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繁雀圖》是田世光創作的繪畫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梅繁雀圖
- 作者:田世光
- 分類:中國書畫>繪畫
- 尺寸:174×83cm
作品簡介,作品賞析,
作品簡介
題識:撫宋徽宗筆意,田世光。
鈐印:田世光、公煒
作品賞析
作為中國畫的一個重要流派,工筆花鳥畫以其細緻的線條、生動的造型和精微的色彩營造出工整、工細與工麗的畫面,使之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動人的藝術境界。“此法三百年來未有矣”!1938年,時任中國畫學研究會會長的周養庵先生在看了一幅題為《竹枝伯勞》工筆花鳥畫後,發出了這樣的感嘆。這幅畫的作者就是當時年僅22歲的田世光。作品引起諸方大家關注並頗受好評的原因,得力於作者對伯勞鳥的傳神描寫,而畫面中流露出的宋代工筆畫鳥畫大家崔白畫風的神韻,更是為人稱道。
新中國成立後,田世光歷任中央文史館館員、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副會長、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他也是創辦中國畫研究院的倡議者之一。尤為人稱道的是,在1950年,田世光和葉淺予、劉凌滄、墨浪等共同發起,在北京市文管會的支持下,成立了“新中國畫研究會”,這是北京解放後最早成立的民眾美術團體,其宗旨是組織畫家們通過各種社會活動,讓國畫為人民服務做出貢獻。其中名動一時的事件是,1955年,為了回響美國著名畫家安東里·弗勒吉爾“全世界進步藝術家應通過他們的藝術而對世界和平大會作出貢獻”的建議,14位著名畫家共同繪製了一幅長398厘米、高201厘米的彩墨國畫《和平頌》。參與創作的藝術家有齊白石、陳半丁、何香凝、於非闇、汪慎生、徐燕蓀、王雪濤、吳一舸、田世光、段履青等人。“和平頌”三字由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主席郭沫若題寫,其中和平鴿是由於非闇和田世光共同完成的。畫作送往赫爾辛基後,在世界和平大會上得到了積極反響和評價。這一年田世光年僅38歲。
讓人們一直感謝和懷念田世光的,是他對傳承、振興傳統花鳥畫所出的傑出貢獻。他繼承了宋元派雙勾重彩工筆花鳥畫的優良傳統技,並賦予新的時代精神,使沉寂、失傳了三百年的宋元畫派工筆重彩花鳥畫藝術,在新的歷史時期得到發展與突破,得以發揚光大。
其實,早在學畫初年,田世光就有了振興傳統花鳥畫的理想。他的啟蒙老師趙夢朱先生,是一位修養深厚的沒骨花鳥畫家,工筆花鳥仿宋人,古樸清艷。田世光虛心學習,對老師的教導洗耳恭聽,深刻領會。不過,在刻苦學習工筆沒骨花鳥的同時,勤于思考的他卻常常感到不足。那時他常到故宮參觀古畫,他看到古畫不懼重紅重綠,現在的畫家卻純用淡畫法,不但有小幅小勢之感,而且很難創作出清麗典雅、氣勢磅礴的花鳥畫作品。基於這樣的認識,宋元畫派雙勾重彩花鳥畫技法就成了他藝術追求的首選,並努力鑽研,賦予新意。
在中央美術學院傳道授業解惑期間,田世光以飽滿的熱情深入生活,體驗自然。通過領悟傳統畫理提高修養和運用寫生積累了素材,創作了大量充滿蓬勃生機、富有生命力的花鳥畫。《杏柳山鵲》就是其中傑出的一幅——杏花柳枝交織掩映的清池湖畔,春光明媚,鮮花盛綻,池塘中飄動落下的杏花花瓣與靜止的浮萍交相輝映,增加了水面的動感,又平添了畫面的情趣、勃勃生機;一隻山鵲飛上左側杏花枝頭,啾鳴傳訊方住,引來一對灰山鵲落於右下方柳樹彎曲的枝幹上相對而語,作品是在畫家創作狀態極佳的情況下完成的:筆底勾線穩、準、勁、暢,中鋒骨力與流美韻律節奏剛柔兼濟,具有強烈的動感和旋律感。其中上下兩組杏枝與兩樹主幹穿插掩映,轉折頓挫,取捨騰挪,生動靈妙,頗有俊逸之勢,決無半點蒼涼呆滯的暮氣。
作為失傳數百年的工筆重彩畫法的異代重光者和現代工筆重彩大家,田世光的作品既蘊含有濃厚的古典功底,更體現出破繭重生、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在工筆畫的發展歷程中,五代黃荃、黃居父子的濃艷富麗的勾勒填色回法,和北宋徐熙之孫徐祟嗣的輕淡野趣的沒骨畫法,是花鳥畫的兩大脈系。在北平古物陳列所國畫研究館期間,田世光對館中收藏的黃、徐畫派的花鳥畫名作苦心臨摹,既學黃荃的結構精密、色度濃麗,也學徐熙的著色柔潤,兼收兩家之長,盡得宋元勾勒畫派技法之精髓。在此基礎上,勇於實踐、富有探索精神的他,根據自己的藝術旨趣,大膽吸收百家之長,革新技法,逐步形成了在鮮艷中含有幽雅氣氛的獨特風格。在這裡,要特別指出田世光對工筆重彩畫寫意精神的正確理解以及在實踐中所取得的卓越成果。他在嚴謹工整中不忘傳統藝術寫意旨趣與書寫手法,用富有靈動性的筆法,在虛與實、方與圓、黑與白、墨與色等許多對立的因素中博弈,賦予畫面以音樂的韻律。他的這種審美趨向還鮮明地反映在他的大寫意山水畫創作中。無疑,他在山水畫創作中獲得的體驗與收穫,對他工筆重彩花鳥畫的創作,不無積極的影響。
田世光還是一位傑出的美術教育家。他在中央美術學院教學數十年,兢兢業業、認真負責,悉心傳授雙勾重彩,熱心提攜後生,深受同事們尊敬和學生們愛戴。經過數十年的努力,他與余致貞先生共同創建了一整套工筆畫教學的步驟與方法,培養了不少傑出的後繼者。新中國工筆重彩的輝煌成就與田世光的名字是分不開的。令田世光和人們感到欣慰的是,他的一些門人弟子在雙勾渲染技法上又大膽向前邁進,探索工筆重彩與寫意畫的進一步融合,試驗吸收西方繪畫的一些元素,用現代審美意識和情趣,構建花鳥畫的新時空和新境界。我想,這正是田世光先生所期望的,也是他留給我們的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 邵大箴評田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