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特點,診斷,病理,論文,
概述
為多數針頭到火柴頭大的柔軟小丘疹,初呈桔黃色、圍有紅暈,後轉黃棕色。突然成批發出於軀幹上部、臀部和肢體伸面,並可累及口唇和口腔黏膜。可迅速自行消退不留痕跡。患者多伴有高脂蛋白血症Ⅰ、Ⅴ型,偶見於Ⅲ型或繼發性高脂蛋白血症。
特點
a瞼黃瘤好發於中年人,尤其是患有肝膽疾病的婦女,其他型無一定的好發年齡及性別。
b可能與內分泌紊亂引起的脂肪代謝障礙有關。
c不同型黃瘤的好發部位不同。結節性黃瘤好發於肘和膝部;腱黃瘤好發於手、足伸肌腱及跟腱;瞼黃瘤好發於眼瞼;發疹性黃瘤好發於臀部。
d皮損為黃色或橙黃色的斑丘疹或結節。
e與高脂血症有關的普通型分為結節性黃瘤、腱黃瘤、瞼黃瘤、發疹性黃瘤等。
診斷
根據皮損的特點、特別是損害的顏色和分布易於診斷。重要的是在於確定有無伴隨的一身疾病存在。按黃瘤的類型。出現的年齡、家族發病的情況以及有關各系統的症狀和檢查,結合必要的實驗室檢查結果可進一步判斷是否伴有其他系統性疾患。
病理
a真皮內有多數黃瘤細胞、泡沫細胞,集合成結節狀或彌散分布。
b多核黃瘤細胞的核可在靠近細胞中央的位置,圍繞著一小片非泡沫性胞質而聚集成花環狀,再外圍則有泡沫狀胞質環繞,成為Touton巨細胞。
一般病理改變:
a表皮一般變薄。
b真皮內有多數黃瘤細胞、泡沫細胞,或集合成結節狀或彌散分布。
c多核黃瘤細胞的核可在靠近細胞中央的位置,圍繞著一小片非泡沫性胞質而聚集成花環狀,再外圍則有泡沫狀胞質環繞,成為Touton巨細胞。
d結節性黃瘤、腱黃瘤和瞼黃瘤的病理表現相同,真皮內有多數黃瘤細胞及泡沫細胞。
e黃瘤細胞最初出現於血管周圍,以後在膠原之間集合成束狀或結節狀分布。
f血管周圍稀疏淋巴細胞浸潤。
g發疹性黃瘤較小,而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細胞相對較多,Touton巨細胞較少。
h可見胞內和胞外脂質,形成類似於環狀肉芽腫的類型。
論文
:探討高脂蛋白血症所致的發疹性黃瘤病的臨床特點及診治.方法:分析2例高脂血症所致的發疹性黃瘤的臨床特點及發病機理,並觀察採用飲食控制及降糖治療的效果.結果:患者除四肢典型發疹性黃瘤表現外,均有糖尿病史,生化檢查示血糖及血脂增高.經降糖治療及飲食控制,皮疹完全消退.結論:發病機理為糖尿病患者因脂蛋白脂酶缺乏,導致高甘油三脂血症而發病.提示診治黃瘤病除作血脂檢查外,亦應考慮糖尿病等其它疾病,並作相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