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棘豆(瘤果棘)

小葉棘豆

瘤果棘一般指本詞條

小葉棘豆,是豆目、豆科、棘豆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6-20厘米,密叢生,有惡臭。莖極縮短,具多而分枝的木質莖基。小葉多數輪生,每輪2-4(-6)枚,卵形,長約束毫米,邊緣內卷。7月開花,總狀花瓣具10來朵花,花冠藍紫色;旗瓣長18-22毫米,瓣片寬卵狀長圓形;翼瓣稍短,瓣片寬倒領先形;龍骨瓣頂端的喙長2-2.5毫米。莢果鐮狀長圓形,長15-20毫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小葉棘豆
  • 拉丁學名:Oxytropis microphylla
  • :植物界
  • :豆目
  • :豆科
  • :棘豆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灰綠色,高5-30厘米,有惡臭。根徑4-8 (-12) 毫米,直伸,淡褐色。莖縮短,叢生,基部殘存密被白色綿毛的托葉。輪生羽狀複葉長5-20厘米;托葉膜質,長6-12毫米,於很高處與葉柄貼生,彼此於基部合生,分離部分三角形,先端尖,密被白色綿毛;葉柄與葉軸被白色柔毛;小葉15 (18) -25輪,每輪4-6片,稀對生,橢圓形、寬橢圓形、長圓形或近圓形,長2-8毫米,寬1-4毫米,先端鈍圓,基部圓形,邊緣內卷,兩面被開展的白色長柔毛,或上面無毛,有時被腺點。
小葉棘豆
花多組成頭形總狀花序,花後伸長;花葶較葉長或與之等長,有時較葉短,直立,密被開展的白色長柔毛;苞片近草質,線狀披針形,長約6毫米,先端尖,疏被白色長柔毛和腺點;花長約20毫米;花萼薄膜質,筒狀,長約12毫米,疏被白色綿毛和黑色短柔毛,密生具柄的腺體,灰白色,萼齒線狀披針形,長2-4毫米;花冠藍色或紫紅色,旗瓣長 (16) 19-23毫米,寬6-10毫米,瓣片寬橢圓形,先端微凹或2淺裂或圓形,翼瓣長 (14) 15-19毫米,瓣片兩側不等的三角狀匙形,先端斜截形而微凹,基部具長圓形的耳,龍骨瓣長13-16毫米,瓣片兩側不等的寬橢圓形,喙長約2毫米;子房線形,無毛,含胚珠34-36,花柱上部彎曲,近無柄。
莢果硬革質,線狀長圓形,略呈鐮狀彎曲,稍側扁,長15-25毫米,寬4-5毫米,喙長2毫米,腹縫具深溝,無毛,被瘤狀腺點,隔膜寬3毫米,幾達背縫,不完全2室;果梗短。花期5-9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200-3700米的溝邊沙地上。在西藏可生於海拔4000-5000米的山坡草地、礫石地、河灘和田邊。

分布範圍

產於我國東北的西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南部)、新疆(西部及塔城地區)和西藏(南部)等省區。模式標本采自俄羅斯貝加爾湖和色楞格河的沙島上。克什米爾地區、印度西北部、尼泊爾、錫金、蒙古、俄羅斯(東西伯利亞)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本種藥用,可治黃疸、肝炎。據《西藏阿里地區動植物考察報告》(1979年,142頁)記載:可治療炭疽、便血、腸炎腹瀉、創傷出血、瘡癤癰疽等;獸醫用於治療馬鞍傷。
全草藥用,有止血消炎、止瀉鎮痛之功效。

本種提示

本種與臭棘豆 O. chiliophylla Royle ex Benth. 的外形很近似,其區別點在於葉柄和葉軸被白色綿毛;托葉密被白色綿毛,無腺點;小葉上面無毛,下面和邊緣被綿毛;總花梗密被白色綿毛;子房線形,無毛;莢果無毛,密生疣狀腺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