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登單父陶少府半月台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詞語注釋,作品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名家評析,文學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登單父1陶少府半月台2
陶公有逸興3,不與常人俱4。
築台像半月,迥向5高城隅6。
置酒望白雲,商飆7起寒梧。
秋山入遠海,桑柘8羅平蕪9。
水色淥10且明,令人思鏡湖11。
終當過江去12,愛此暫踟躕13。
作品注釋
詞語注釋
- 單父:古縣名,縣治在今山東省單縣。
- 陶少府:指陶沔。唐時稱縣尉為少府。《新唐書·李日仆》:李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租徠山,日沉飲,號竹溪六逸”。半月台:台前方後圓,在舊單縣城東北隅,相傳陶沔所築。(《山東通志》)
- 逸興:超逸豪邁的意興。
- 俱:同。
- 迥向:遠對。
- 城隅:城角。
- 商飆:秋風。
- 柘:樹名,樹葉可口養蠶。
- 平蕪:雜草豐茂的原野。
- 淥:清澈。
- 鏡湖:即鑑湖。其水清,澄明如鏡,故名。在今浙江省紹興縣。
- 過江去:指過長江到江南去。
- 踟躕:徘徊不進的樣子。
作品譯文
陶沔公真是逸興橫飛,與普通人那是相當的不同類。
他築的高台不方不圓,卻如同天上的半個月亮,並且與高高的城牆相對。
我們且在高台置酒,邊看白雲邊喝酒,豈不痛快?那討厭的秋風也想從高高的梧桐樹梢下來,湊趣喝一杯
蕭瑟的山巒走入遠方的大海,寬敞平坦的大地上羅列著桑樹。
城邊的湖水明亮如綠醅,讓我想起在浙江鏡湖的好時光。
總是要過長江到江南去,到鏡湖看看。但我十分愛戀單父琴台的優美景色,並想暫時在那呆一段時間。
創作背景
《登單父陶少府半月台》是詩人寄居山東時的作品,寫於天寶四載(745)。據記載,李白曾來單父四次,累計居住數月。其間常到琴台飲酒作詩,以釋情懷,共留下了八首賦單詩句。
作品鑑賞
名家評析
《山東通志》:半月台,在舊單縣城東北隅,相傳陶沔所築。單縣,即唐時之單父縣也,隸宋州。
陸機詩:“歲暮商飆飛。”呂延濟註:“商飆,秋風也。”
江淹《去故鄉賦》:“窮陰匝海,平蕪帶天。”平蕪,庶草豐茂,遙望平坦若剪者也。
文學鑑賞
從詩中,可以看出詩人對單父琴台的優美景色是十分愛戀的。雖然登琴台的時間已值深秋,但琴台的桑 柘寒梧、白雲、綠水依然十分誘人。這畫卷般的自然景色吸引著詩人,本來想到美麗的江南去遊歷,但途中卻被深秋後單父的白雲、桑柘、寒梧、秋山、遠海、綠水等美景陶醉,吸引著詩人不得不在此流連忘返。
前兩句寫陶公逸興與眾不同,繼而說到遠對城隅所築的半月台。詩中有“興”和“逸興”的表達,其“興”與“逸興”是與陶公逸的“游”興相關的。特別突出了陶公的興致與常人的不同之處,與此相關的詩歌意境是令人神往的。“逸興”是最能表現詩人當時的情趣和心境,除了清閒脫俗,還有超脫、瀟灑、率意和愉快等等。
中間兩句再寫詩人登台眺望所見的景象,並且在高台置酒,一 邊看琴台的美景,一邊開懷暢飲。其今寫台上所見之景,妙在詩人抓住了秋日天高雲淡、視野遼闊的特點,無論是秋雲秋樹秋山秋木,還是遙遙與台相對的戰地都歷歷習見。使得詩中景象明朗,場面闊大。而象“秋山入遠海”、“桑柘羅平蕪”、 “水色淥且明”等句,一句詩就是一幅秋色圖。如此寫法,既寫出了半月台形勝所在,也自然地表達了詩人對它的賞愛之情。
最後兩句寫到城邊的湖水明亮如綠醅,讓我想起在浙江鏡湖的好時光。但詩人更鐘情於單父琴台的優美景色,並想暫時在那呆一段時間。“踟躕”兩字:徘徊不進的樣子,說明詩人正處於徘徊不進的狀態,雖然對浙江鏡湖的景色有所嚮往,但單父的美景更令人陶醉。以此襯託了詩人對半月台的依戀不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