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病毒膜融合關鍵位點的發現與確認

《登革病毒膜融合關鍵位點的發現與確認》是依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由鄧永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登革病毒膜融合關鍵位點的發現與確認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鄧永強
  • 依託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登革病毒為有包膜的單股正鏈RNA病毒,位於包膜E蛋白第98-110位的融合肽介導病毒與宿主細胞膜融合,在病毒感染和致病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最近,我們獲得了一株對登革1-4型病毒具有強中和活性的單克隆抗體,該抗體特異識別由融合肽98、99和101位胺基酸構成的一個全新抗原表位,很可能是決定融合肽功能的關鍵位點,並影響病毒感染特徵與致病性。因此,本研究擬首先利用抗體壓力篩選登革病毒中和逃逸株,結合序列分析明確抗體識別的關鍵胺基酸位點。然後,利用反向遺傳學技術在上述關鍵位點引入一系列突變,通過細胞-細胞融合試驗比較突變株與親本株在膜融合活性上的差異,確定這幾個位點與病毒膜融合的關係;並通過觀察細胞病變、一步生長曲線、蝕斑特徵和神經毒力等系統分析突變株的生物學特徵,明確這幾個位點對病毒感染特徵與致病性的影響。本項目的完成, 將能夠發現一系列膜融合關鍵位點,為登革病毒感染和致病機理的闡明奠定基礎。

結題摘要

本項目的研究計畫包括利用抗體壓力篩選登革病毒中和逃逸株,結合序列分析明確抗體識別的關鍵胺基酸位點。利用反向遺傳學技術在上述關鍵位點引入一系列突變,通過細胞-細胞融合試驗比較突變株與親本株在膜融合活性上的差異,確定這幾個位點與病毒膜融合的關係;並通過觀察細胞病變、一步生長曲線、蝕斑特徵和神經毒力等系統分析突變株的生物學特徵,明確這幾個位點對病毒感染特徵與致病性的影響。 本項目按計畫開展了研究工作,基本完成預定的研究目標,取得了以下重要的研究結果:1、通過對中和逃逸株的一系列生物學功能分析發現,E蛋白結構域II區126位通過降低病毒E蛋白介導的膜融合活性影響2A10G6抗體的中和活性,同時也顯著降低病毒的乳鼠神經毒力。2、通過計算機模擬分析發現,2A10G6抗體可能以E蛋白W101位為核心,在E蛋白動態變構的過程中通過與鄰近W101位的不同胺基酸位點結合,進而阻礙病毒與宿主細胞的膜融合。3、通過反向遺傳學技術發現,與2A10G6結合和中和有關的關鍵性胺基酸位點在病毒水平不易發生突變,間接表明這些位點可能在維持登革病毒結構與功能上發揮重要作用。 在本項目的資助下,共發表SCI論文8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篇。待發表SCI論文1篇。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負責人充分鍛鍊了自身的科研能力,研究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013年參加了第十屆全國病毒學學術研討會。此外,本課題也協助培養2名碩士研究生,分別已於2012年和2013年畢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