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當代潮流:新手法的比拼
- 作者:王其鈞
- 出版時間:2010年6月1日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 頁數:266 頁
- ISBN:9787229022716
- 定價:45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內容簡介
《當代潮流:新手法的比拼》從全方位的角度,對近二三十年的西方當代藝術狀態作了個較為全面的介紹,試圖結合當代藝術的各種現象來分析與之相對應、相互動的建築設計的表現狀態,討論了當代藝術觀念與當代建築思潮之間的關係、藝術演變與建築進程之間的關係等問題。該書脈絡清晰,文字流暢,書中大量插圖為手繪效果,真實地還原了歷史遺蹟的本來面貌。是中央美術學院學者寫給讀者的外國美術史,是一本生動了解外國美術史的入門讀物,普及了美術知識,是藝術愛好者的理想讀本。
作者簡介
譚平,1960年出生,山東煙臺人,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中國環境設計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平面設計藝術委會,副主任、現為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出版《成長的故事》、《藝眾——設計:以訪談的名義》、《越位——設計:以傳承的名義》等多部專著。副主編:諸迪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助理、中央美術學院教務處主任、城市設計學院院長。
王其鈞,從南京藝術學院畢業,到清華大學的工學博士,教授。作為建築指導和主持人,王其鈞隨同中央電視台攝製組到全國18個省拍攝了12集電視系列節目《中國民居趣談》,並於1994年至1995年在中央電視台第一、第二套節目中播放。1995年,其著述《中國古建築大系——中國民間住宅建築》一書,獲年度國家圖書獎特殊獎項。作為一名藝術家,王其鈞的藝術領域涉及建築理論和繪畫兩個方面。他近年來出版了大量的建築、藝術、繪畫類書籍,介紹國內和國外的優秀建築及藝術作品。
媒體評論
從蒙昧走向文明之後,人類的思維精神總是對已知和未知的世界進行著不懈的追問與求答,執著地探究著生存的本義與靈魂的歸附,藝術就是在這個求證過程中,以審美方式留下的文明記憶。這裡紀錄著各個歷史時期人們的信念與意志,抗爭與進取,憧憬與渴求,歷經歲月的淘洗,超越時空而播布至今。這部美術史以學者的識見,藝術家的稟賦對其進行了全新的審視與闡發,史論兩重,圖文並茂,讀者自會從中得到切實的警醒、啟迪與激勵,以及叢書所標舉的心靈上的震撼。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著名美術理論與評論家 原《美術研究》主編/杜哲森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建築藝術是人類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藝術史與人類文明史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現存西方文藝復興之前的藝術作品中,建築作品占有不可忽視的比例。一部建築史,尤其是以翔實的史料分析和豐富的圖片細節來加以呈現的建築史,是藝術愛好者與文化愛好者不可奪得的收藏。這套《震撼的美術》書籍中有關建築史的論述部分,結合了歷史、文化、哲學和心理學等學科的相關元素,對各個時期及經典類型的建築案例進行了解析,同時旁徵博引,扼要地介紹了一些具有代表性建築師的設計理論與創作觀點。窺一斑而知全的擺在各位讀者面前的這套書不失為是一套可以涵蓋建築藝術及其理論的優秀讀物。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建築歷史與文物 保護研究所所長 教授/王貴祥
震撼的美術誕生於天才之手,而天才是父母生育的,更是社會養成的。他們在揮灑藝術才華的時候也是在訴說著自己時代的故事——這些呈現故事的畫面聯綴起來,就是歷史的畫卷。因此,我們通過鑑賞這套書,走進藝術之林,也能夠實在地感到走在它們所屬的社會文化土壤之上,在感覺愉悅之外也感受著人類歷史的厚重。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高丙中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流行性的延續
第一節 後繪畫時代
第二節 身體的示威
第三節 藝術的世俗性
第二章 新繪畫浪潮
第一節 德國新表現主義
第二節 同源多義的新繪畫
第三節 繪畫的彷徨
第三章 依賴技術的藝術
第一節 白南準的探索
第二節 永恆的瞬間
第三節 “導演”出的藝術
第四節 技術性與藝術性
第四章 實體藝術的拓展
第一節 類雕塑
第二節 裝置與綜合情景藝術
第三節 空間藝術
第五章 後起之秀
第一節 蘇東藝術
第二節 其他地區藝術的發展
後記
參考書目
選圖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