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流行語的社會價值研究

當代流行語的社會價值研究

《當代流行語的社會價值研究》是宋子然等創作的語言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1年9月。

流行語能及時、大眾、現實地描述社會現象,揭示社會問題,容易形成社區性的乃至全國性的社會輿論,具有豐富的社會意義和研究價值。該書運用古今中外文化理論,分析研究中國當代流行語的社會價值,並力求在研究理念、研究方法,特別是研究視角方面探索創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當代流行語的社會價值研究
  • 作者:宋子然等
  • 類別:語言學著作
  • 字數:201千字
  • 首版時間:2021年9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共分五章,在緒論之後,第二章從多維度分析流行語流行的原因。第三章從生態批評、符號學和社會奇觀三個方面對流行語進行初步的考察和研究。第四章分析流行語的感發價值、反映價值、和諧價值、諷諫價值。第五章分析流行語不規範現象,提出政府、大眾媒體及個體在流行語規範工作中的責任。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流行語流行的原因
第三章 當代流行語研究的新視角
第四章 流行語的社會價值
第五章 流行語的規範問題
參考文獻

創作背景

周易》有言曰“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表明言辭對國家社稷、民生民情和經濟文化具有重要價值。隨著經濟社會及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以語言為信息載體和溝通方式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交往已然呈現出多元並存、異質對話與匯通融合的態勢。作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藝術複雜而生動的變異與化合的流行語,對於人們品味語言、認識社會、發現自我、體悟人生、探析藝術有著重要作用。基於此,《當代流行語的社會價值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就是先秦時代的一部流行歌謠集。孔子將《詩經》里流行歌謠的作用歸納為四點:“興”“觀”“群”“怨”,而當代流行語作為一種修辭文本,從流行語反映社會生活的功能看,可謂古今一理,孔子歸納先秦流行歌謠的這四大功能,大致概括了當代流行語的社會價值:“興”是指流行語的激勵和感發功能,即它們可以激發正氣、令人奮發向上;“觀”是流行語對社會的反映功能,即可以觀察社會生活、民風民俗,考察為政得失;“群”是流行語對社會的和諧功能,即流行語可以引發共鳴,形成輿論,統群和眾;“怨”是流行語對社會的諷諫功能,即流行語可以宣洩憤懣,對政府進行批評勸諫。
該書指出,對於流行語的某些不規範現象,人們也不必過分多慮,因為語言本身就是人際間的一種交際工具,它是民眾創造的,也在民眾中使用。語言中的語音、辭彙、語法三大要素的法則是在長期的使用歷史中逐步形成、完善和定型的,這是一個約定俗成的過程,任何人都不能違背,任何人也不願意違背這些法則。因為不依照這些法則,就不能實現交際活動。任何一種語言都需要新陳代謝,都在發展變化。這種變化有外部原因,也有語言內部的原因。社會、自然和人為的原因可以影響語言的發展變化,語言內部的三大要素也有自我調適、自我規範的功能。例如流行語中的一些新詞新語,它們在被使用過程中就存在著生滅替廢的情況,即其中有些新詞新語只能是曇花一現,有些新詞新語會成為全民性辭彙倉庫中的一員,長期存活下來。所以,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流行語發展的規律。而對於某些格調低下、有損文明的髒詞詈語,應該嚴加規範,禁止使用。
該書指出,流行語的規範需要政府、傳媒和個人三方面的努力。從社會控制在個人層面上的意義上來講,社會控制可以分為外在控制和內在控制。外在控制是通過成文的法律、社會規範等來達到個人約束,對違反規矩的個體採取消極的社會控制手段,從而使得個體對越界產生畏懼而順從和適應當下社會規範。內在控制則是相反地通過社會文化風氣的薰陶、輿論的壓力等途徑將其內化為個人意識和價值觀,不需要外界壓迫,由自身能動性來嚴格要求自己符合社會期望和社會規範。而大眾傳播媒體作為社會控制越來越有力的工具,在內在控制方面起到了較大作用。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當代流行語的社會價值研究》
2021年9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03-8669-2

作者簡介

宋子然,1943年生,重慶萬州人,四川師範大學教授,主要從事漢語史和社會語言學教學與研究,主要著述有《訓詁學》《訓詁理論與套用》《中國古書校讀法》《古漢語詞義叢考》《“世說新語”語言研究》《漢語新詞新語年編》《100年漢語新詞新語大辭典》等40餘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