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最推崇的日本心理學泰斗河合隼雄之子河合俊雄最具爆發力之作!
你將在日本首席榮格心理分析師的詮釋中,發現日本第一流小說家布局中的心靈厚度與力量!
海峽兩岸權威心理專家王浩威、申荷永、呂旭亞、李孟潮聯袂傾情推薦!
為什麼村上的小說如此迷人?他到底寫中了現代人心中的什麼?
身為村上書迷的榮格心理學者河合俊雄,嘗試以心理學來探究這個問題。
河合俊雄說:“榮格心理療法的世界重視夢與意象,許多時候與現實或常識是不相同的。這和村上春樹所描繪的事物非常呼應。”而做為村上春樹的讀者,往往能經由流暢易讀的小說進入與現實不同的次元,觸碰到人們共同的基底而轉化自己,這或許就是其作品魅力所在。
河合俊雄以榮格派心理學與歷史視野,從故事和夢境內在的角度,解析《1Q84》《黑夜之後》《奇鳥行狀錄》等不同時期村上作品,並援引夏目漱石的作品等日本小說作為參照,步步推敲出《1Q84》跨越後現代性的精神內涵。
透過本書,你將在日本首席榮格心理分析師的詮釋中,發現日本第一流小說家布局中的心靈厚度與力量!
基本介紹
- 書名: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用心理學解析故事背後的智慧與力量
- 作者:[日]河合俊雄
- 原版名稱:村上春樹の「物語」夢テキストとして読み解く
- 譯者:馮瑩瑩
- ISBN:978-7-5596-1738-5
- 類別:心理學/通俗讀物
- 頁數:256
- 定價:46.8
-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18年4月
- 裝幀:精裝
- 開本:32開
推薦序
1 引言
第一次遇到河合俊雄,是那年在上海,我們榮格發展小組,請他來做培訓,之前我就看過他的一本中文書,名叫《榮格:靈魂的現實性》,(河合俊雄著 趙金貴譯. 2001)
看完後感覺很吃驚,這么一本“嚴謹有序”的書,怎么可能是“河合隼雄”寫的?因為河合隼雄的文風,在我印象中,一直是比較飄忽散漫的,據說,他這種文風在日本大受歡迎。
當時,我以為河合隼雄和河合俊雄是同一個人,只是被翻譯成不同譯名而已。
後來了解到,原來隼雄是俊雄他父親。
河合隼雄是日本第一個榮格分析師,他組建了京都大學心理學系,又做了日本文化部的領導。正是由於他,京都大學和東京大學一樣,成為日本心理學的重鎮。
而且,隨著榮格心理學在日本的發展,也進入了大學院校體系,成為主流話語之一。
這和榮格學派在歐美的發展迥乎不同,榮格學派和弗洛伊德學派一樣,在歐美都是通過私人執業的精神分析師組建的學院(Institute)進行專業人才培訓,本質上它是一個博士後級別的專業培訓,受訓者大多是工作十年左右,具有精神病學博士學位或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的人。
俊雄到上海時一襲白衣,身材瘦削,腰板挺直。
我們學員對他浮想聯翩,有的覺得他是白馬王子,日本版陳道明,有的覺得他是媽寶男,日本版周杰倫。
他的培訓演講,和他個人一樣嚴謹細緻。
然後我又找了他的文章看,這糾正了我對日本同行的偏見,以前我看他父親的著作,一直覺得非常鬆散無序,後來發現其實是和介紹不足有關,他父親也有嚴謹認真的,符合西方科學心理學研究論文的著作。
而俊雄的著作和文章,幾乎全部都是這種科學風的。
包括這本書,《當村上春樹遇到榮格》,題目看起來似乎是蹭熱點的著作。但是實際上是細緻輸入的文學評論專著。
這本書與其說是對《1Q84》的書評,不如說是對所有村上春樹所有作品的一個心理分析評論。與其說是評論,不如說是把村上春樹所有作品當做一個心理學教材來研究。
其著眼點是村上春樹作品中,呈現出的三種時代精神狀況,河合分別命名為前現代精神、現代精神和後現代精神。
一個作家,在其短短几十年的生命中,居然能夠見證三種時代精神,無疑是這一代作家的命運的恩賜和宿命的悲哀。說是恩賜,是因為在歷史上,這種豐富多彩的時代精神在短時間內呈現更迭,及其罕見。
比如說《西遊記》,它從民間傳說到道教修行者參與完成,歷時百年才完成,但是歷代參與創作者都生活在同一時代精神中,他們所使用的道德話語、創作思想、語言風格,都是相差不遠的。
而要在作品中呈現三種時代精神,則意味著此位作家能夠把歌德、狄更斯和米蘭·昆德拉共冶一爐。
能夠達到這種筆力的作家,當然已經超越諾貝爾獎那種老掉牙的現代主義的文學審美標準。
故而,這也是注定悲哀而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偏偏村上春樹這種文學天才誕生了,他幾乎要完成了這種宏偉任務。
在《1Q84》中,他筆力翻飛,居然把浪漫傳說,後現代文體、詩歌、懸疑推理等等文體輪番搬運上場。
這無疑也加大了對村上春樹作品進行文藝評論的難度。但是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居然也被俊雄完成了。
這本書非常有深度,不僅僅適合於文學愛好者,更適合於心理諮詢師。其中蘊含著俊雄這數十年來在日本進行榮格分析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構建。
這篇推薦序中,我想與其我重複介紹書中的內容,不如我來介紹一下河合俊雄這個人思想和背景,這樣更加便於讀者們消化和深入理解書中的一些思想脈絡。
2 河合俊雄其人與日本精神分析的背景
俊雄1982年在京都大學碩士畢業,然後歐洲留學,5年後在蘇黎世大學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
博士畢業後,他繼續留在瑞士做臨床心理治療師3年,在這期間他用德語工作,之後也發表了一系列德語論文,這也影響到他對黑格爾、海德格爾等德國哲學家和榮格思想的整合。
1990年-1995年,他在日本的甲南大學任副教授一職。之後到京都大學工作、研究,擔任教授。
與此同時,他也在榮格創建的國際分析心理學協會(IAAP)擔任組織管理工作,並參與組建此協會日本分會,最終,因為他在國際榮格分析學界的傑出工作,在2016年被選舉擔任了IAAP主席,這是精神分析歷史上第一次有亞洲人擔任協會主席。在其他心理學協會,也是比較罕見的。
這和日本分析師幾代人的工作有關。日本的精神分析,早在弗洛伊德時代,就開始有人和弗洛伊德交往,開始學習精神分析。
第一代的榮格分析師以河合俊雄的父親河合隼雄代表。
隼雄求學美國期間,本來是準備引進美國先進文化和治療技術的,但是受到他的分析師Spielgelman啟發,重新回頭髮揚日本傳統文化,根據日本人的民族特性來發展心理治療,一方面通過箱庭療法讓榮格心理學更加接地氣,另外一方面又不斷地用榮格心理學來解讀發揮傳統日本文化的內容,如對日本神話研究(見《日本的神話與心靈》一書),對日本僧人的夢境研究(見《高山寺的夢僧》一書),結合禪宗十牛圖來描繪自性化過程(見《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一書)。
與此同時,隼雄寫作了大量的大眾普及書籍,並且從政擔任了日本文化廳高官,為榮格心理學在日本的紮根打下了堅實的平台基礎。從而最終讓榮格心理學成為了日本心理學界的主流話語。尤其是具有日本民族文化特色的箱庭療法,成為了臨床心理學界人多勢眾的協會,每10個臨床心理學家就有1人是箱庭協會成員。(Kawai,2006b)。
日本同行在引進西方榮格學派的時候,也著重於引進和日本民族性格契合的療法,比如他們注意到日本人注重詩意和美感,而不是英美人那樣的科學至上,所以他們比較重視同樣注重美感的James Hillman的原型學派,而不是發展學派和經典榮格派。當然他們也注重彌補自己的不足,比如說重視黑格爾邏輯的Giegerich,也受到了重視。(Giegerich, W., 河合俊雄, & 田中康裕. 2013)
在這樣的背景下,俊雄作為第二代榮格分析師代表,他的著作和研究,已經不是那么的“本土氣息濃厚”。他主要以一種全球歷史的視野,來觀察日本人性格的歷史變遷。
他的學術作品集中於四個方面:1、研究人類的歷史意識,其表現和臨床意義;2、聚焦於村上春樹作品的文藝評論;3、研究一些特殊群體的臨床運用,如多動障礙、地震後災民心理;4、臨床心理學的教材編纂。(河合俊雄,2000,2008,2013,2014; Kawai,2001,2004,2006a,2006b,2006c,2009,2010)
他的理論中,最主要的還是心靈的歷史分類說,這裡簡要介紹一下。
3心靈的歷史分類學說
他把當代人的精神狀態分為三種類型,或者說三種層次。分別是前現代心靈狀態,現代心靈狀態,後現代意識心靈。
可以從五個方面來了解這三種人格類型或者說心靈形態,分別是本能,
主體-客體關係,象徵與意義,自我關係與置換,超我界限與超越性彼岸。
前現代心靈中本能是和集體緊密連線,本能受到較多的潛抑,主體和客體在集體關係中得到包容,彼此轉換和融合,有明確、固定的集體象徵和意義,物體是有靈魂的,自我非常地弱小,幾乎無自我反思性。超我與自我界限明確,幾乎不可跨越,有集體認同的彼岸世界,主要的情緒是羞恥。
而現代心靈,被潛抑的本能開始突破,主體和客體有較為明確地界限,個性化自體,自體通過與群體對抗而獨立。象徵和意義更多是現代性的自由、個性解放等,仍然是比較固定,但是內容和前現代相反,自我比較強大,有強烈的自我反思性,物體只是單純的無生命的物體。超我和自我可以相互轉換,但是幾乎沒有彼岸世界,而只有此岸的世俗世界。主要情緒是內疚。
到了後現代心靈,本能和欲望經常可以根據情境而爆發,主體-客體關係是飄忽不定的,沒有恆久性,象徵和意義同樣是快速變幻,無固定內容。自我飄散出去,便不再回歸,也談不上反思性。夢與現實,此岸與彼岸的關係同樣也是曖昧不明的。村上小說中的不少角色,就是比較典型這種心靈狀態。主要情緒是焦慮。
河合俊雄引證歷史學家的研究,提出,從前現代過度到現代,歐洲持續了大約2000年,是的,是2000年,從摧毀索爾神的神樹,建立基督教權威開始,歐洲就開始了現代化進程。
而日本的演化路徑,緊緊花了200多年,而且其前現代心靈和象徵沒有被摧毀。
現代意識心靈的特徵是自我意識的豎立,相信理性、物質和科學。
隨著現代意識的確立,獨立性個人必須與包裹自己的家園古國這種團隊精神的共同體分離,這樣造成了人類的心靈的疏離體驗。
現代人要從自然、教會、村落、家族中解放出來,自己和自己發生聯繫,伴侶關係成為首要關係和核心。
特徵之一,脫離共同體,但是實際上,越是想要脫離,越是被緊緊附著,和雙親抗爭,是糾葛依賴雙親的。
特徵之二,不承認物質具有靈魂,和人類的“我”有共同對等的價值。
這樣的現代心靈的演化過程還沒完成,日本就迎來了新一輪的心靈演化,這就是後現代心靈。
後現代心靈的特徵,首先是大敘述的解體,人的生命變成分散的存在和無法預期的遭遇。後現代意識,是不需要解放和獨立的抗爭的,一開始就單獨一個人生活,不需要與任何人發生關係。主體是任意的,可以交換的,性對象也是可以任意交換的。後現代語境中也沒有全然付出的愛和全然身心整合,這種必要。
後現代心靈的形成,很有可能是被遺忘的前現代心靈的爆發,它會以性和暴力的形式突然出現在人類社會中,這是邪教形成的深層次原因。
《1Q84》創作的原始動機之一,就是村上試圖理解日本的現代邪教形成原因。
4評論與反思
從歷史文化演進的角度,來對人格類型進行分類,的確是一個比較有新意的做法。一般來說,我國的心理治療界,都是採取美國的精神病學和心理動力學標準來進行人格分類,尤其是Otto Kernberg(歐托·康伯格)的系統,把人格結構分為精神病性人格組織,邊緣性人格組織,神經症性人格組織等等類型。
這種美國式分類法當然有其優勢,可以較為明確地安排診斷和治療。但是這種分類方法本身,是建立在現代中心主義的基礎上的,就是說,凡是符合現代心靈的特徵——分離獨立的自我,自我反思性,明確的自我和超我界限——都被標定為正常的、成熟的。而前現代、後現代的意識心靈,則被病理化了。
從而,這種分類方法也或多或少地影響了治療師們,對個案的心靈進行歷史文化共情。比如說,《1Q84》裡面的主人公,要是進入治療室,十有八九會被扣上邊緣性人格障礙,不安全依戀等等的歐美“帽子”。
但是換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到,也許他們這樣的心靈類型,就是人類歷史文化演化的必然結果。
尤其是到了亞洲,日本和中國,在如此短的時間,跑步追趕歐美的現代化進程,城市化進程,當然會出現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現象。
俊雄把榮格派也看做了是現代化進程的產物,他提出,榮格學說中,雖然其內容是前現代的,比如說鍊金術、道教、易經、瑜伽等等,但是榮格學派的結構,卻是現代主義的,比如說它提倡一個獨立分化的自我,和自性的連結、整合。
有同行開玩笑說,中國的心理諮詢運動,本質上是邪教,或者說民間新興宗教。這用俊雄的理論來看,其實也可以看成是,前現代心靈,反撲現代化進程。
心理諮詢師們,現在都處於一種以虛求實的心態,內在是虛的,所以要么從各國文化,要么從中國古代,找到各種精神食物來填飽充飢,包括“現代性”這種說法,本身也是洋食品。這個進程大約還會持續20多年,我們才可能達到頤養天道,自求口實,那種比較文化自信的狀態。
日本的同行,在這些方面有很多經驗和教訓,值得我們學習,慶幸的是,我們現在已經逐步放棄了盲目追風歐美的傾向,開始更多地和世界各國同行交流。
此書便是一個文化交流的結果。
最後一點,也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通過文學作品來探索國人的心理。從金庸到莫言,從劉慈欣到玄幻小說,其中都蘊含著國人心態變遷的痕跡,中國同樣有非常豐富的文學資源等待我們去挖掘和發現。
——李孟潮
精神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