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人說:精神病院醫生手記

瘋人說:精神病院醫生手記

《瘋人說:精神病院醫生手記》是穆戈創作的長篇小說,首版時間為2021年6月。

《瘋人說:精神病院醫生手記》是一本懸疑小說,但是剝開懸疑外衣,這也是一本記錄病人治療恢復過程的心理學書。該書講述了校園霸凌、性壓抑、原生家庭陰影、喪失寵物症候群等每個人都會有的、真實的心理困境;書中再現了那些破碎心理修復重生的過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瘋人說:精神病院醫生手記
  • 作者:穆戈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出版時間:2021年6月
  • 字數:397千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瘋人說:精神病院醫生手記》由17個短篇故事構成:厭食的、抑鬱的、戀物的、阿爾茲海默症的等等,故事裡的每一個主角都有著不同的症狀。有時候覺得他們無法理解,有時候卻又覺得本該就這樣。或許曾經的一個小小的創傷,就導致了最終的結果。

作品目錄

大提琴家——雙相情感障礙
躁狂症——家庭系統療法
水鬼的眼睛——噩夢
請幫幫我媽媽——雙重人格
微笑抑鬱症
神經性厭食症
遺忘和被遺忘的——阿爾茲海默症
戀愛症——鐘情妄想
無法量刑的罪惡——戲劇治療
貓女——依戀遺傳
紅色恐怖症——習得性恐懼
壓抑的性慾望——強迫症
縱火癖——軀體轉換障礙症
一個叫虹的木偶——戀物癖
人類清除計畫
快樂王子和痛苦王子
年輕時的齊志國
-
備註:閱讀順序從左往右讀,從上往下讀

創作背景

《瘋人說:精神病院醫生手記》根據精神病院醫生穆戈親身經歷改編,以醫者視角呈現普通人真實的心理困境,再現他們心理修復的過程,最早在網路專欄進行連載,後出版紙書版,對已連載篇目進行了內容修訂,並獨家收錄了《微笑抑鬱症》《神經性厭食症》及番外《年輕時的齊志國》等故事。

人物介紹

穆戈:選擇精神病院作為實習單位,分析縱火犯的心理,也用木偶刺探殺人者的心魔,還試著分析反社會人格的精神基礎與社會危害。
齊素:年輕成為精神病院院長,並帶領團隊開展“精神幹細胞”的研發。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瘋人說:精神病院醫生手記》中好幾個故事驗證了阿德勒的那句老話:“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孩子為了回應父母的期待,迎合父母的扭曲,並釀成新的悲劇。
“雙重人格,與你共享臍帶和靈魂,直至為你而死,請以你的名字安葬我”中的方宇可如此,“家裡的貓死了之後,她變成了貓”中的茉莉也是如此。
方宇可為了讓父母喜歡,創造出一個擅長學習的第二人格,自己卻漸漸消失。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好像和別的小朋友不一樣,他們背書很快,我不行,他們算數很快,我不行,爸爸看我的眼神很可怕……我討厭考試……爸爸媽媽又在吵架,我偷聽到了,爸爸說要再生一個,埋怨媽媽身體不好生不出了,又說就是因為媽媽身體不好,才生出了我這么個蠢貨……今天考試的時候,我突然沒感覺了,醒來的時候考完了,還考得很好,這是為什麼?……我有了一個弟弟,弟弟很聰明,媽媽喜歡他,爸爸也開心了,我也會開心的。”到了最後,這個人格吞噬掉笨而真誠的方宇可,替代著他活下去。
而在茉莉的故事中,茉莉為了治癒母親因喪寵後的崩潰,而幻想自己是那隻貓而不可自拔。“媽媽的貓死後,媽媽崩潰了,突然不認識自己了,行為奇怪,大晚上在吃貓糧,茉莉全都看到了,她起先可能只是受了影響,漸漸地,她發現吃著貓糧的自己,會讓媽媽冷靜下來,她和媽媽的互動,也漸漸成了媽媽和貓茉莉的互動,為了媽媽能活下去,茉莉讓自己成了貓。在房間的茉莉似乎聽到媽媽在哭,連忙跑了出來,抱住媽媽,似乎是覺得那樣的自己不夠安慰媽媽,於是習慣性地,喵叫了一聲。”
這樣的故事,其實不只發生在精神病院。孩子病了,父母才知道送他們上醫院——全然不知道自己才是病根。那些並未進入精神病院的孩子,又何嘗不是一邊在父母親筆繪製的迷宮裡走不出來,一邊以愛之名討好父母的“病”與“愛”?
所以,有不少問題,都來自四個字:“原生家庭”。穆戈非常誠實地面對著原生家庭帶來的“病根”。
“逢魔之時,噩夢之眼和人類之眼彼此凝視”中的畢華,小時候跟外婆在山村里生活,與其說是生活,不如說是“自生自滅”。而且外婆不許他心有所好,發現他喜歡大片的杜鵑花,“於是那些搖曳風姿的紅花就在他面前,被她一鐮刀砍了,砍還不夠,她連根拔,綠色和紅色亂了一地。她抓著大把的紅花,牽著小孩回了茅屋,在木桌上,把紅花搗碎在盆里,用一根很長的棍子,每搗一下都看他一眼,他走開,就會被她抓回來坐好,直到看她把所有紅花都碾碎,倒入熱水,端到他面前:‘喝。’
紅艷的碎花汁暈開了像血,他看到裡面還有螞蟻,在動。‘喝。’小孩喝掉了。她在腰前肚擦掉了滿手的花色,讚揚地摸了摸他的腦袋,小孩看著她衣服上的紅色手印,像她剛殺完豬的樣子。他又小心翼翼地看那根搗碎了杜鵑的棍子,算著何時會落到他身上。”
即便成了一生的夢魘,他還是想著外婆。“我一惹她生氣,她就會消失,哪裡都找不見的那種,茅屋裡沒有,山上也沒有,她說不聽話的孩子沒人要,我一次都沒有找到過她,只能等她自己出現……兩天后,三天后?不記得了,有時候我餓昏了,醒了她就回來了。”穆戈說,聽到這,“我明白了他和水鬼所謂的捉迷藏遊戲。人在童年時經歷的創傷,會反覆在他今後的人生里重演,一個跨不過去的坎,這輩子都會重複去跨,一次失敗的尋找,會讓人這輩子都關在尋找的遊戲裡。”畢華如此,方宇可如此,茉莉如此,幾乎每個人都是如此。
社會很單純,複雜的是人
人是精巧易碎的玩具。有時,醫生辛苦修好,送回社會,一下子又會粉身碎骨。這是穆戈借齊素這個角色,想要傳遞的信息:疾病來自社會與關係。齊素和穆戈當然是一個人——甚至劉祀和韓依依,也差不多是齊素這個角色的另一面而己。
齊素是該書中最重要的角色,他年紀輕輕已成為精神病院院長,並帶領團隊開展“精神幹細胞”的研發。然而他在目睹了長達六年的一場網暴之後,開始懷疑個體的治療效果。他對學生劉祀說:“小劉,你還沒明白嗎,關鍵不是個體疾病的治癒,精神癌症的關鍵,不在腦子裡,而在於關係,你今天治好了他的腦子,你一把他放回社會裡,關係的癌症,就會再將他破碎掉,這個世界需要的是關係的幹細胞,我們放錯重點了……你能切斷他的病,但切不了源,你給他植入幹細胞的速度,遠遠趕不上這個世界毀滅幹細胞的速度,他總要經歷各種各樣的目光,健康的人都能被目光所燃燒致病,何況一個經歷過深淵的人,你治好了他,滿足了你的施展欲,可他再度被目光和關係撕裂時,你能為他的絕望負擔什麼?”
齊素說的真正的“精神幹細胞”,脫離了生物取向,是抽象的,他和劉醫生完全相反了,一個想做精神實質化,一個想做精神虛無化,一個要把精神幹細胞植入患者,而另一個,認為精神幹細胞應該植入的是世間常人。齊素不打算治療患者了,他打算“治療”正常人。
寶貴的是,《瘋人說:精神病院醫生手記》寫到後來,多少有些《十日談》與《巨人傳》的意味。治療成為一種對世界的思考。因此,之所以說韓依依是齊素的另一人格,是因為她的戲劇治療,不但可以治療精神病人,也還是個喚醒“正常人”的辦法。

藝術特色

穆戈在《瘋人說:精神病院醫生手記》中運用懸疑、推理、反轉等手法,儼然是濃墨重彩的紙上電影,讓人看得心驚肉跳又如痴如醉。穆戈擅長描繪這樣的討好型人格。他們在積累了許多委屈後偶爾爆發,才被人們注意到;可是更多的時候,他們過分懂事地維持著這一切,縱容著父母的扭曲心態——大概因為怕被拋棄,而選擇了博父母一笑。這也是一種訓練與馴化,只是結局往往並不美好。

作品影響

  • 影視改編
《瘋人說:精神病院醫生手記》中的故事《請幫幫我媽媽——雙重人格》被改編為推理解密類綜藝《密室大逃脫》。

作者簡介

穆戈,心理學碩士,真故傳媒簽約作者。偶爾專業,慣常抽風,自由是第一奧義,烏托邦主義者,想像的巨人,現實的矮子,對海和海怪有奇怪的迷戀,卻不會水性,懷疑自己是來陸地歷劫的海生物,夢想是全息地死在作品裡,以及暴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