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家糕製作技藝

疍家糕又稱千層糕,是肇慶西江水上人家傳統的節慶食品,也是疍民互相饋贈的常用禮品。疍家人春節、端午、中秋等節日期間製作千層糕祭祀神明、祖先,其製作技藝反映了水上人家特有的生活習俗和族群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疍家糕製作技藝
  • 別名:千層糕
歷史淵源,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疍古作“蜑”,唐代開始,嶺南已有關於“蜑人”的記載。宋代對嶺南舟居蜑族的記述漸多,明清時期政府對疍民徵收“魚課”。肇慶西江流域一直是疍民族群棲身的重要水域,目前肇慶城區尚有5000餘疍民居住。關於疍家糕的歷史,疍民群體中至今流傳著許多相關傳說。據說疍家糕起源於紀念伍子胥的功績;南明時期疍民們曾以此糕敬奉永曆皇帝朱由榔及群臣。
每逢新春佳節,肇慶西江水上人家都習慣蒸上一盤疍家糕,增添喜慶氣氛。疍家糕分鹹甜兩種,鹹糕以粘米、芝麻、花生、蝦仁、豬肉為材料;甜糕則以粘米、白砂糖為材料。疍家糕的製作非常講究,甜糕製作工序包括磨漿、過濾、煮糖漿、勾兌、蒸製等,鹹糕的製作則包括磨漿、過濾、醃製餡料、蒸製等程式。
疍民將蒸好的千層糕切成菱形小塊,每四塊疊成一盤(三塊在下,一塊在上),先敬神祗,後敬祖先,隨後全家分食,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一直以來,製作疍家糕的技藝都是以母傳女、婆婆傳媳婦的方式世代傳承。

傳承保護

傳統時期,疍家族群浮家泛宅,主要從事漁業生產。20世紀50年代後,絕大多數疍民上岸定居,傳統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急遽的變遷,許多民俗文化處於瀕臨消失的狀態。疍家糕製作技藝現在只有少數年事已高的婦女在傳承,後繼乏人,急需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