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嶺社區

白塔嶺社區

白塔嶺社區位於錢塘江南畔,轄區面積1.11平方公里。東起復興大道,南至錢江大橋,西至浙江贛線,北至轎子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塔嶺社區
  • 行政區類別:社區
  • 面積:1.1平方公里
  • 人口:2534人
社區簡介,發展規劃,

社區簡介

白塔嶺社區是個老城區,以木結構平房為主。總戶數1566戶,總人口2534人,面積1.1平方公里。社區黨總支下轄3個支部,在冊黨員68人。持證失業人員 276人,低保困難戶17戶,為了全面創建和諧社區,按照《上城區2009年度和諧社區考核標準》,聯繫本社區實際,制定白塔嶺和諧社區建設三年工作規劃。

發展規劃

一、 指導思想 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目標,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根本要求,圍繞上城“六型”社區建設要求,創建生態型社區,努力搞好社區動遷、回遷工作,作實、作細民心工程,努力構建民眾滿意的社區。
二、總體目標 圍繞“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明祥和、黨建有力”的和諧社區目標。以搞好居民動遷工作,作實作細民心工程,使老百姓滿意為宗旨,傾力打造“三項三心”工程(第一年動拆工程、第二年溫馨服務工程、第三年打響品牌創建工程),以“愛心、暖心、舒心”為口號,積極創建生態型社區這個品牌,努力打造全方位服務居民日常生活的和諧溫馨社區。
三、年度目標
(一)、2009年社區將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圍繞轉變服務方式、促進社區和諧、著力改善民生,形成黨員帶動,民眾廣泛參與的格局,重點做好本社區居民動拆工程,不斷引導教育居民參與動遷工程,努力搭建好政府與民眾的愛心橋樑,著力做好拆遷戶信息摸底、信息收集核實、信息反饋等各項工作。以公平公正、信息公開等原則,不斷完善社區動遷中出現的問題,做好甘水巷、櫻桃山等處300餘戶拆遷工作,努力爭創上城區和諧滿意社區。
(二)、2010年社區將充分發揮協調各方的力量,整合資源,做好溫馨工程,努力為拆遷在外的住戶送去各類暖心工程,配合玉皇山南指揮部,發揮黨員志願者的作用,為拆遷在外的下崗失業人員、退休人員、殘疾人、病弱老人等各層次人員,送去各類關心關懷,做到“四關心、四服務”,努力搭好政府與回遷戶的橋樑作用,不斷完善服務機制。
(三)、2011年著重做好居民回遷及創品牌工作,創建生態型社區這個品牌,努力為回遷戶創建一個舒心環境。以社區公共服務站為依託,圍繞社區回遷工作這根主線,即形成以社區黨員帶動,民眾參與的各黨支部、實踐區、功能性黨小組1+3相結合的縱橫服務體系,充分發揮紅色親情志願組織、綠色生態環保組織、社區公共事務協調組織的作用,服務社區。努力發揮“四會”作用,通過民主參與體現居民民眾主人翁地位,在服務民眾、促進社區和諧方面不斷發揮作用,構建高度自治的民眾滿意社區和區和諧社區。
四、 工作措施
(一)、2009年工作措施 2009年,發揮黨組織在社區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以黨建為“龍頭”,不斷增強社區黨組織在社區管理中的戰鬥力。社區以貫徹落實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契機,做到以學習實踐活動帶動全局,居民民眾廣泛參與,把社區工作重點放到拆遷工作中,引導教育廣大居民投入到拆遷工作,以民主促民生,以民生保穩定中來。社區現已拆遷235戶,社區對未拆遷的400餘戶進行仔細的調查摸底,信息核實中,工作過程中不斷完善總結經驗,發揮黨員在動遷工作中的先鋒模範作用,成立黨員動遷工作事務協調小組,信息收集小組,不斷蒐集各類信息、聽取民眾意見後,及時解決各類棘手問題,發揮黨員公共事務協調的能力。不斷引導廣大黨員支持社區民心工程,參與動遷工程,及時處理社區動遷中出現的問題。積極發揮社區民間和事佬、社區民意代表,社區城調隊等各類民間組織的協調溝通能力,在社區中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和諧氛圍。著重做好甘水巷東西二地塊環境整治項目工程、以及櫻桃山頂地塊景點建設項目工程,居民拆遷等工作,使廣大居民民眾們能夠清醒的認識到舊城改造是件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 有計畫,有針對性地組織黨員民眾,以民主參與的形式對小區記憶體在的問題進行邊學邊研究,徵求民眾意見,在邊學邊改、邊訪邊解決各類民生問題,如:提供個性化服務,送甘泉進家門,打撈池塘水草,投放魚苗,提升社區環境,將服務送至家門。同時社區還對洋房山、櫻桃山等周邊環境的堆積物和衛生死角定期清理,落實好社區衛生長效管理機制,及時發現問題,解決社區居民所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二)、2010年工作措施 2010年,社區將整合資源,形成社區建設和管理的合力,努力作好拆遷在外的老百姓的溫馨工程,為拆遷在外的民眾送去各類溫馨服務。一是要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特別是在職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依託社區退休黨支部、黨員實踐區、功能性黨小組等載體,服務社區回遷居民百姓。配合玉皇山南指揮部,發揮黨員志願者的作用,開展“四送、四關心活動”,為拆遷在外的下崗失業人員送崗位、為拆遷在外退休人員送服務、為拆遷在外殘疾人送關懷、為社區病弱老人送愛心服務,充分發揮社區黨員、志願者、共建單位的作用,與社區一起開展多種形式的幫扶救助工作。做好殘疾人的教育、康復、就業、維權等服務,社區工作者必須做到四問侯,即“送一張賀卡、送一個微笑、送一份祝福,送一個關心”。努力搭好政府與回遷戶的橋樑作用。同時做好甘水巷、櫻桃山、白塔生態公園等地整體配套設施工作,召開各類聽證會,傾聽民意,對居民反映的問題,以聽證會等形式加以貫徹落實。發揮民眾團體作用,發揮黨員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的作用,積極參與社區治安、環境衛生、幫困結對等公益活動。繼續改善社區設施面貌,深化黨員實踐基地教育活動,如:黨員環保護河隊,力所能及的對社區垃圾撿一撿,對不文明行為管一管,對社區隱患主動查一查,糾紛主動解一解。繼續拓展社區紅色親情志願服務通道,發揮社區紅色親情志願者服務隊的作用,走出家門,為社區困難戶、空巢老人、殘疾人提供高度個性化的服務,使之成為黨員為居民辦好事、辦實事的平台。通過周到細緻的暖心服務工程,使拆遷在外的居民們能夠順利度過拆遷在外的工作、學習與生活。
(三)、2011年工作措施 2011年,社區將在前兩年的社區建設的基礎上,著重打響生態社區品牌工程建設,為回遷戶創建一個舒心環境。社區以社區公共服務站為依託,圍繞社區回遷工作這根主線,即形成以社區黨員帶動,民眾參與的各黨支部、實踐區、功能性黨小組1+3相結合的縱橫服務體系,充分發揮紅色親情志願組織、綠色生態環保組織、社區公共事務協調組織的作用,服務社區。二是建立志願者活動的服務基地,重點做好紅色親情志願者服務隊、生態環境志願者服務隊、醫療志願者服務隊,逐步完善志願者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工作機制,形成社區各類組織共同參與社區管理的新格局,使回遷後的小區建設成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明祥和、黨建有力的和諧社區。
1、結合城市改造,推進綠化、美化工程,提高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占有綠地面積,創建綠化精品小區。提高居住環境質量,使改造後逐步形成白塔嶺、甘水巷等一帶立體化生態公園。進一步提升社區總體形象,建設和諧的人居環境。提高居民衛生、環保意識以及健康生活理念,不斷提高居民自救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以實現“天藍、地綠、路暢、居美”為目標,逐步形成長效管理機制,使社區總體水平再上一個新台階,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
2、進一步發揮居民代表在社區管理中的“宣傳、參與、智囊、監督”作用。對涉及社區全體居民矛盾利益問題、社區焦點問題,搭建民間自治組織平台,實現在社區建設、民生保障、救助幫困,社會穩定團結等方面的自治全覆蓋,最大限度的實現社區居民對社區建設的自治目標,營造居民滿意,和諧穩定的社區氛圍。充分發揮社區的管理協調功能和區域共建的優勢,調動社區內各類組織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和作用發揮,健全社區黨建共建機制,深化共建活動,以共同利益、共同目標為紐帶,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促進共同發展。努力發揮“四會”作用,通過民主參與體現居民民眾主人翁地位,在服務民眾、促進社區和諧方面不斷發揮作用,構建高度自治的民眾滿意社區和區和諧社區。
3、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打造誠信友愛、鄰里互助、融洽和諧的人文環境。按照“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要求,以提高居民素質為目標,推進社區教育。發揮社區力量,形成以素質教育為核心、按照學有所教的要求,全力實現成人教育向社區教育全面轉軌,把教育鏈條逐步向兩頭延伸,向全民拓展,特別要重視弱勢群體教育,努力使社區教育惠及每一個普通百姓。形成老有所學,老有所教,健康溫馨的和諧社區。充分發揮社區教育學院、市民學校、社區學校基地等作用,為社區居民創造一個學習、培訓、娛樂、休閒的學習環境,提高社區居民整體素質。大力開展閒暇教育,開展紅色文化教育,進一步挖掘社區古井、古塔等文化內涵,做到教育有內容,活動有平台,參與有引領。加強居民樓群和家庭建設,繼續加強文明樓群和五好文明家庭的創建工作,廣泛開展社區志願者活動進樓組、進家庭,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體育、科普、教育、娛樂、鄰里結對活動,以“互助組”、“鄰里節”為載體,形成互幫互助、扶貧濟弱、相互友好的人際關係。發動居民關愛身邊的老人,促進鄰里和睦,建立起團結友善、公平公正、明禮誠信的和諧人際關係。使鄰里互助成風,社區成員遵紀守法,生活方式健康文明,人文環境融洽和諧。
創建和諧社區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白塔嶺社區將打響生態社區這一品牌,通過三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努力把白塔嶺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不斷推動和諧社區及各項創建工作,為構建和諧社區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