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近視自然病程和相關危險因素的佇列研究

病理性近視自然病程和相關危險因素的佇列研究

《病理性近視自然病程和相關危險因素的佇列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王德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病理性近視自然病程和相關危險因素的佇列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德才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病理性近視是有工作能力人群的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在我國成人中的患病率高達3.1%。病理性近視視力損傷的主要原因為眼底的病理改變,其相關的眼球結構改變及社會環境等危險因素仍不明確。而確定疾病的相關危險因素是疾病的發病機制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疾病進行治療和預防的重要先決條件。但由於以前的研究缺乏前瞻性的研究設計,對眼底病變自然病程的認識不足,阻礙了對其相關危險因素等發病機制以及治療研究的進展。本課題擬通過建立較大樣本的病理性近視研究佇列,採用目前臨床通用的符合國際標準的檢查手段收集眼底病變、眼部和體格生物學參數等臨床數據,採用問卷調查收集環境影響因素,對研究佇列進行追蹤觀察,採用Cox回歸模型和多層線性模型等統計方法進行橫斷面和縱向數據分析,探討病理性近視眼底病變的發展規律,明確眼底病變的自然病程,以及眼底病變發生和進展的相關危險因素。

結題摘要

隨著近視的患病率在全球範圍內的攀升,高度近視的患病率也顯著增加,尤其是東亞地區。高度近視的不同之處除了表現為近視屈光程度更高外,更重要的是其常伴有各種眼部病變,尤其是眼底病變,可導致不可逆的視力損害,因此高度近視也常被稱為“病理性近視”。目前高度近視眼底病變自然病程、發生的機制、危險因素仍不明確。本研究在國家自然基金的資助下,建立高度近視佇列,主要研究高度近視眼底病變的特點及自然病程,明確病變發生髮展的危險因素。 自2011年11月到2012年10月,從我院視光門診納入了890名高度近視者(雙眼近視球鏡度數>6.0D,年齡7-70歲),並對其眼部做了詳細眼科檢查建立了數據平台,包括視力、眼壓、眼部生物學參數測量、視野檢查、眼底彩照、眼底OCT,其中按年齡分層抽樣10%的患者進行了頭顱MRI檢查。在2014年和2016年分別進行了隨訪檢查。 我們對高度近視者視野進行分析,提出了一套結合高度近視和青光眼的視野分類系統,為臨床和今後進一步隨訪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論文發表於眼科學主流期刊BJO上;近視眼底病變分別通過眼底彩照、OCT、MRI的影像資料來進行多維度分析:1.近視黃斑病變的分析採用最新的國際分級標準來分析,我們研究發現病變的嚴重程度隨年齡的增加及屈光度的增加而加重,但是對於10歲以下的早發高度近視者其患近視黃斑病變的比例更高,有關此部分研究的文章已在投稿中;2. OCT是發現視網膜、脈絡膜層間病變的重要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們套用enface技術分析了視網膜劈裂和血管的關係,為臨床診斷和早期干預提高了依據;3. 我們通過三維MRI清晰的顯示整個眼球的形態和後鞏膜葡萄腫,總結了6種高度近視眼球形態。結果表明並不是所有高度近視眼球都是變形的,變形的眼球者年齡較大,且容易發生較嚴重的近視黃斑病變和較差的視力。 目前此高度近視資料庫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關注和認可,得到了澳大利亞近視研究所(BHVI)的支持,且和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高度近視臨床研究中建立合作關係,為進一步更深入的研究創造了有利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