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梅影》是宋末元初詞人張炎所創作的一首詞。上片從不同的角度來寫梅影:以滿地碎陰寫梅影,以“疑有疑無”的幻象寫梅影,讚揚梅的難於折曲的品格,以傳奇故事寫梅影,以過雲寫梅影;下片以鏡中美女寫梅影,以春痕寫梅影,以水中珊瑚寫梅影,以香雪比梅,讚揚梅又香又潔白的品格。全詞觀察細膩,感受獨特,想像豐富,有虛有實。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疏影·梅影
- 創作年代:宋末元初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張炎
- 作品出處:《山中白雲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疏影1·梅影
黃昏片月。似碎陰滿地,還更清絕。枝北枝南,疑有疑無,幾度背燈難折。依稀倩女離魂處2,緩步出、前村時節。看夜深、竹外橫斜,應妒過雲明滅。
窺鏡蛾眉淡抹。為容不在貌3,獨抱孤潔。莫是花光4,描取春痕5,不怕麗譙吹徹6。還驚海上燃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做弄得7、酒醒天寒,空對一庭香雪。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疏影:詞牌名,:又名“疏影慢”“綠意”“綠影”暗綠“佳色”“解佩環”。雙調一百十字,前段十句五仄韻,後段十句四仄韻。雙調一百十字,前段九句五仄韻,後段十句四仄韻;雙調一百十字,前後段各十句、四仄韻等變體。
2.倩女離魂:唐陳玄佑傳奇小說《離魂記》中載:張鎰在衡州做官,把女兒倩娘許給他的外甥王宙,兩人亦互相愛慕。後張鎰又把倩娘許給別人,王宙知道後憤而離去。夜半,倩娘忽到王宙船中,兩人遂一同逃往四川。五年後,倩娘回娘家探親,誰知起來迎接的正是她自己本人,兩身遂合而為一。原來在家的是軀殼,回來的是靈魂。
3.為容:修飾儀容。
4.莫是:莫非。
5.春痕:指女子的眉。
6.麗譙:華美的高樓。
7.做弄:作弄,指被梅影引起了前面各種想像與幻覺。
白話譯文
當一片涼月在黃昏中升起來時,它就像那灑滿地上的碎陰——而且比這還更清絕。無論是北枝還是南枝,看上去都像是有,又像是無。好幾次想去折取一枝,可是一背著燈光,就尋找不著了。當那位倩女的精魂輕飄飄地離開軀體,慢悠悠地走出村前來的時候,看見梅花橫斜在深夜的竹林旁,隨著雲彩飄過,這影子也輕盈地閃動起來,她想必會嫉妒吧。
對著鏡子,淡淡畫出蛾眉。是啊,修飾儀容,不在外貌美艷,而在於心靈的孤高純潔。莫非這盈盈的光影,本是美人眉心那朵梅花妝的印跡,因此任憑高樓上《梅花落》的曲子吹了又吹,它都全不在意。啊,它又像人們在大海.上燃亮犀角時,吃驚地看見水中的珊瑚忽然活動起來,我看著、猜著、想著,慢慢酒醒了。一切幻影都消失了,眼前只有滿庭香雪也似的梅花開放著,在寒冷的天氣里。
創作背景
梅花歷來為文人墨客所愛慕、賞玩並形諸吟詠,詠梅詩始於南北朝,盛於唐代。到了宋代達到高潮,還出現了大量詠梅詞。宋代文人士大夫尤其注重內在道德與人格修養,特別喜愛梅花凌寒開放、高潔堅貞的品性,因此兩宋詠梅詩詞蔚為大觀;將梅花的形態、色澤、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借詠梅抒情寓意的也比比皆是。南宋末,很多詞人四方流寓,結友作詞,如梅、水仙之類,主要是反映保持個人清操,和厭憎政治上炙手可熱的權勢,國事不可問,於是這些詞人把眼光轉向自身的興趣和情操,自相安慰。詞人張炎另闢蹊徑,作《疏影·梅影》。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詠梅詞立意深遠,其超脫了梅的形質本體,專詠梅影,其意似在韻格之外。
上片首先,“黃昏片月”,寫梅而先言片月,繼承古人詠梅傳統,即詠梅影必先寫月,以月來襯托梅影,為梅影的出現準備了條件。接下來,詞人精雕細刻,為月下梅影傳神寫照。詞人從七個方面刻畫梅影,這裡姑且稱為“梅影七筆”。曰:“清絕影”,“疑似影”,“縹緲影”,“竹外影”,“淡潔影”,“貞固影”,“玲瓏影”。七筆連環,惟妙惟肖。初筆“似碎陰滿地,還更清絕”,寫“清絕影”。
詞人先以“碎陰”比喻梅影,進而又用“還更清絕”,以“清絕”形容梅影纖塵不染,絕頂高潔的品格。一個“清”字,道出梅的出凡脫裕。以前的詩詞名家都曾詠梅,曰:“雪魄冰魂”,“冰肌玉骨”,而這裡一個“清”字更是比“雪”、“冰”、“玉”高出一籌,且是“清”至於“絕”,更是使人產生更多馳騁想像的餘地。
次筆以“枝北”三句寫“疑似影”。梅影既至清絕,使詞頓生愛意,欲得而甘之,因而枝南枝北,環繞尋覓,及至“背燈”折取,卻又不可捉摸。“背燈”是指離開燈光。作者用“幾度”,“疑有疑無”,“背燈難折”,了了幾筆,勾畫出詞人對梅影的摯愛,及至到了難捨難分,迷離悄恍的境界,確實為神來之筆。
第三筆,“依稀倩女”幾句,寫“縹紗影”。“倩女離魂”出自唐代陳玄祐的小說《離魂詞》,言衡州張鎰之女倩娘與表兄王宙相戀,但因鎰將女另配他人,使王宙含恨離去。倩娘與王宙感情至深,聞王宙離去,神魂離殼於夜間追到王宙船上,隨其入蜀。倩娘也因而從此臥床不起。及至五年後,兩人回倩娘家,房內臥病的倩娘聞聲相迎,兩女遂合為一體。從此兩人才得到圓滿的結局。詞人在此以倩女比梅,而又以其“魂”比梅影,魂從倩女出,影從梅中來,其比喻之巧妙,令人嘆服。一個“魂”字使梅影的輕盈縹緲脫然而出。“緩步”兩句更使這首詞描述的梅影活化,使人神往。
第四筆,“看夜深、竹外橫斜,應妒過雲明天”寫了“竹外影”。“竹外”出自蘇軾《和秦太虛梅花》有“竹外一枝斜更好”的詩句,“橫斜”出自林逋詠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詞句以“橫斜”來指梅影,短短几句以忽明忽暗的雲彩,以歲寒三友的竹襯托出梅影的美好,襯托梅的高潔。
第五筆,詞的下片,以“窺鏡蛾眉”三句寫“淡潔影”,詞人不再寫月下之梅,竹外之梅,而寫鏡中之梅。在詞人眼裡,鏡中更顯梅的清絕聖潔。深夜,皎潔的月光把梅影映照在屋內鏡面上。一個“窺”字,立刻使人一種美人臨窗,飄然欲入的美感。一個“淡”字又給人美自天然雕刻的感覺。“為容不在貌”化用杜荀鶴《春宮怨》“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句意。但詞人又翻陳出新加上了“獨抱孤潔”一句,柳貌而揚神,道出梅影的潔身自好,獨抱孤潔的追求。這句話是全詞的主旨所在,詞人不平的遭遇,內心的憤懣,對美的追求,種種複雜的內心世界,都深深地隱含在其中,使人回味。
第六筆,“莫是花光”三句,寫“貞固影”。花光即僧仲仁,宋代蘅州花光山長老,與蘇軾、黃庭堅同時,黃曾詩言“雅聞花光能畫梅,更乞一枝洗煩惱”,可見其畫筆之神。“莫是花光”以疑問的語氣表達出肯定的語氣。這娟娟的梅影,難道是花光和尚筆下所描取的一痕春色嗎?“麗譙”指城門上的城樓。“不怕麗譙吹徹”,寫出梅超俗脫凡,貞而不墮,孤潔長存,即使城樓號角吹響也無所畏懼。梅的傲風霜笑雪雨,其鐵骨幽香,不知激勵了多少仁人志士。詞人在此的含意,熟悉張炎的讀者都會不言自明。
第七筆,“還驚海上”三句是“寫玲瓏影”。“燃犀”出自《晉書。溫嶠傳》,用晉溫嶠在採石機燃犀牛角照水底靈怪的故事。依者極具渲染地描寫海底的珊瑚,言其玲瓏晶瑩,活靈活現。其實用意在以盡珊瑚之美,目的在於表現梅影形象之美。
全詞以那么多的篇幅,七筆連環,描寫梅影。把“影”寫活,呼之欲出。然而詞的末句,筆鋒一轉,原來是酒醒天空,空對一庭香雪,使讀者從那迷離神往的境界出脫醒悟:原來一切美好的境界,卻因為“酒”在做怪,醉眼看世界,似夢似幻還似真!
名家點評
晚清詞學家陳廷焯《雲韶集》:起筆實寫“影”字,正妙不假敷佐,何等筆力。處處見筆力。清虛騷雅,竟似白石。
晚清詞學家陳廷焯《詞則·大雅集》卷四:姿態橫生。
作者簡介
張炎(1248—約1320),字叔夏,號玉田,晚又號樂笑翁,循王張俊後裔,張樞之子。先世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宋亡前過著湖山清賞、詩酒嘯傲的生活。元兵攻破臨安後,張炎家遭巨變。因而飄流江湖,縱游浙東西,其間一度曾北上元都寫經,不仕而返,落拓以終。平生工為長短句,常與周密、王沂孫為詞友。以《春水》詞得名,號張春水;又以《解連環》詠《孤雁》,人爭傳之,因號張孤雁。其詞重聲律,追求典雅。早年多寫貴族公子的優遊閒情,尤以詠物詞名重當時,人元後詞風有所轉變,所作“ 往往蒼涼激楚,備寫其身世盛衰之感”(《四庫提要》)。著有《山中白雲詞》(又名《玉田詞》)八卷,《樂府指迷》一卷,《詞源》二卷,並傳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