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
疏伐調整了立木密度,改善了林分結構,增加了保留木的營養空間,林木葉量增加,直徑生長量提高,從而使單株林木的材積生長量增加,因此疏伐能提早成材期,縮短
森林採伐年齡,但對樹高生長的影響甚小。多數學者認為,疏伐後單株林木的材積生長量雖然增加,但單位面積的株數減少,所以不能提高單位面積的材積產量。
由於世界各國天然
森林資源日益減少,人工林營造日趨擴大,
森林經營集約度也日益提高,對於森林撫育間伐,特別是疏伐的研究,越來越受到各國重視。中國現有幼、中齡森林面積十分可觀,進一步提高疏伐理論和技術,已成為今後林業生產中急待研究解決的一大課題。
分類
下層疏伐法
也稱德國疏伐法,主要砍伐居於林冠下層生長落後、 徑級較小的被壓木、 瀕死木和枯立木,也砍伐個別粗大的乾形不良木。該法主要用於
松樹、
杉木、
落葉松等針葉純林。伐後可改善
森林衛生狀況,提高森林的穩定性,並可促進保留木的生長。由於只砍伐在自然選擇中將被淘汰的下層木,而不改變自然選擇的趨勢,森林仍保持較好的水平鬱閉。疏伐所得,大都為徑級較小的木材,經濟效果較差。
上層疏伐法
也稱法國疏伐法。主要砍伐與優良上層木相競爭的居於林冠上、中層的林木,也砍伐林冠下層的瀕死木和枯立木。砍伐木時,將林木分為優良木、有益木(或稱輔助木)和有害木 3類。乾形優良、樹冠發育正常、生長旺盛的林木是優良木,屬培育對象;有利於優良木生長的林木為有益木,屬保留對象;樹冠龐大、乾形尖削或分叉多節的林木和妨礙優良木生長的林木是有害木,應予伐除。上層疏伐主要用於橡樹等闊葉林,能加長林冠層,形成垂直鬱閉的林冠結構,有利於光能利用。由於上層疏伐主要砍伐上、中層林木,積極干預了森林自然選擇的進程,能為保留木提供較好的生長條件。上層疏伐要求較高的技術。疏伐後林冠水平鬱閉降低較大,易遭受風害,在陽性針葉純林中套用上層疏伐效果不良。此外,還有上層疏伐法的一種變型──綜合撫育法,廣泛套用於蘇聯。實施時在林內把在生態上彼此有密切聯繫的林木劃分為若干個植生組。以植生組為單位將林木劃分為優良木、有益木和有害木,然後進行疏伐。上述諸方法都須選擇採伐木後再疏伐,統稱選擇性疏伐。
機械疏伐法
每隔一定距離,機械地確定採伐木或採伐行。又稱幾何形疏伐,或行列疏伐。凡定為採伐木或採伐行的林木,不管其大小和品質的優劣一律伐除。機械疏伐不進行選木,所以又稱非選擇性疏伐。工藝簡單,工效高,成本低,便於機械化作業和清理採伐跡地;但疏伐後,由於保留木中有一些是小徑木或生長不良木,林分生長量常較選擇性疏伐為低,
林木質量也較差。
疏伐技術指標的確定
疏伐強度
可分一次疏伐強度和疏伐總強度兩種。一次疏伐強度指一次伐去的材積量或株數。疏伐總強度是綜合疏伐量和疏伐頻度的一種量度。疏伐頻度指疏伐次數。不同的疏伐強度對林木的生長和成熟期等產生不同的影響。表示每次疏伐強度的指標有兩種:一種以每次採伐木的胸高斷面積或
材積占原林分胸高總斷面積或蓄積量的百分率表示;一種以每次採伐木的株數占原林分總株數的百分率表示。這兩種指標常結合套用。採伐強度一般分成 4級:弱度──
砍去原蓄積量的15%以下;中度──16~25%;強度──26~35%;極強度──36%以上。確定疏伐強度的方法有定性疏伐和定量疏伐兩大類。
(1)定性疏伐
以林木的乾型和樹冠形態作為基礎。用林木生長分級法、樹冠分級法或其他分級法確定哪個等級的林木應該伐去。其採伐強度要在選定採伐木後才能計算。
(2)定量疏伐
根據生態學和林木直徑、樹高、材積生長與林分密度之間的數量相關關係,在林分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按經營目的設計單位面積保留木的株數,確定採伐強度。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①根據胸高直徑定量疏伐。冠幅寬,胸高直徑也大。冠幅與直徑之間的正相關關係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
CW為樹冠幅;
D為胸高直徑;
a、
b為待定係數。根據預定要達到的胸高直徑量,算出樹冠幅及相應的營養面積,再推算出單位面積宜保留的株數,確定採伐木的數量。據研究,直徑與冠幅之間的函式關係不受立地條件和年齡變化的影響,只隨著樹種而變化,且測定直徑較容易,故套用較普遍。②根據樹高定量疏伐。樹冠幅度與樹高之間的比值稱為樹冠係數。樹冠係數可作為該樹種所需營養面積的指標,並隨樹種、年齡階段而變化。不少樹種採用1/5~1/4的樹冠係數。確定合適的樹冠係數後,測得林分平均高,以平均高乘上樹冠係數經平方後得出一株林木所需的營養面積,進一步就可求得單位面積上保留木的株數,定出砍伐木的株數。③根據林分生長過程表定量疏伐。生長過程表能反映各年齡階段疏
密度為 1.0時的單位面積胸高斷面積、蓄積量和林木株數的變化過程。疏伐時,根據經營目的定出保留的斷面積和蓄積量,對照現實林分情況確定疏伐強度。一般經疏伐後疏密度不應低於0.6~0.8。④根據林分密度管理圖定量疏伐。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創造。林分密度與直徑、蓄積量之間存在一定的數量關係,即存在密度效應。根據各個年齡階段的數量關係,套用數理統計的方法,選擇能反映密度效應的數學模型,就可編制出林分密度控制圖(見圖)。該圖用雙對數座標表示,由等樹高線、等直徑線、等疏密度線、自然稀疏線和最大密度線等組成,綜合地表示了林分生長過程中林分的各種變數與密度之間的數量關係,以之作為定量疏伐的依據。圖中右上方的斜線是最大密度線,作為疏密度1.0。按經營目的確定應保留的疏密度,即可由圖上查得保留木的株數,對照現實林分株數,即可定出疏伐強度。施用密度管理圖進行定量疏伐還可預測林分以後的生長情況。
期限
分為開始期、重複期和結束期。
(1)開始期
視樹種特性和林分密度而異。當林分
鬱閉時,林木間發生競爭,樹冠發育受到抑制,疏伐宜在林木生長量下降,尤其是胸徑生長量明顯下降時開始。林分鬱閉度超過0.9,自然徑級0.8以下的小徑木占1/3強,或林木自然整枝達 1/3以上的幼林可開始疏伐。如疏伐材太小、太少,經濟上無收益,可推遲疏伐的開始期,而常以林分達到一定直徑或一定樹高作為疏伐開始期的指標。
(2)重複期
指相鄰兩次疏伐的間隔年數。又稱疏伐間隔期。疏伐後林冠疏開,保留木樹冠擴展,直徑生長量和材積生長量提高。等到林冠恢復鬱閉、直徑生長量重新下降時,就需要再次進行疏伐。重複期的長短與疏伐強度密切相關。採取長重複期強度疏伐,一次疏伐能取得數量較多的木材,對經濟收益上較有利,但林分總生長量較少,且主伐木年輪寬度不勻,材質較差。採取短重複期的多次弱度疏伐,經濟收益較少,但能使林分保持較大的生長量,形成少節的良材。一般弱度疏伐的重複期為3~5年,中、強度疏伐的間隔期為5~10年。
結束期及疏伐季節
疏伐可以到
森林主伐前一個齡級結束。疏伐一般全年都可進行。在中國北方林區,以冬季較好;在南方則以秋末冬初至早春較好。為抑制萌芽力強的樹種的萌條生長,則北方宜在春夏之交,南方宜在夏季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