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尾黑鳳頭鸚鵡
- 拉丁學名:Zanda baudinii
- 別稱:長嘴黑鳳頭鸚鵡、長喙黑鳳頭鸚鵡、白尾黑巴丹(旦)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目:鸚形目
- 科:鳳頭鸚鵡科
- 屬:黑鳳頭鸚鵡屬
- 種:白尾黑鳳頭鸚鵡
- 亞種:無亞種
- 同義學名:Calyptorhynchus baudinii
- 同義學名:Calyptorhynchus baudinii
- .:tenuirostris
- 英文名稱:Baudin's Black-Cockatoo
- 英文名稱:Long-billed Black Cockatoo
- 英文名稱:Long-billed Black-Cockatoo
- 英文名稱:White-tailed Black-Cockatoo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白尾黑鳳頭鸚鵡體長56厘米,翼展110厘米,體重630-750克。雄鳥背部、喉嚨、胸部和下部都是黑色,尾部背面為白色,耳覆羽及面頰處有污白斑,翅上黑色覆羽有一個狹窄的棕色的框線和一個非常薄的白線外緣。底部是棕色的蒼白邊緣。除中央對尾羽是黑色,顯示純白色的尾巴。鳥喙是暗灰色,有粉紅色的紅緣。虹膜深褐色,雙腿棕色。
雌鳥頭部、胸腹部、尾部及翅膀有許多美麗的黃色或桔黃色斑點與橫紋,尾部呈條狀分明的桔黃色,與雄鳥尾部是一片白色不同,雌鳥的喙部是肉色。
幼鳥和雌鳥十分相似,雄亞成鳥面部的白斑不十分明顯。直到大約3歲後,才能長成成鳥的羽毛。壽命五十年。
棲息環境
棲息於熱帶雨林的桉樹林,其中降雨量超過750毫米,每年除繁殖季節外,這些鳥會暫時離開東部和北部,但它們仍然在桉樹生長的地區活動。頻繁出現在林地和果園,偶爾進入農田和草原。在收穫果實的時候侵入果園。
生活習性
白尾黑鳳頭鸚鵡會成對行動,有時候是小群體,有時候數量則可以達到50隻鳥左右。它們喜歡聚集在植物充足豐饒的區域,常常從很遠的距離就能聽的見它們又長又尖銳的高亢的尖嘯聲,年幼的鳥兒在飛行中會不斷發出粗嘎的叫聲,就像在哭泣著乞討般。喜歡澳洲一些當地的原生果樹,尤其是美葉桉的種子,也吃松果和山龍眼等,有時候也會撥開樹皮,以寄生的幼蟲為食。因為取食水果,被當地果農認為是害鳥。
分布範圍
分布於澳大利亞西南端的森林區。是南澳大利亞西部特有的物種,分布在一個相對較小的區域,在繁殖期間,其範圍涵蓋了該地區從珀斯到奧爾巴尼,通過奧古斯塔。在全年的其餘時間,會擴大其領土,並繼續北行至西澳大利亞州。
繁殖方式
白尾黑鳳頭鸚鵡通常一次產下1-2枚卵,但是只會存活一隻雛鳥,孵化時間約4周,由母鳥餵養20天,10-11周雛鳥羽毛會長成3個月或4個月後獨立,但是仍然會和親鳥共同生活直到下次親鳥築巢為止。等到雛鳥長成後,親鳥會加入其它的鳳頭鸚鵡鳥群,共同前往沿海的區域找尋食物。
亞種分化
單型種,無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該物種的棲息地中有多達四分之一已被清除用於農業,1976-1998年期間收穫了8,933,294立方米的美葉桉。空巢被認為是主要的威脅,因為合適做為洞巢的樹林已經稀缺,該物種僅在至少130-220歲的樹木中挖洞營巢,其中許多已被優先砍伐(2007年)。木材採伐的影響,最初用於木片,現在用於家具級鋸材,白尾黑鳳頭鸚鵡正在面臨食物和築巢樹木均減少的可用性。伐木和木屑的影響尚未量化。雖然西南部的原始生長林的伐木已停止,但棲息地的喪失仍可能導致數量減少。野生歐洲蜜蜂(Apis mellifera)已經被發現占據了許多潛在的巢穴,並且已知它們導致了雛鳥的喪失並殺死了潛在的雌鳥。雖然這個物種自1996年以來一直得到充分保護,但仍然會發生果園主非法射殺,偷獵鳥蛋,雛鳥,進行鳥類貿易是一項額外的威脅(2014年)。尚不清楚射殺造成的損失是否超過自然的出生率。一些地區的森林因為採礦則繼續喪失也是一個問題,因為重新種植的樹林和植被對該物種的生命周期內的保護結果沒有影響。地下水開採可以消除重要的飲用區域並影響植被。隨著西南部鴨子數量的增加,人們認為來自鬃林鴨巢穴的競爭正在增加。氣候變化導致降雨減少和溫度升高可能導致分布變化和覓食和空間生態的相當大的變化(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