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替代(symptom substitution),是指心理治療過程中一種症狀被治癒後又出現另一種症狀的現象。後症狀常以更原始的方式出現。其產生原因,解釋不一。精神分析和人本主義治療家認為,症狀表明人的心理動力活動的非適應性,如果只把消除症狀作為治療的主要目標。而不調整來訪者潛在的心理動力結構,該現象就容易產生。
蒙格馬利等則認為其產生於:(1)來訪者患病時獲得的初級和次級獲益;(2)來訪者的症狀暴露後受到的衝擊;(3)時間的遲滯,即後來出現的症狀可能和新的症狀沒有根本的聯繫,只是又出現了新的問題,需重新克服;(4)相互抑制的行為技術,即如果互動抑制中採用的行為本身是非意願的,就可能導致新的症狀出現。也可以作為一種治療策略來套用,如一些嚴重的症狀,可以通過治療干預,由程度較輕的症狀予以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