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玉溪宮,原為瑜棲宮,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唐莊鄉土觀村西,是明清時期建築。
登封玉溪宮記憶體明清建築9間,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明代建築玉皇大殿為玉溪宮主體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建築面積約74平方米。單檐歇山綠色琉璃瓦覆頂,頂脊兩端置龍吻。檐下施雙昂五踩斗拱,殿內做減柱造。牆上壁畫,因年久脫落,模糊。九苦殿、三官殿為清代硬山式灰筒瓦頂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另外散存宮內外明至民國碑刻及石雕10餘件,記載了玉溪宮的歷次重修情況、資金來源、建築規模和在周邊地區的宗教地位等,也是書法藝術的精品。玉溪宮建築群及石刻壁畫藝術,對研究中原宗教歷史、藝術、科學具有重要的價值。
2019年10月7日,登封玉溪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和國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登封玉溪宮
- 地理位置: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唐莊鄉土觀村西
- 所處時代:明清時期
- 占地面積:約 3000 m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8-0367-3-170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文物遺存,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登封玉溪宮始建年代不詳。
據明宣德四年(1429年)庚子碑記載:周定王姬瑜到此狩獵,搭棚棲息,名為瑜棲宮。
唐貞觀十七年(643年),重修時改名玉溪宮。
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天慶三年(1113年)、金哀宗完顏守緒正大三年(1226年),都有過重修。
據碑刻記載明代對玉溪宮的修復有四次,第一次重修於宣宗朱瞻基宣德五年(1430年),由璣琮上書朝儀依地取用,明宣德皇帝特撥銀2.4萬兩,主役姬清廉負責大建玉溪官及宮圍牆垣。第二次重修於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1508年),朝廷派徽府內侍臣陳進來監工,並賜予石碑。玉溪宮住持司守和在重修宮殿時,修有方丈室、左右廂房、道院、圈門、甬路、月台、增建三宮、四聖殿、鐘鼓樓、山門、四帥、補朔神像等。此外,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年(1531年)、明毅宗朱由儉崇禎十年(1637年),都有過重修。
清代的重修玉溪宮達八次之多。清康熙三年(1664年),重修玉溪宮四聖殿並金妝神像。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重修玉溪宮三官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有過三次重修。此外清代的雍正、鹹豐、同治期間,都有過重修。
民國七年(1918年),重修玉溪宮九苦殿。
1958年,合作化時期玉溪官改作他用,玉皇殿為村飼養室,其他殿宇廂房被本村國小占用至“文化大革命”期間。
2013年7月,登封市文物管理局經河南省文物局審核批准,對玉溪宮實施保護維修。
建築格局
綜述
登封玉溪宮原為瑜棲宮,坐北面南,周圍群山環抱,峰巒疊翠,宮前有潺潺小溪向東流。宮記憶體明清等建築9間,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現存主要建築有玉皇大殿、九苦殿、三官殿等。
玉皇大殿
明代建築玉皇大殿為玉溪宮主體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建築面積約為74平方米。單檐歇山綠色琉璃瓦覆頂,檐下施雙昂五踩斗拱,前後檐各飾6朵,東西兩山各飾5朵,4朵角拱。脊兩端置龍吻,正脊飾琉璃彩色蓮花和二龍戲珠。殿內木架作減柱造,前檐原施格扇門窗,梁架結構具有明代建築風格。從殿內北牆壁和拱眼壁上還模糊看到原壁畫的痕跡,其中拱眼壁原有26幅圖案,現有10多幅還能辨認,分別為人物、山水花鳥等。
九苦殿
九苦殿為清代建築,位於玉阜殿東側,坐北面南,面闊3間,進深1間,三架梁,無柱,單檐硬山式灰筒瓦覆頂。
三官殿
三官殿為清代建築,位於中軸線東側,坐東面西,面闊3間,進深1間,三架梁,無柱,單檐硬山式灰筒瓦覆頂。
文物遺存
贔屓
登封玉溪宮內最具特色的是一隻贔屓,背上的石碑已不知去向。贔屓圓圓的眼睛,微微低垂翹起的嘴巴中還伸出了一截小舌頭。
碑刻及石雕
登封玉溪宮道路兩邊遺存有明代至民國的碑刻及石雕10餘件,記載了玉溪宮的歷次重修情況、資金來源、建築規模和在周邊地區的宗教地位等,這些碑刻堪稱是書法藝術中的精品。
文物價值
登封玉溪宮建築群及石刻壁畫藝術,對研究中原宗教歷史、藝術、科學具有重要的價值,其中玉皇殿是中原古代宗教建築藝術中獨特典型作品之一,也是河南地方建築手法的代表典範,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登封玉溪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和國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登封玉溪宮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唐莊鄉土觀村西。
玉溪宮
交通信息
自駕:自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登封玉溪宮,路程約18.3千米,用時約28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