持鎮惡的傳說:白沙鄉南端有座百年古剎“海石寺”。寺內有一位道行高深的高僧,由福建莆田南少林寺派來任海石寺住持。他經常開壇說法,勸喻世人,並在廟旁建一白骨亭。每見白骨遺棄在路邊、山野,便拾來放於白骨亭內。
有一年,白沙來了一夥賣解人(表演武藝、雜技謀生的人),每個人都有一身功夫。其中有一身懷絕技的女賣解人,是這伙賣解的頭人。她善使一對飛錘,十丈之內,百發百中,平生殺人越貨,拐帶兒童,盜取婦女腹中嬰兒製藥、煉咒。她聽說海石寺住持為南少林僧人,欲一試高低。她每天攜帶飛錘到海石寺木棉樹下,用飛錘打斷樹頂枯枝做柴火,有意顯示武功,挑釁寺中住持。但高僧從不顯露端倪,這反而越發助長了她的囂張氣焰。高僧平素也聞知此婦無惡不作,為免其禍害鄉里,決定找機會顯示一下武功,以起到震懾作用,使賣解婦人不敢肆意妄為。
一日,那賣解婦人如常到海石寺木棉樹下,對準有繁密樹枝的高處樹幹打去。但高處樹幹由於粗壯,韌性極大,樹枝下不來。隨之她再次擊打,由於用力失衡,牽引的鐵鏈繞在樹幹纏了幾圈。她扯又扯不斷,解又解不開,加之木棉高大粗直,直入雲霄,她施展輕功也上不到樹梢,此情此景,十分狼狽。這時,住持從寺內踱出,拾起一粒龍眼核大小的石子,兩指一彈,小石子帶一股強勁哨風射向飛錘,反向將那纏繞數圈的飛錘鐵鏈解下。賣解婦人見住持武功已至此境,自己無法與之相比,於是連夜帶團伙到別處去了。
  • 石角蒲田
石角蒲田的傳說:傳說,郭都真人和他摯友兼弟子家住山兜的盧斯偉開了一次玩笑,從而成就一件美事。白沙瀕臨海邊,水井水質往往帶鹹,不堪食用。郭真人見白沙村民飲水困難,便趁盧斯偉從白沙後面大山挑著一擔水回到家門口時,施法術將他挑著的那擔水飛出,一桶落在山兜東頭,另一桶一直落在梁屋後面有鹹水的河涌中心。從此那兩桶水變成兩口水井,落在山兜東頭的那口井稱“神仙井”,水質清涼,村民常年使用,即使每年來真人廟上香的人都到井中取一兩瓶水回去作涼水飲用。落在河涌中間那口井稱“鹹湧出淡井”,儘管整個河涌的水質都很鹹,但井內的水依然清甜。而盧斯偉挑的扁擔則變成白沙與鎮口交界處“龍船山”石角下的一圍田,約40畝,叫“蒲田”。由於扁擔是用木材製作的,在水裡不會下沉,因此不論潮水多大,其水勢都不能淹過圍頂,而其他田塊則會受浸。

風景名勝

  • 洪聖宮
洪聖宮位於白沙三村東,“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1985年,重建,供奉洪聖公。洪聖宮內分3間:東間供奉七仙女,中間供奉觀音,西間供奉洪聖大帝。農曆二月十三日為洪聖公誕。每屆誕日,村民和善男信女到洪聖宮供奉香火。
  • 仙姐廟
白沙三村還有仙姐廟1座,建於民國時期。當時,白沙鄉有一位自梳女帶髮修行,並擁有大批信徒(都是自梳女)。據傳後來她得道升仙,信徒們將她肉身用香膠封閉,在經閣建一仙姐廟,受人們供奉香火。每到仙姐誕,善男信女摩肩接踵參拜添香,祈求仙姐底佑。
  • 宗祠
白沙三村有訥齋祖祠、守淡祖祠、卓宇祖祠、志客祖祠4座。其中訥齋祖祠、守淡祖祠為二進建築,卓宇祖祠、志客祖祠為三進建築,始建年代不詳。有海石寺1座,位於白沙三村南,始建年代不詳,毀於“文化大革命”期間,1990年重建,供奉彌勒佛祖。農曆四月初八為佛祖誕辰,海石寺內僧尼置銅佛於水中浴佛。是日,鄉民攜帶冥燭祭拜,爭舍錢財,放生,並獲得用蓮子、桂圓肉、紅豆煲的“佛爺湯”,回家闔家食用,以祈求賜福。
白沙三村
洪聖宮

著名人物

鄭愛華(1936年生),女,先後任東莞縣婦聯主任、東莞師範學校副校長、東莞市僑聯副主席,被評為“廣東省教育戰線勞動模範”,全國僑界“十傑”。
鄭敬輝(1965年生),任廣東恆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投資區域遍及廣東、河南、江西、廣西等省份,涉及建築陶瓷、化工、紙製品、食品、房地產、金融、酒店、商貿和高新技術等行業,擁有多個產業工業園、商貿城、步行街、五星級旅遊酒店、商住區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