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彈指一揮間,自海因茲·科胡特《自體的分析》(The Analysis of the Self)這一不朽之作出版,已經過去35年了。其間自體心理學已然經歷了充滿生命力的、令人興奮的發展,極大意義上擴展了精神分析思考的範圍。本書讓這一發展變化中的多個重要理論發出了自己的聲音。書中檢視了依戀理論、複雜性理論和波士頓變化過程小組的工作;第二部分涉及兒童治療;第三部分則檢視了包括家庭治療、團體治療和督導過程在內的不同療法;後一部分從治療二元關係及治療共同體兩方面
詮釋多樣性、差異性和他者的內涵,並且深入討論羞恥、活現和創傷體驗如何影響治療過程。對精神分析實踐者、研究者和心理學愛好者來說,這是一本十分值得推薦閱讀的作品。
目錄
導言
第一部分 理論貢獻
1 精神分析的複雜性:新酒直飲
2 依戀理論及研究在自體心理學/主體間臨床工作中的套用
3 前行:對自體心理學和波士頓變化過程研究小組的反思
第二部分 在兒童治療中的套用
4 遊戲室一瞥:一種與兒童工作的當代自體心理學方法
5 女孩、媽媽和分析師:兒童治療中的自我和互動調節研究
第三部分 在不同的治療方法中的套用
6 朝向更恰到好處的自體客體環境:
套用於家庭治療的主體間自體心理學方法
7 精神分析團體治療:領導者、個體和過程
8 一個激進的自體心理學督導模型
第四部分 對治療過程的貢獻
9 羞恥:秘密的重要誘因
10 我們的首次較量:對活現這一精神分析概念的反思
11 卡夫卡的窗戶和科胡特的鏡子:前往創傷世界核心的對話之旅
12 孿生和“他者”:處理“差異”的自體心理學主體間方法
13 自體心理學的關係精神分析:即興時刻
論文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本書的兩位作者Perter Buirski和Amanda Kottler均是十分優秀且經驗豐富的心理治療師,更新了近40年來對科胡特開創性的自體、共情和自體-客體移情概念的創造性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